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7-03

惊爆十三天:作业版影评

这部电影是一部政治色彩鲜明的电影,电影背景事件是苏美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中旬,华盛顿的美国情报官员在进行例行情报资料分析时,从飞临古巴上空的U-2飞机所拍摄照片中发现了问题。他们确认,苏联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的圣克利斯托瓦尔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导弹和运载核武器的伊尔-28重型轰炸机。从这些基地发射的导弹,可以击中从秘鲁利马到加拿大哈得逊湾的大多数美洲重要城市。消息传到白宫时,引起一连串的恐慌,幸好当时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和其弟罗伯特·肯尼迪能够冷静应付。10月22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7点,肯尼迪总统在白宫他的书房里,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并指出,这一“秘密、迅速和异乎寻常的导弹设施”是“蓄意的挑衅和对现状作出的毫无道理的改变,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因此,美国一方面公开向苏联发出警告,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其中短程核武器,同时以美国海空力量在加勒比海的广大海域对古巴设立了海上封锁线,进行所谓的“隔离”。就这样,在当时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危机,将整个世界带到了核灾难的边缘。影片透过白宫高级特别助理肯尼斯·奥唐纳之眼,再现了危机重重的惊天十三日。
首先我们从经济角度分析一下这个电影情节的背景,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危机事件。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而历经了二战法西斯入侵的苏联,经济上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斯大林时代留下来的工业基础起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依靠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发展,苏联在战后经济重建上取得了一个奇迹般的发展。而军事方面,苏联更是依靠强大的重工业基础以及部分德国研究人员,达到或者超过了美国的水平。美苏之间差距的缩小也使得苏联在国际社会的野心扩大,使得美国苏联之间的碰撞更为激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苏联迫不及待的想要在古巴形成自己的军事力量。
分析了经济背景,我们再着手于影片,其实我们能够从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以及他的决策团看得到很多学问。
首先我们来讲公共决策。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在这个电影中,肯尼迪以及他的决策团在整个事件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影片看到当危机发生的时刻,总统的决策团能够冷静思考,客观的分析前方情报,判断当下形势,首先化解了这让人不知所措的局势,并且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可以坚定自己的想法,不被外人所动摇,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军方是主战的。苏联在古巴设置的导弹对美国本土的安全而言是极大地威胁,射程包含了美国的大部分领土。就最简单的思考模式,美国直接出动空军对苏联在古巴的基地进行轰炸是轻易的解决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未免太简单粗暴,容易导致可怕的后果:美国打古巴,苏联就攻打柏林,北约出动,便引发世界大战。为什么需要公共决策,就是避免独裁专制,肯尼迪政府决策组进行了多日的讨论,经过内部的充分讨论与资料收集,对每项方案的利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协助肯尼迪做出最恰当的局势分析与决策判断。通过各种比较鉴别,他们选择了海上封锁,并以空中打击为备用手段,同时进行私下谈判。就像肯尼迪总统在总结危机教训中所指出的那样:“核大国在保护自己重要利益的同时,注意不要把对手逼上绝境,使他要么选择丢人的惨败,要么选择发动核战。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那就是我们政策的重大失败,或者说是我们对世界末日的追逐。”这是公共决策重要性的最好体现,如果是总统一人的独裁专制,也许我现在不在这里写这部影评了。
大家看完影片后,应该会发现整部影片是以总统特助肯尼思-P-奥唐奈的视角来描述整个事件过程的。通过本片中我们还能认识两位位高权重的人物,那就是约翰-F-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兄弟布迪。奥唐奈和布迪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政策顾问。一个正确,冷静,理智的决策,离不开核心领导人的判断,更离不开他身边政策顾问的支持与分析,整部影片,他们两位始终在总统身旁出谋划策,并为推进事件的和平解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总统等人决定向媒体甚至自己的公关主任封锁有关古巴导弹的消息,他的助理从电梯中冲出来向一个媒体人怒吼,目的是避免在政府决定对策之前公众出现恐慌情绪使得事态失控。另一个情节就是空军中校在飞越古巴导弹基地受到攻击后,对同僚说“只是撞到了麻雀”并且也向军方高层撒谎,目的是阻止他们以此为据向总统提出开战的强烈建议。在这两个事件中特助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肯尼迪组织了一个危机处理委员会,让这个委员会完全自由开放地进行讨论,在这个会议之中,所有与会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并且可以提出看法并修正对方的看法。希望招开此会是有帮助的,在经过充分讨论以及信息的完整收集之后,供美国总统的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对政策的实施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肯尼迪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单单是一个好的公共决策体系,一群优秀的政策助手,是不能完成最后的决定的。总统掌握着权衡取舍的大权,他的决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甚至是世界和平。影片中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得知古巴核弹危机的相关情报后,面对种种的压力,能够以和平解决为前提,冷静沉着对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他的领导集团抱着让美国人民度过这次危机为目标成功地一次又一次作出正确的决策,使得这次危机顺利被解决,虽然影片中大力宣传大美国主义,英雄主义,但是影片中的领导的艺术我们不可置否。单从这部影片出发,约翰·肯尼迪能够被评为美国历史上十大伟大的总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从人性上来看,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与美国总统布什相比,布什当年能够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但是战后却拿不出伊拉克藏有核弹的任何证据,而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进行的一系列的行为,决策都是有凭有证的。他在决策的时候也是多阶段、多步骤优选方案,完全是一个成功领导的典范。他能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比如说在驱赶苏联船只返回的时候,当时美国的高层的领导集团在指挥方面都是各自为政的,很多高层的将领都是有自己的见解,甚至有些是想发动战争的极端分子,这些人不断地为战争寻找导火线。不过在这个时候,约翰·肯尼迪兵们没有立即下令开火,而是经过反复的考虑,听取他人的意见,综合总结所有的意见,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受其他不良的建议的影响,下达正确的命令。军方人物普遍支持空袭和入侵,武力解决问题,然而作为美国总统的肯尼迪明白,一旦动用武力,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所难免,而美苏拥有的核武器足够终结人类的历史。在国家利益和和平中他选择了和平,而不是用战争换来苏联的妥协。这不单单是美国的胜利,也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差点儿酿成热核战争,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对此看法高度一致。1963年6月,肯尼迪发表演讲,强调在避免核毁灭问题上,美苏具有共同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现实利益。华盛顿和莫斯科后来很快建立了领导人热线,而且再没有用核战争对赌。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严重警告后人,绝不要用威胁使用核武器来赌国家命运,肯尼迪的成功的确很大程度上是靠运气好。
惊爆十三天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当年真实的历史场景,虽然美化了美国的形象,毕竟是站在美国的角度讲述,但整体还是还原了当年事件的紧迫感。最后我认为,想要强大还是要从发展经济入手,没有人会容忍军事上的低劣手段。

惊爆十三天Thirteen Days(2000)

又名:惊爆13天/惊天13日/惊爆十三天

上映日期:2000-12-16片长:145 分钟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 布鲁斯·格林伍德 斯蒂芬尼·罗曼诺夫 Sha 

导演:罗杰·唐纳森 编剧:David Self

惊爆十三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