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20

自画像:做人,不能太死性

看完全片,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明白啊,阳台为什么要放那么多塑料袋,女主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随便吸毒不会上瘾吗?
不过我最大的感触还是心疼女主的死亡,被强暴了就自杀了,这个女主承受能力太弱,不能给观众正能量。如果她历经屈辱与折磨,活到晚年平稳地回想这一切,那就显示出了人类极强的社会适应力。
总归来说,自杀不是一件好事,连吃瓜群众都会愕然叹息一句“好死不如赖活”,可惜女主就这样走了,世间少了一双美丽清澈的眼睛,少了一个闺蜜,少了一个房客,少了一个女儿,少了一个男同学的暗恋女神。可是,自杀者心死动手的那一刻,心里一定是得到了解脱。外部世界为她的离去惋惜,反而她觉得自己得到了救赎。为啥有这样的反差呢?
女主虽未踏入社会,可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希冀,充满了热爱,可同时,她也固化了对社会的理解。我们常常不能理解小孩子为什么时不时地哭,那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反抗。我们的大脑太厉害了,它一直对这个世界有一个认知,就比如我们常常做计划,常常预测他人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大脑对世界认知的体现。小孩子也有认知,可是他在接触到世界之前的认知,怎么会符合这个世界。也就是说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你哭你闹你因为这个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样,这个是小孩子的行为。成年人则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知,来调整自己的世界观。
女主是被自己的世界观害死的呀!一个大三的学生,从象牙塔里学来的世界观,发现和这个现实有了冲突,政治人肮脏到强暴手下,父亲肮脏到家暴母女……这么纯洁美丽的眼睛被这一幕幕的肮脏场面污染了,男主最后仗义出手,帮女主取下了眼睛,让她不被这现实再污染。
再完整的价值观,也抵御不了现实的蹂躏。因为主流的价值观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改变,比如之前中国的女人是要守贞操的,被强暴的提倡自刎来搏个好名声,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提倡报警来惩戒凶犯。在主流价值观缓慢改变的情况下,固定的价值观是不适应这个社会的。
受欺负是可以反抗的,收到非礼可以威胁他要报警,要曝光他的丑行。
逝者已矣,再也不见这美丽丑陋的世界。

自画像自畫像(2017)

又名:The Last Painting

上映日期:2017-01-31(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 2017-09-22(台湾)片长:109分钟

主演:张寗 林哲熹 林微弋 张承喜 郑人硕 吕名尧 冈本孝 

导演:陈宏一 编剧:陈宏一 Hung-i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