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1-05

虎啸龙吟:司马懿的篡魏之路

《大军师司马懿》系列历史剧,分上下两部在同年播出,上半部《军师联盟》详述东汉末年的门第之争,本月播出的下半部《虎啸龙吟》名为演绎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位绝世奇才的交锋博弈,实则究其演绎脉络,乃从以司马懿的视角来重新审读三国之历史,及司马懿自己的政治转向,乃至篡魏之路。

近年来,在中外历史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历史书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在中国史研究中,尤其是在长期战乱纷争、群雄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也是中国古代私人撰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
涉及三国历史的三部「正史」著作,其中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均为私人撰史之著作。《晋书》虽为官方定本,但其成书已在唐代初年,且作者多达21人。

这三部著作值得关注的还有两点。
其一,陈寿本为三国后期人物,且因个人政治立场关系,故而其著作并不客观公正,后来南朝刘宋时期的裴松之,结合当时所见史料所注解《三国志》的篇幅,比陈寿原文还长,可见当时的私人撰史材料非常丰富。
其二是《后汉书》与《晋书》的定本都穿越多个朝代后才形成,前者穿越两晋到南朝宋、齐之间才有定本,后者更是穿越南北朝与隋代到唐初才有全本。
即使时代经历两千年的历史淘洗,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辑录史料,关于东汉在《后汉书》与东汉官修《东观汉记》以外,还有「八家后汉书」,学者周天游曾撰写《八家后汉书辑注》可供参考。而唐初官修《晋书》时所收的史料来源存目更是有「十九家晋书」之多。
长期以来《三国演义》给世人呈现了一种固有的「三国印象」但是这种印象亦有其不真实的成分。亦如正史《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解许多事件时,针对同一历史事件就辑录了多位史家撰写的多种情况,旨在全面,让读者自辨真伪。
《大军师司马懿》一片侧重于以司马懿的视角来诠释三国时期的历史,其中也有不少为了彰显司马懿诡辩多谋而产生的演义成分,笔者以为下半部《虎啸龙吟》故事的开始选在魏明帝曹叡太初元年(公元227年)初登皇位之际,应与长期以来关于司马懿何时谋划篡魏之政治企图占决定性因素。
按常理而言,一个朝代的开始,应该从消灭前朝的第一位皇帝正式登基的年份算起。
但是这种算法在魏晋时期出现了变数,曹魏的奠基人曹操的历史功绩主要出现在东汉最后一个皇帝——献帝时代,而两晋政权的奠基人司马懿,其人身轨迹更是穿越东汉与魏晋,历经汉献帝、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帝王,那么何时才是司马懿在政治上一统江湖之时,远在西晋初期的武帝、惠帝年间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据《晋书·贾充传引贾谧传》记载当时西晋文臣的三种观点,其一认为应该从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司马懿与曹爽受明帝曹叡辅佐齐王曹芳登基开始,据今所见后半部分的预告片中,司马懿在明帝年间的多次征伐、平叛时展现出先发制人的军事才能,奠定了他再次成为托孤辅臣的地位。
其二认为应该从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废杀曹爽,开始其一统曹魏政局,开启其篡魏的「去臣化」进程,我们在本剧发布的所有预告片中均可见此一事件的相关场景,可见这一历史事件之重要性。
其三就是以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禅让曹魏的西晋元年(公元265年)开始,后来最终结果仍以第三种情况为西晋国史历史书写元年。学者徐冲在其著作《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中指出,这三种情况的争论,是与政权合法性地位密切相关,既是国史修订的重要条例,也是承认纪传体王朝史的书写是中国古代王朝自我合法化的主要路径。
历史的发展总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可成就为一代枭雄的政治天才,大多具有两个特质,其一善于观察学习,为己所用。其二擅长于在所处帝王确定性的政治决策中,把握其中偶然性的突发事件为其所用,随机应变顺水推舟。
在上半部《军师联盟》中,观众早已深刻的感受到司马懿的成长之路从曹操身上学到诸多,曹操为了稳定东汉王室,嫁二女予献帝为妻。
同样曹丕在位末期,司马懿巩固其政治网络,主动与夏侯氏联谊,夏侯氏与皇族曹氏关系紧密,司马懿让他的大儿子司马师娶曹魏开国名将夏侯渊之侄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为妻。夏侯尚早年也与曹丕相交慎密,夏侯徽之母也是曹氏宗亲之女,故而司马懿想通过政治联姻稳定与皇族之间的关系。
夏侯徽嫁给司马师时年方十五六岁的豆蔻年华,她与兄长夏侯玄关系甚笃,夏侯玄是当时曹魏贵族公子哥的代表人物,且与司马师、司马昭关系紧密,这在本剧伊始有诸多片段表达了这层关系,其间夫妻恩爱之情,司马昭对嫂子也有复杂的感情,在剧中将《晋书》所载的司马师杀妻的性格大变,改为司马昭杀嫂,有所不妥,但均在此埋下了伏笔。
司马师与夏侯徽二人的婚姻持续了差不多八九年时光,其间共生五女,在剧中有表现司马师喜获第一女时的喜悦,并未责怪夏侯徽没生儿子,但此后连续产女或许磨平了司马师的耐心与爱意,由此埋下了司马氏父子篡魏的种子。
长期以来司马师杀妻一事,均是反应魏晋时期政治凶险的一个著名案例。在《晋书·景怀夏侯皇后传》中记载夏侯徽在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因发觉司马氏父子的篡魏之心而被司马师毒杀,年仅24岁。
学者仇鹿鸣在其著作《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中指出,司马懿敲定这门婚事的当年夏侯尚就去世了,第二年曹丕又去世了,那么以当时的礼仪制度而言,夏侯徽真正嫁入司马家应该就是明帝即位的太初元年。
本剧第一集快速带过曹丕与曹叡的王位更迭、司马懿的重新上位的契机,而从这一年开始,延续连续剧上半部《军师联盟》中的政治主题,即司马懿与曹休、曹真为首的曹氏宗亲军事集团之间的博弈,可谓是从多个层面来展现政治权谋的复杂性。
如果夏侯徽真是在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被毒杀,那么司马懿的篡魏谋划最迟发生在青龙二年。曹真去世在公元231年,以本剧14集所展现的曹真去世前叮咛曹叡,说司马懿有夺权上位之心,可见本剧创作者以为至少在司马懿与曹真争夺雍、凉之兵的领导权之时,司马懿已经有篡魏之心了。
而且曹真故去,下一步司马懿就开始琢磨如何收服以郭淮为首的曹真旧部。
在《虎啸龙吟》曹真去世后,曹叡问司马懿跟诸葛亮相比自己水平如何时,司马懿指出诸葛亮的问题是「多谋而少决」可知司马懿功于心计,是具体战况中卓越的战术家,而诸葛亮从「隆中对」到「出师表」算是把大形势看的一清二楚,是伟大的战略家。
因此司马懿善于抓住政治进程偶然性的机会的能力,在其一生中屡次出现。就目前连续剧本周可观的15集(电视端可以每周多看一集)当中,就有多处诠释到位。
本剧伊始,太初元年决定曹魏、孙吴政治格局的石亭之战之中,司马懿第一次领兵征战,即使其识破吴鄱阳郡太守周鲂诈降之计未被采纳、身为侧翼副将不能直接统兵,但他仍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根据战局变化,不盲目驰援曹休,依据地形完成防御工事,迫使陆逊见好就收鸣金收兵,保存魏军主力部队的有生力量。
第二次即借诸葛亮声东击西之策,曹真不愿插手孟达复叛这个烫手山芋,依靠自己的足智多谋领曹魏荆州所辖的五万之师,再加之平叛所获兵马,组成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部队基础。
第三次于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叡派曹真、张郃与司马懿三路大军伐蜀之际,曹真受挫之后,司马懿大胜蜀军,此时扩大了他在曹魏西北军事主力雍、凉州军事集团中的军事声望。
第四次是曹丕托孤时万万没想到的,他选取的曹氏宗亲的辅政大臣曹休、曹真寿命不长,曹叡在位不足五年,曹休、曹真就已去世,宗亲层面已无众望所归之大将。
军事层面曹真去世、张郃战死均发生在公元231年,之后自曹操时代以来享有军功声望的老臣,几乎殆尽,给了司马懿上位的必要条件,再加之辽东公孙渊叛乱,曹叡力排众议让司马懿平叛斩获军功进一步确定了主战部队的核心领导地位。但是就基于此,司马懿仍旧无法完成政变,因为守卫皇家首都的禁卫军仍旧把持在曹真之子曹爽手里。

此处应该强调的是,本剧主旨秉持真实历史视角讲述着司马懿与曹真、曹休为首的曹氏军事集团的博弈,正史与本剧演义的部分出现了巨大的区别,《虎啸龙吟》因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祁山内外,互有胜败的精彩对决也由此命名吸引眼球,但是正史之中,在曹真去世之前,魏军的总统帅是曹真,而且曹真并没有剧中所展现的那么有勇无谋。
在二曹在世之时,司马懿即使领军也是身居侧翼,并未构成主力军团,甚至其地位应该是与张郃平级,在曹真之下,没有直接二把手的意思。
剧中为了塑造司马懿临阵指挥能力卓越,故而我们可见每在具体战局之中,司马懿能够占得先机,甚至摸锅灰装逃兵,而曹真一派屡折将兵,有勇无谋,这一切都是本剧之幻化。但历史实情并非如此。
曹魏时期的边疆统治沿袭了两汉边疆统治的基本原则。边疆有类似于今天特种部队的将屯兵和具有部分后勤属性的屯田兵,以及关隘烽燧的专职守卫兵两套系统,其中特种部队一般都选用中原人士,只有前线守烽燧的炮灰兵,大多是边境本地人。自然会引起边疆底层将兵的不满。
《虎啸龙吟》一片中讲述姜维选择降蜀之时,其部曲会感叹洛阳来的高级官员总是打压本地军将,而姜维等人虽作战能力卓越但只能在基层为官,备受欺负。
而在诸葛亮一方,他早年依仗马超、马岱来安抚羌胡,正是看中马氏兄弟雍、凉之兵的背景,马超去世之后,姜维的降蜀,对于战斗能力有限的西蜀部队而言,是极好的补充,乃至后来长期督军雍凉之地的夏侯霸降蜀,得到重用也是这一道理。
东汉时代,官军长期与羌胡交战,官方依靠的主力部队就是雍、凉之兵,曹真去世后,司马懿在军事层面的上位,也与获得了雍、凉之将的拥护有极大的关系。
探索这一段军事过程中有五个军事将领的经历,对于全剧烘托司马懿上位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历史中并未有此般深远影响。
第一位是戏份颇多,长期护卫司马懿的孙礼,在历史中早年为曹操部署,后来长期听命于曹真军中,甚至长期辅佐曹爽,直到「高平陵之变」前夕,才投归司马懿门下,所以剧中有关他如何辅佐司马懿征战蜀汉的戏份,纯属捏造。
第二位是陈仓守将郝昭,郝昭本人是并州太原人,在北部边防享有盛名,曹真的心腹干将,以千人固守陈仓,抵挡住了诸葛亮大军于城下,似的诸葛亮被迫撤军,后回归朝廷,受封关内侯不久病死,而非剧中所演,类似于《三国演义》中的死法,身死城破,被诸葛亮厚待送回曹魏以防。
第三位是张郃,张郃虽然早年投韩馥、后来归袁绍、最终归属曹操,但是张郃本人是河内郡人,与司马懿是同乡,所以不太可能对司马懿特别忌惮,而且自征讨黄巾以来,年逾六旬是司马懿的前辈,再加之其在军中声望远播,故而他是连接曹真与司马懿的政治黏合剂,肯定不会随意听司马懿调遣。
最后关于木门道遭伏身亡的记载,自古以来就有陈寿与裴松之记载之不同,陈寿认为张郃是受司马懿驱使身亡,裴松之认为是战略失误,但是无论如何张郃并非有勇无谋的轻率之人,诸葛亮在此役的战略决断非常正确。
第四个是本剧第14集中为了展现司马懿神机妙算,两次有勇无谋中了诸葛亮埋伏的郭淮,在历史中诸葛亮第三次出祁山,就是败于郭淮,而且五出祁山中有两次都是与郭淮军团直接交锋,可见郭淮也并不是什么二流小将。
第五位是在朝堂之上行为略显粗陋,不懂礼法的王双。王双本来就是雍州陇西郡人,勇武过人,后来从庞德征战关羽,被水淹七军后降职不得重用,是曹真看中他出身雍、凉之兵的背景,才重新将其启用,故而他会为知己者死,虽然个人能力有限,但是为曹真的知遇之恩力战而亡,不像是剧中所演的那般不识时务。
由上可知《虎啸龙吟》一片通过贬低曹真军团来彰显司马懿的「英明神武」是有失偏颇的。如果说这一部分只是对曹魏内部的政治纷争有所夸张的话,那么本片在讲述司马懿穿女装,朗诵《出师表》把诸葛亮气得喷血的片段时就将本片的整体质量拉低了一个层级。
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阶段征战五丈原时,由于之前的十年征战魏、蜀两国已经对对方的军事实力知根知底。司马懿也深知自己的战略眼光比诸葛亮略逊一筹,故不敢轻易进攻,但是自己资本雄厚,跟蜀汉打消耗战撑得住,但是诸葛亮的部队因在远征耗费不起,故而采用了多种挑衅的战略。
司马懿穿女装反戏诸葛亮的段落,在京剧剧目《胭粉计》中就有司马着女装戏耍诸葛亮,使得诸葛亮责骂司马懿不知含羞,最终因过度劳累死于军中的桥段。本片将此处进一步夸张,演出了司马懿「三气」诸葛亮的桥段,闭门休战坚决不出是为一气,不知含羞穿女装是为二气、背诵出师表哀其不争是为三气。
这一表现有明显借鉴《三国演义》子虚乌有的「诸葛亮三气周瑜」的著名桥段,但是让地方的将领在不考虑政治立场,不考虑自身处境的情况下,大声朗读敌军名篇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众所周知在政治博弈中,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做事谨慎之人,如果真在阵前朗诵诸葛亮的大作,会被人向曹叡告发其有崇拜诸葛之嫌,此时司马懿在朝中地位并不稳固,那么如果因此失足,定会留下政治笑柄。
另外,依据一般的历史常识而言,比如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军方相对于同一战役的描述方式是绝对不统一的,即使引述对方的表达,在具体词汇上也会修正为彼方的语境,比如共产党所称的「淮海战役」在国民党一方被称为「徐蚌会战」。
那么在当时的司马懿绝对不可能说刘备是先帝,那么在礼法森严的汉魏时期是对本国政权的大不敬之举,因此削官免职都不为过。诸葛亮竟然能因为对方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而被气死更是闻所未闻。
除了穿女装念出师表的重大编剧错误以外,诸葛亮于上方谷围司马懿的段落是为《三国演义》所虚构的,历史中并未发生,更谈不上司马懿如片中所载那么料事如神,英勇突围,感觉诸葛亮能够做出的一切战略安排都能被司马懿发现似的。
历史真实中的魏、蜀真正的军事博弈盛期应该在诸葛亮与曹真的博弈阶段,到了司马懿时代,尤其是张郃身亡之后,司马懿只有招架,坚壁消耗之力。曹真旧部雍凉军团的势力也不能做到百分百为其效忠,司马懿仍需智谋才可调动。
雍凉军团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是上层将领均非本地之将,曹真去世之后,接替其位督领雍、凉军事的是旧臣赵俨,但是到了正始四年(公元243年)赵俨去世,继任者是夏侯玄,而之前夏侯玄为京城禁军司令。
此时曹爽虽然贵为曹氏军事集团传人,但是其在军中威望已在司马懿之下,雍、凉军事集团仍能以曹氏军事集团的代表人物——夏侯玄述职。学者仇鹿鸣指出此处或许是司马懿与曹爽政治博弈互相制衡之后的抉择,曹氏集团的核心在雍、凉,而此时人才凋零,无论政治地位还是军事才能,可统领之人只有夏侯玄。
其次,无论古今,但凡一处要职之任命,后任人选大多需要得到前任之认可,因为夏侯徽的关系,夏侯玄与司马师关系融洽,所以此时司马懿安插司马师继任夏侯玄的禁军统领,既能得到夏侯玄的认可,同时也将自己的势力安排在最紧要处,而曹爽政治经验有限,不像司马懿年轻时跟随曹操经历过多次宫廷政变,斗争经验丰富,所以大意失要权,铸成大错。
类似于司马懿与曹爽政治制衡的谋略在剧中还体现在石亭之战中,司马懿举荐素来与曹休有隙的贾逵督军,而曹休又借夏侯玄这枚棋子「绑架」司马师在己军中,来威胁司马懿,本剧善于抓住三国时代一朝不同政治集团博弈之细节脉络,均为亮点。
最终,司马懿决定性的一次上位,即震惊朝野的「高平陵之变」,此时距离司马懿去世不足三年光景,此时,司马氏家族篡魏的之路已被司马懿铺平了。
总结《大军师司马懿》这部剧的上下两部,优点是真的不少,缺点也让人生气,综合来说,我仍然认可其创作者认真制作历史剧的态度。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千万不要把历史剧当历史,那就对了。

(本文节选版,题为《 <虎啸龙吟>抹黑诸葛亮让人生气,但我无法忽视它的几个优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虹膜”,于2017年12月30日发布)

虎啸龙吟(2017)

又名:军师联盟2 / 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 /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 / Growling Tiger, Roaring Dragon

主演:吴秀波 刘涛 李晨 张钧甯 唐艺昕 王洛勇 刘欢 王东 肖顺 

导演:张永新 编剧:常江 Jiang Chang

虎啸龙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