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美的女权运动愈演愈烈,颇有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的气势。众多名流巨贾纷纷落马,各路喽啰宵小纷纷站队,渐渐演变成一场雪崩,要么成为它的一部分,要么被它毁灭。当一种观点汇聚成为一种集体意志的狂潮或者一场政治需要的作秀;当人们只能选择支持或是反对,无法对其本身进行合理的质疑;当多数人忙着摇旗呐喊且不允许少数人冷静思考,暴力就产生了。女性平权,本身到底是什么就很模糊,平权的领域,标准到底在哪里,恐怕大多数人喊得起劲儿,心里未必清楚。女性要平权,少数民族要平权,穷人要平权,儿童要平权,同性恋要平权,这里面有没有重叠?如何区分平衡?女性这个占据了二分之一人口的群体有着宽泛到不能再宽泛的定义,从亘古之初就和男性繁衍生息,孕育了人类本身。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当中,女性和男性的关系到底是合作?还是压迫?至于许多琐碎的诸如同工同酬,就业歧视,家务分担或者职场性骚扰等话题,到底是基于人类社会长期实践的自然分工使然?还是人性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是纯粹针对“身为女人”所进行的加害?这些要是展开说就没边儿了。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好莱坞大佬哈维·韦恩斯坦的性丑闻,到底是特权阶层逾越法律的问题,还是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哈维如果真的强奸了这些女性,早就应该投入监狱,这不是保护女权的问题,这是保护人权的问题。另一个是著名的印度巴士强奸案,都踏马轮||奸致||死了,这还是女权问题吗?不是法治问题吗?被害的女孩子是女性,她未婚夫不是男性吗?不一样用铁棒砸晕了吗?往歧视女性上扯,不是很荒唐吗?印度穷人的女性问题真的是仇视女性吗?难道不是恶劣社会环境中底层人互害的问题吗?女权是个伪命题,世界上根本没有女权问题,只有人权问题,要保护弱者不被强者倾轧,这弱者有时候是女性,有时候不是,但要保护的,不是因为她是女性本身,而是收到了伤害的弱者。错判了二者区别,会导致目光放在错误的地方,真正的问题无法解决。
乱七八糟的扯远了,回到影片,放在三年前,看这部影片谁也不会扯到女权上面去。就是典型的惊吓电影,受害女性视角也是很常规的方式,跟女权没有半毛钱关系,随脆弱的女性形象本来就是恐怖片不可或缺的元素,既能激起观众的怜香惜玉之心,又能与强势的暴力更能产生残忍的化学效应,说白了,我们男性有保护女性的本能同时也有伤害女性的欲望。我绝不相信导演雷·沃纳尔是女权主义者,最多是搭了个顺风车,非常聪明的将隐形这个梗融合到了家暴这个概念中,遭受家暴的女性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无形的暴力威慑之下,相对于已经遭受的暴力,更让她们煎熬的是未来日子里暴力不知会在何时何地降临,日日活在恐惧中。新闻报导过一位长期被家暴的女人杀死了睡梦中的丈夫,因为“这种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挨打的日子实在受不了了!”本片实在是太像这则法治新闻的好莱坞影视剧化。
温子仁曾经的老搭档雷·沃纳尔似乎很擅长提出一个精彩的创意或设定,从《电锯惊魂》到《升级》再有《隐形人》,设定都不错,但是将设定完成为一个好作品的能力,远不如前者成熟老练。剧本结构,镜头美感,节奏掌握方面常常给人一种力有不逮的感觉,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有佳句无佳章,有亮点无情节的平庸之作,本片就是范本,看完全片发现精彩的段落基本都在预告片里了,浴室中出现的掌印,室外呼出的霜气,油漆泼出的人形等,再无更多的惊喜。

全片整体来说是部精致的小品,有一种格局很小的感觉。开局比较惊艳,凛冽的海浪,空旷却又幽闭的空间,静谧的夜色下一场沉默又紧张的出逃,成功吊起了观者的胃口,但很快骤然响起的警报,突然而至的追袭者(丈夫)就有些套路的痕迹了。随后女主角借住在朋友家的一段是最精彩的段落,女主惊魂未定的神经一次次被藏在暗处看不见的威胁所刺激,上面提到的几处精彩的情节都是在此段出现,我们和女主一样,都感到了入侵者的存在去无法确认,随着侵袭的一步步逼近,一种引而未发的张力越来越强。如果说剧本的走向是从开局的紧绷到后半部逐渐松垮的话,餐桌上隐形人杀死女主姐姐这是情节合理性开始崩塌的分水岭。我们看到了这里都已经知道隐形人就是女主丈夫是“一位在光学研究领域执牛耳的天才科学家PLUS大富翁”,为了配合剧情不惜假死也要弄得女主不得安生,小打小闹的骚扰之后大家都知道暴力该升级了,于是开始杀人,从女主姐姐开始一路杀到精神病院,简直是为了杀而杀,都知道观众等着呢,扯下衣服开干吧。影片是从女主的视角展开,姐姐被杀后迅速被逼入绝境,精神濒临崩溃,节奏赶了点,逻辑还算能通(也主要是靠女主的扮演者伊丽莎白·莫斯的精彩表现,增强了可信度),但男主的内在动机在哪儿呢,仅有一个模糊的“控制狂”的设定,其余就懒得解释了,反正是按照类型片的框架去执行,导游和观众都心知肚明,凑合往下看呗。精神病医院的大屠杀作为全片的高潮实在太过仓促和常规,警卫两个两个的出现,然后以大同小异的方式被屠戮,前半部积聚的情绪与期盼算是落了空,逻辑也有点清奇,明明是挡者披靡的无敌模式,怎么就莫名其妙的落荒而逃了呢?一切发生的太快,没看明白,紧接而来的就是回到了黑人警察的家里,轻易的被灭火器干掉了。导游也知道大反派这样死掉太儿戏,弄了个称不上反转的反转,导游和观众再一次取得心有灵犀的默契,这是假的,谁也没当真(除了剧中人)。影片最后共进晚餐一场戏时,看着男主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嘚瑟样,大家都知道这货必定死球了。果不其然女主不负众望的原地华丽变身,娇弱小花直接进化成辣手御姐,像完成作业一样完成反杀,让我们终于解锁了这件满满高科技未来感的隐身衣的除了隐身之外的另一个功能:让人变得力大无穷。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20年前大导演保罗·范霍文的那部《透明人》,主演是凯文·贝肯,豆瓣评分是6.7,可能是大家觉得大导演的名头下,这部作品不够好,但我当时是实实在在被惊艳到了。片中的透明人的呈现方式被《隐形人》沿用(譬如用水和油漆来显形),但远比后者丰富精彩的多,除了用水和油漆之外,还有用火,用布,用热成像等等,动作场面层层升级,十分劲爆,尤其是开始的一场给大猩猩做实验的戏,一头隐形的大猩猩从血管,脏器到骨骼,最后全部皮毛一层层逐渐出现又慢慢消失的场景,创意和视效都叹为观止,很震撼也很享受。相比而言,20年后进的《隐形人》在视觉呈现方面没有让我感到什么进步,甚至是倒退,过于苍白和单一。
在情节结构方面,就更不是一个量级了,尽管《透明人》也只是保罗·范霍文的一部类型片作品,并没有在剧本上下太多功夫,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特效制作上面(此片或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提名),但还是比《隐形人》有着更符合逻辑的人物心理走向和更广阔的外延。《透明人》是一男主科学家(就是隐形人)的视角展开的,这本身和《隐形人》女主视角相比没有上下之分,但是后者的邪恶源头很明确,就是实施家暴的男主,这货不管能不能隐形,都是个混蛋,被女主反杀之后,问题就解决了,大家发现没有,隐形人其实是一个强行插入的设计,不是故事的核心;那么《透明人》呢?邪恶的源头就是透明这项能力本身,他是一种超能力,只能激发人性之恶的超能力。男主科学家本来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学术带头人,有能力也有魅力,开发这项技术的初衷也是造福人类和实现抱负,简直是正能量爆棚。然而男主为了加快实验进程,自己冒险注射了透明药剂从而获得隐形之后,如同化生博士打开了另一幅人格,邪恶的意念慢慢滋生了,并最终被其吞噬。透明也好,隐身也罢,这种能力本身就带着一种邪恶的属性,仔细想它几乎没有什么正面的用途,但同时力量异常强大,几乎可以让任何对手落入下锋。试想一下,我们直男获得隐形能力后,最想干的是什么事呢?最真实的答案恐怕是:偷窥和偷窃。隐形技能就是这样,对于行善来说没什么用,对于干坏事不要太有用哦。保罗·范霍文这个一向以先锋的导游一点不扭捏,就是这样安排男主的行为逻辑的,起先是恶作剧般的猥||亵女同事,之后进一步发展到强暴了女邻居,最后潜入实验室企图毁灭证据,能够继续隐身作乐。扪心自问,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真的获得了这种超能力,又能保持良善多久,是否会像男主一样滑入深渊。
最后回到这部《隐形人》,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好评,恐怕正是因为这是一个大师凋零的年代的缘故吧!

隐形人The Invisible Man(2020)

又名:隐身人 / 隐形客(港)

上映日期:2020-12-04(中国大陆) / 2020-02-28(美国)片长:124分钟

主演:伊丽莎白·莫斯 奥利弗·杰森-科恩 阿尔迪斯·霍吉 迈克尔· 

导演:雷·沃纳尔 编剧:雷·沃纳尔 Leigh Whannell/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H.G. Wells

隐形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