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贻弓导演,朱旭、赵尔康 、张文蓉、魏宗万、宁理等饰演,上映于1992年。

《厥里人家》是继《城南旧事》、《巴山夜雨》之后,吴贻弓集思想、文化与艺术修养之大成的电影作品,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辩证的家庭伦理、散文诗一般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体现为尊重自然、注重传神表意和营造诗画境界,并在建筑、戏曲、文学以及绘画或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上具有极为清晰的脉络。电影是现代的产物,而以费穆、水华、胡金铨、吴贻弓、侯孝贤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电影人,则把这种中国传统的美学追求有机地渗透于电影艺术之中,实现了一种可贵的民族性传承和融合。

这些导演的作品,除了胡金铨之外,大多“形散而神聚”,主导意识体现为淡化故事的情节,弱化戏剧性的冲突,力求真实自然地表现生活的状态,而又从中提炼出现实生活难以集中和突出表现的意境和情怀。因此,这样的电影多是关注“阳光底下的那些人和事”,通过生活流的细节,通过别具一格的语言、声效和画面处理,营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弦外之音”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境,以此表现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关怀。在这一点上,尤其是侯孝贤以中远距离固定机位、恰当的节奏、制作精良的音乐及大量空镜头的运用,在众多导演中独树一帜。

从演员角度看,阮玲玉、李纬、魏鹤龄、朱旭、陈道明、梁朝伟、张震、张曼玉、剧雪等为数不多的一批演员,具备适合这类气质电影的表演功力,他们更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擅长情绪的内敛和节制,善于表现内在的情感张力,“引而不发”,反而显示出不一般的感染力。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电影更多地取决于导演的掌控水平、编剧的思想文化积淀及演员的表演功力,三者缺一不可。朱旭显然是众多演员中的极为突出的一例,他的表演完全可以突出或强化一部电影的内在力量和古典气质。《洗澡》、《变脸》、《小巷风流》、《厥里人家》,概莫能外。

《厥里人家》说的是中国一个源远流长的家族中的家庭的故事,也是关于沟通和理解的故事,并由此产生关于社会、文体和伦理的思想碰撞,可以说它是中国社会、家庭、文化、道德状况的一个现实缩影,映射了中国当代数十年中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道德体系、社会认知的时代变迁,内涵极为丰富,情感极为饱满。电影中不少空镜头的应用、人与人之间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式的交流、情境交融的音乐,都体现了如上介绍的诗意电影特有的风格。

电影的背景放在了孔夫子的故里,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孔夫子后裔,五世同堂,不同人物,性格特点都极为突出和鲜明,可以说这些不同的人物能够勾连起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人产生无尽的思索。

太爷爷,孔祥弼,古典家族长者。90岁了,定是善于养生。珍惜家族荣誉,注重家庭氛围,不擅权不争利。看待儿孙的冲突,“太阳落下去了,太阳升起来了”,很明白代际流传与日月轮回是一样的自然交替。虽然知道孙子“看似成熟了,其实不成熟,还差着几把火”,却抛给儿子孔令谭一段打了节的绳子,让其解开,寓意老不多问少事,令谭与自己儿子的疙瘩须由他自己解开。虽是儒家宗师的后人,却也奉行“老庄”哲学。

爷爷,孔令谭,现代型人物,也是电影的中心人物。70岁了,经风沐雨,饱经沧桑。年轻时参加革命,抛妻弃子奔赴沙场,一别经年,又另娶了在战场上救过他性命的护士,解放后官至国家部长一职。退体后为了老父亲的90寿诞,回归故里。他以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为抱负,深具现代意识和进取精神,思想开通,胸怀豁达,富有情趣。因为当年决绝离家置妻儿于不顾,儿子德贤对他的嫌隙很深,他一直谋求化解这一矛盾,却一直拗不过顽固的儿子。他不失时机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孙子维本走向正道,并对维本明确地道出自己对于过去从不后悔的心声。纵是如此高明和炼达的人物,仍有些问题是以现代的思维难以平衡的。

奶奶,孔令谭的发妻,传统道德典范。早亡,电影中没有现身,只是从家庭其他他人员口中知道她的情况。个性刚烈,恪守妇德。孔令谭跟随部队出发时,她抱着幼小的儿子追出了100多里地,虽然见了面,却未能挽留住孔令谭的脚步。丈夫四处征战了无音讯,她日日带着儿子站在望夫台上盼望着夫君的归来,望穿两眼,天地茫茫。很多年后,巴结讨好上层的执行者,硬是逼着她在与孔令谭的离婚书上按了手印,昏过去又醒来,她就把手指往炕沿上戳。临死之际仍然希望能埋葬在孔家祖宗的林地,是孔令然不顾规矩瞒过众人偷偷掩埋了她。她的道德追求是以约束自己、牺牲自我为代价的。

三爷爷,孔令然,夹缝式人物。一生无妻无后,一无所长,一事无成,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型的主儿,在马车上标注孔夫子后代的招牌拉客为生。在哥哥的光环照耀下,更显得能活着即是“老天爷的照顾和恩德”。按照孔令谭的说法,他到老了还是不正经。但他生性达观,大大咧咧,很容易满足。最后那个诘问大哥当年不要嫂子为什么不把嫂子嫁给他的内心小九九,足以说明虽为儒圣后人却与儒家思想几乎不沾边儿,儒家文化在这个家庭的第二代成员身上出现了显然的割裂。

父亲,孔德贤,守旧型人物。性格暴躁,抱残守缺。50岁左右的人了,依然不知节制,丝毫不顾惜、不体谅老婆儿媳的劝导,丝毫不接受父亲孔令谭的和解善意,一昧纠缠于过去了很多年的父子恩怨,时时刻意顶撞老子,蛮横对待儿子孔维本的离职及别样的想法。若非面对可能众叛亲离的局面,若不是突然想起老子曾经的无奈和隐衷,尚不知父子和解的一步何时才能跨出。“以父为本”的思想在他的心中早已荡然无存。

二叔,孔德践,知识分子型人物。戏份不多,身为中学校长,知书达礼,为人正派,心系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以一人之力发起对古代遗产的保护,勒令侄子到期不到校上课必须辞职,都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孔德践无愧于姓名中的孔、德、践三个字,他可以算作儒家文化的实际继承者,道德体系的维护者,儒家入世精神的践行者。

孔维本,新时代青年,叛逆者,线索性人物。朝三暮四,不务正业,吊儿郎当。他虽然也是有理想的,但思想流于空泛,事业失之脚踏实地,是显然的投机分子。他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不屑一顾,一片茫然。孔令谭与孙子的交流,则说明对青年教育和引导的现实意义,在扩大自身视野的同时,还要肩负一定的责任。在孔维本身上,显示着中国文化传统在新时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断层。

妈妈和妻子,新旧交替的女性。本分,隐忍,勤俭持家,谋求帮助化解男人之间的矛盾,“比男人想的还要多”。而更年轻的一代,面对丈夫的无端行为,也敢于提出离婚了。这两个女人,表明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在上升的同时,甚至比从前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责任。

安妮,外国博士生,厥里人家的一个闯入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远远超过生在长在中国的孔维本。这分明暗示中国传统文化有期存在的自身价值和永恒魅力,其延续和发展也不再局限于过去代代相传的家庭模式,必然会在更大范围内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电影对于孔家几代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以及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不同理解,作了入理入世的解读,对人生价值和意义也予以了关注,几代人不同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巨大的文化和道德分野,投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虽然根深底厚,但近代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虚化、分裂和断层的现实状况,如何对待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已成为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阙里人家(1992)

又名:Descendants of Confucius

上映日期:1992片长:92分钟

主演:朱旭 赵尔康 张文蓉 魏宗万 宁理 耿歌 袁之远 卢问章  

导演:吴贻弓 编剧:矫健/周梅森 Meisen Zhou/于艾平/杨江 Jiang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