(芷宁写于2009年8月21日)
北欧的影片往往呈现出一种克制内敛又悠远宁静的味道,就像他们晨光微曦的自然景观一般。即便内容涉及信仰和人性的碰撞,也常常被拿捏得节制而细腻,却总在不经意间发出感人的叹谓和淡淡的思考。芬兰影片《禁果》便属于这类,在舒缓的光影流转间将各种滋味注入观众的心扉,不强势,却沉浸。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关于两个成长于保守乡村的女孩成长一夏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却很晦涩,奥斯陆北部小镇上住着莱斯塔迪乌斯主义的信徒,他们信奉悔改与宽恕,严守教义,看重贞节,严禁避孕,饮酒、电视、节奏音乐都在禁止范围内。于是,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是儿女一箩筐,于是,影片伊始,一家十几个小孩清晨起床排着长队进洗手间挤在一起刷牙洗脸的场景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18岁的金发女孩拉卡是这家的长女,她性格安静,遇事冷静,很爱家人和朋友。她的朋友玛丽亚却处在躁动不安期,对另一种肆意的生活心向往之。玛丽亚跑去“堕落”的大城市见世面,拉卡在神父的劝说下,去找玛丽亚,做她的守护天使,并按计划在秋天来临之前,将玛丽亚带回来完婚。
这种人物的设定很容易让人猜到结局,但这无碍,因为世界上的故事类似者甚多,区别却在于细节处理,细节处动人才是一部剧情片成功的要素。影片对这个可知结局的呈现过程显得颇具耐心,就像品一杯不加糖的咖啡般,越往后感觉越好。片中容易动情的玛丽亚最终是要回归保守生活的,而善于思考的冷静拉卡却在经历了一番城市生活,在和不同背景的人接触交流后,终于明白该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路,这无关信仰,却关乎心灵。
片尾,薄雾弥漫的早上,拉卡站在站牌边,即将离去,婚后的玛丽亚和其他已婚女人一样慵懒地出来取邮箱里的报纸,看见拉卡,她没有太多的表情,拿了报纸离开,也不再回头,拉卡却感慨万千,大巴上,她的泪水滑落。
影片用两个女孩命运的前后反差来体现经历对人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和每个人的悟性有关。想要突破原有的生活框框,一心放纵的玛丽亚每次处在危险边缘时,都被拉卡奋不顾身地拉回,而拉卡自己的经历却更愿意独自品尝咀嚼,这种独自思考让她意识到什么是生活的滋味。
当夏季礼拜开始时,已好久不去教堂、多次擦抢走火的玛丽亚听牧师的布道听得泪流满面,仿佛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方向,从而最终决定了她的归宿,和长辈们一样,将来生一打孩子,继续保守教条的生活。而拉卡却依旧沉静,从她平静的脸上、曾经的经历,人们似乎可以看到她已在思考保守严苛的教义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与隔阂。
拉卡始终体谅着玛丽亚,当神父和家人跑到城里想带玛丽亚回家时,拉卡选择留在愤怒的玛丽亚身边,而玛丽亚却不会去感受拉卡的内心,倒不是不想,而是她不具备这个能力,最后清晨冷漠的一面,也恰恰体现了人性的某些特点。
离开的那个早晨,拉卡给每个弟弟妹妹的枕边留下一串连夜穿起项链,以后再也不会有这个大姐来叫他们起床了。而憔悴母亲的离别悲伤和那句“我的孩子要下地狱了”,让人们对拉卡的离开充满期许,这倒不是说这个教派如何,而是拉卡是个注定要离开的人。
现实和电影均证明,一些人的心智总是超越了束缚,需要其他的路来填充,无关信仰,却关乎心灵。片尾响起的音乐舒缓伤感而惆怅,还有那么丝迷惘,或许告别过去寻找未来的人内心总有那么一点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或许能让她探知的更远。
(http://nicolew.blog.hexun.com/36415880_d.html)

禁果Kielletty hedelmä(2009)

又名:Forbidden Fruit

上映日期:2009-02-13片长:104分钟

主演:玛约特·马里斯托 阿曼达·皮尔克 玛拉·毛米瓦拉 Joel  

导演:多姆·卡如库斯基 编剧:Aleksi Ba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