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对这部戏大胆的改编多有贬损。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偏欣赏主创团队的勇气与执行能力的。这部剧的野心与格局在现今电视剧市场中一众玛丽苏式意淫秦始皇等历史人物的大女主戏中,实在是太过出挑了,至少它能够激起三国迷们对部分历史严格的考据与反思。
21集丞相之死看得我心肝儿颤,王洛勇老师可以说是神还原了一个充满人性的诸葛亮。人格的光辉与阴影相伴,才智与瑕疵并存,可以说是非常值得咀嚼的一个形象。
简单说说我对前半部戏龙虎之斗的理解。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实际上是有所偏爱的,以至于掩盖了全书绝大多数人物的光彩。实际上,伟大的战斗往往来自于杰出对手的相互成就。作为同样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司马懿,诸葛亮念兹在兹的对手,绝对也是同时代的顶尖级高手。
这部剧从一开始,在描述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斗争的时候,就有意无意地向两种生存方式的博弈引导。诸葛亮一生依依东望的是其理想,是其信念。与其说诸葛亮心怀天下,倒不如说诸葛亮心怀的是实践了自己的“道”的天下。电视剧中魏国的朝堂金碧辉煌、厚重而精致,而蜀汉的朝堂则简陋了不少,地面也只是粗糙的石砖铺就。这不知是不是道具组有意为之。事实上根据蜀国所占据的人口与疆域估算,其经济体量大约相当于魏国五分之一。蜀国在三国前尚属蛮夷之地,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弱,出了名的难以治理。要以蜀国的体量实现统一曹魏、东吴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是为何周瑜提出两分天下的蓝图。诸葛亮在治蜀期间,基本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期望的政治秩序,对内整肃朝堂、教化百姓、扶植民生,在这经济基础上,对外建立了一支战斗力较为强大的军队。剧中在诸葛去世后,司马懿来到诸葛亮的大营,发现诸葛营中有很多机巧之物,如水车等运行有序,这是对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生产、改革的设计师侧写的褒扬。
曹魏一开始并不把蜀汉放在眼里,早期派出的人中多以劝降为主,比如著名的王司徒。如果诸葛真愿意为天下大局所重,那么归顺自然是终结战乱、消灭饥饿的最优解。诸葛亮为何愿意为刘备家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除了知遇之恩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刘备为诸葛提供了抱负施展的空间,给了他一片政治理想的试验田,这一承诺在刘备死后依然由其子孙继续兑现。对于一个以治世为终极理想的知识分子中的天才而言,有比这更高的礼遇吗?所以诸葛亮的一生,与其说为刘备家族鞠躬尽瘁,倒不如说为自己知识与抱负穷尽一生的智力与心血。明知不可为而为止,为理想而死,是“士”。然而诸葛所追求的“道”,却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式,付出大量粮食布帛以及蜀地青壮年的生命为代价。即使诸葛在世期间蜀汉对曹魏构成了战术压制,但从历史后来者的观点看诸葛以蜀汉一州的经济体量打击曹魏占天下八州的人口与土地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为北伐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皆如泥牛入海、百姓徒增战乱离别。诸葛志在为天下谋福祉,实则负隅逆天而行。这不得不说是命运对诸葛以生命实践的“道”无情的嘲弄。
许多智商极高的家长见不得孩做事情没效率便事事代劳之。诸葛亮也有这个问题。这部剧中蜀汉的军队内部矛盾和分歧远比曹魏要缓和许多,但致命的军事错误却没有减少。蜀汉内部大小军务全凭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将领们俯首帖耳。看上去一团和气,实则将领们独立思考能力永远受丞相压制。小皇帝至死也没有发展出独立分析、决策的能力,马谡则一旦独立便要自作主张反其道而行之致北伐功亏一篑。蜀汉内政外交全系于丞相一身,丞相死后,蜀汉的人才便光芒尽失,迅速凋零殆尽。
司马懿的信念是家族。司马懿的青少年时期在魏国这样士族力量极其强大的环境下成长。司马懿终其一生他的诉求离不开家族利益。在本剧第一部中,司马懿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父亲而入仕,第二部中,又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特别是两个儿子)而戎马征战。本剧特别高光的一点,是刻画出了司马懿作为一个“人”而非历史脸谱,尤其是他的胆怯、他的欲望、他的顾虑重重。司马懿年轻的时候也有锋芒毕露的时刻,但是意气风发的司马懿终于退让给了更加圆滑深沉的司马懿。中年以后的司马懿在生活上随性养生,在为人上谦逊有礼,在战斗上善败能忍,在朝堂中,虽然中年的司马懿对于每一个人都以礼相待,恭恭敬敬,但是没有人能够左右他、牵制他。这都是他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为了自我保全衍生出的一套生存法则,在朝不保夕的生存问题面前,所谓忠孝仁义都只不过是权谋的遮羞布,全部为“活下去”所让道。没有原则和底线,这大约也是为何司马懿被后代的知识分子所看轻之处。
司马懿的悲剧在于,他为了保全家族而巩固自己的权力,在位极人臣之后司马家也濒临离心离德。在与孔明隔空对话的时候,司马懿自述自己战胜不了内心的恐惧,愿意为了保全自己的家庭放弃千古留名的大好机遇。然而,司马懿历经三朝,多次建立赫赫战功,却依然被曹睿玩弄于股掌之上,例如喝毒酒一事,明知有诈,也得硬着头皮喝下。曹睿杀郭照,让司马懿看清了在帝王至高的权力之下,自己无非是砧上的一块肉。然而曹睿是聪明的,虽有猜疑之心从不过分相逼,君臣之间依然保持着表面上的平衡。曹爽掌权后,这种平衡被彻底打破。特别是张春华死后,司马懿内心那头猛兽被放出,转向对最高权力的觊觎与迷恋。司马懿登极人臣之后,杀曹爽夷三族拔除异己血洗朝堂,这也打破了古代传统君臣之间等级秩序,最终使司马家内部不同的人由于信念相悖走向分崩离析。事与愿违,这也是对司马懿初心的莫大讽刺。
在魏明帝时期,士大夫颓废糜烂的生活气象已经初露端倪,养男宠、服五石散成风。但是司马懿两个儿子都还保持非常尚武的精神状态,也能从家庭利益出发考量大局,这从侧面也可以说明司马懿与张春华作为一个家庭的小单元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组合。但柏夫人出于侧室,在跟张春华的斗争中勉强自保,在子女教育上也授以操纵人心之术,培养出的司马伦更为自私,为未来晋朝的八王之乱埋下伏笔。正如诸葛亮壮志未酬星落五丈原一样,这是司马懿机关算尽地为家族利益谋划也无法预计的未知变量。
我个人以为,仅凭演义小说设定,就给司马懿贴上“奸臣”,诸葛亮贴上“忠臣”的标签是对这段历史极为不负责任的评价。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人处于人性的灰色地带,历史上的豪杰、枭雄也不是非黑即白。在三国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们如彗星一般匆匆降临人间,又背负着自己未竟的使命迅速地凋谢殆尽。他们所处的立场与境遇充满了极大的随机性,绝大多数的英才实际上是背负着命运之石为了自己所被要求服务的信念而负重攀登。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有杨修、郭嘉士为知己者死,有姜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陆逊天纵之才却鸟尽弓藏。晋书云: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这竟然是对一整个时代远去的英雄群像最好的注解。
三流的戏剧卖人设,二流的戏剧卖剧情,一流的戏剧展示人性。纵然这部戏有很多剧情设置上的硬伤,比如过分矮化魏军内其他将领突出司马懿主角光环等,但是它依然给我们展示了各种理念的阴影与侧面,值得观众揣摩个中奥妙之处。

虎啸龙吟(2017)

又名:军师联盟2 / 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 /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 / Growling Tiger, Roaring Dragon

主演:吴秀波 刘涛 李晨 张钧甯 唐艺昕 王洛勇 刘欢 王东 肖顺 

导演:张永新 编剧:常江 Jiang Chang

虎啸龙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