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提要:
影片是反传统的人物传记片,不以客观事实为模板,强调主观理解人物生平。
影片通过制景,光影效果制造,剧情的假定性,展现导演对人物的个人体验。
影片具有超现实性,有独特的照明风格,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使用舞台调度。
关键词:
假定性原则
全篇造型理念
舞台化调度手段
引言:
浪漫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和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它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在艺术创作中,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现实中重大事件的关注。在艺术表现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学院派是完全对立的,它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强调具体的、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反对类型化和一般化,主张表现个性化,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反对用古代艺术法则来束缚艺术创作,主张自由奔放热情的主观描绘,使艺术家的感情在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传达;反对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过分强调素描为主要表现手段,竭力强调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以动荡的构图、奔放而流畅的笔触,有时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画家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
18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政权开始转入法国波旁王朝的手中,西班牙处在君主专制政体最腐败的时期,教会势力横行,人民生活贫困。就在这个最黑暗的时代,沉闷了近半个世纪的西班牙画坛,诞生了一位名震欧洲的艺术大师——戈雅。戈雅的出现,使西班牙的艺术重新放出光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他是世界上艺术才能最全面的画家之一,人称画家中的“莎士比亚”。
戈雅是西方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1746年3月30日生于阿拉冈省萨拉戈沙附近的芬德托尔斯,1828年4月16日卒于法国波尔多。他的作品主要有《疯人院》(1794),《穿衣玛哈》与《裸体玛哈》(约1800-1805)、《裸体玛哈》(约1800))等。他的《1808年5月2日的起义》、《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是两幅不朽的名作。
戈雅与委拉斯开兹、莫利罗并称为西班牙三大家。在马德里的勃拉多美术馆里,特辟戈雅专室,其中陈列有最著名的油画《裸体玛哈》与《着衣玛哈》,以及《1808年5月3日》等杰作,每天吸引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戈雅是世纪南欧美术史上的大师,他将战争的血腥和野蛮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称他的作品是革命与动乱的画布,为时代留下见证。他曾被聘为西班牙皇家宫廷画家,留下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画。在描绘政治事件作品外,也作了奇异讽刺性的幽默绘画。 他出生于一个工匠家庭,14岁入当地的马尔蒂尼兹画室学习绘画艺术,后因报考美院失败随西班牙斗牛士团来到意大利,在那里他勤奋地学习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的艺术。天才的艺术禀赋,使得戈雅绘画技艺日益纯熟,并以一幅处女作获得帕尔马美术学院绘画竞赛二等奖。1771年戈雅回到西班牙,不久与画家巴耶乌的妹妹结婚,在巴耶乌的帮助下,1776年戈雅进入宫廷,从事皇家织造厂的壁毯设计制作。戈雅对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深切关注,这时期他画了一些现实主义风俗画,并小有声誉。这时期的作品有《瓷器市场》、《打伞的人》、《婚礼》等。《瓷器市场》描绘了一个小贩为养家糊口在杂乱的市场兜售瓷器,一贵族男子坐在正穿街而过的马车里,马车后还有侍从前呼后拥,远处是脚夫、村童。画中戈雅有意把贵族男女与周围的穷人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1780年起,戈雅的艺术进入成熟期,他被批准为皇家画院的院士,随后又晋升为院长。1789年被查理四世任命为宫廷画师,18世纪的80~90年代,是戈雅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生活富裕而安逸。这时期他画了不少王公贵族的画像,他不刻意美化形象,这一点从侧面反映了戈雅刚直的性格。46岁那年,戈雅因疾病两耳失聪,孤独痛苦中戈雅对现实的观察更深刻,更尖锐,也更增强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90年代中期,戈雅开始一生中创作的转折期,早期的那种乐观情绪逐渐被愤怒的激情和冷静的思考所代替,这段时期戈雅画了一系列重要的作品。他不加修饰地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内心与外表完美和谐,作品往往充满激情。戈雅从来不用画笔讨好任何人,体态上的缺陷、品格上瑕疵,都在画面上如实地画出来,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国王,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一律平等。在《卡洛斯四世一家》中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其幽默的艺术表现力,描绘了国王一家人的丑态。我们从这幅群像中看到,国王一家极端粗俗丑陋,是一堆穿戴皇族服饰的蠢货。画中的国王长着一只鹰钩鼻子,露出自我得意的痴笑;王后伸着长颈,光着肥胖的膀子,装出一幅假正经的样子。其他的人物个个显得笨拙无知。就是这样的一群高贵的蠢人在统治着西班牙。画家唯一没有讽刺的是尚处少年的王子和公主。戈雅以无情的画笔为历史留下了一幅“衰落中的皇族”群像。画中有13个人,13在西方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因此画家将自己也画入背景,站在群像后露半个身子。据说国王十分满意这幅全家福肖像,为此赐予戈雅西班牙“第一位画家”的头衔。但是戈雅却没有把“第一位西班牙人”的称号给予画面中的卡洛斯国王一家,致使后来的评论家们说,画中人物都是“锦绣的垃圾”,是“暴发户杂货铺老板的一家”。铜版组画《加普里乔斯》(又名《狂想曲》)共80幅,创作开始于1793年,到1803年才最终完成,此时正值法国大革命时代,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社会的黑暗促使他拿起正义的画笔,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另外还有肖像画《裸体的玛哈》(彩图二十七)、《穿衣的玛哈》(图169)、《何维兰诺斯肖像》等。戈雅笔下的玛哈是世俗的,具有真实的血肉躯体,躺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之中。画家画裸体玛哈以全开放的造型,使玛哈的肉体和精神完全袒露无余。她双手枕于脑后,身体微侧,右腿微拥着左腿略显羞涩之态,整个身体仰卧在绿色的土耳其长榻上,身上起伏富有流动的曲线变化,尤其是隆起的丰乳和突出的臀部,使身体的曲线变化形成节奏感;垫在身下的柔软的枕垫不规则的形态和褶纹变化与单纯的肉体形成对比变化。画中人注视着这个现实世界,隐含着难以捉摸的诱人的微笑。这幅画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审美效果:它既吸引人,又使人想躲避;她很美令人留恋向往,但是她大胆无忌地袒露胸怀,又使人望而生畏,人性的真诚和世俗忌讳的矛盾使这幅画神秘而迷人。
1793年,戈雅画风改变,风格从明朗转向深沉、浑厚,对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矛盾的刻画有所加强。1808~1814年,西班牙经历了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西班牙人民掀起了反拿破仑入侵、反贵族和宗教的斗争,戈雅在创作上也进入战斗时期。拿破仑侵略西班牙时期,戈雅画了姊妹作《1808年5月2日起义》和《1808年5月3日枪杀》控诉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歌颂人民反侵略的正义行为。《1808年5月3日枪杀》(图170)是戈雅最著名的代表作品。1808年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5月2 日西班牙人民举行起义反抗侵略者,因力量悬殊被法军镇压,5月3日夜,法军在马德里郊外大肆屠杀起义者。戈雅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无比悲愤的心情创作了这幅作品,再现了这一悲壮的历史事实。全画笼罩着一种强烈的紧张、悲壮的氛围,无助的起义者有的已倒在血泊中,有的怒视着刽子手视死如归;一盏灯笼造成了画面上强烈的明暗对比,加强了全画阴森恐怖的气氛;画家将起义者置于光亮处,暗示着起义者的光辉伟大;夜幕下的马德里作为刑场的背景,意在表现黑暗笼罩着马德里;远方巨大建筑的阴影像教堂也像王宫,代表着无上的权威和上帝,而当他们的人民被杀害时他们却无动于衷。那位穿白衣的青年两臂伸起,像痛苦地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他愤怒地呵斥着敌人的暴行,身后背着孩子的母亲更加强了画面的悲剧气氛。西班牙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令戈雅十分苦闷。继作品《加普里乔斯》之后,戈雅又创作了大型铜版组画《战争的灾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战争带给西班牙人民的苦难以及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者的精神。1824年,由于对西班牙统治者的不满和逃避可能的迫害,戈雅辞去宫廷职位,离开西班牙定居法国波尔多,直到去世。
戈雅的画作风格多样,从众多作品中能够看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一些现代绘画流派的风格。他在西班牙独立战争之前的几年里的作品,几乎已经成为了这场巨大灾难的预示;而战争爆发之后, 这些画作就成为了独特超群的现实记载。战争的爆发及其灾难性的后果给戈雅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他要将这种巨大的愤懑通过一种激烈的形式宣泄出来:人类的非理性。
正文:
这是一部具有独创性和强烈风格性的传记电影,特别之处在于goya生平的真实事件只是作为引子,从而用来杜撰大画家goya追自己作品的一个回顾,同时也是导演卡拉斯绍拉这位艺术领悟性极强的艺术家对对goya的艺术体验。
我从来都认为电影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人生体验,它使我们的生命延长。无论电影的方式如何,无论是故事片,纪录片,还是动画片,甚至是实验电影。形式上的不同都是为了更好的传递给观众导演的体验的认知。
Goya这部影片形式上做足了功夫。影片开头我们看到在屠宰场里,伴随着戏剧光效的场景,血红的画面给人以视觉冲击,有牛头还有后面被挂起来的牛身体,这个貌似奇怪而突兀的画面暗藏着导演的寓意。众所周知西班牙人以斗牛为民族特色,西班牙人以牛为他们的图腾,只有强装的男人才可以被称为牛,而goya便是西班牙艺术绘画史上的那头强壮牛。导演卡拉斯绍拉用这个场景告诉观众,现在起他要开始解刨这头牛,要分析戈雅的内部,展现他对
Goya的主观体验。而在这里随着带有西班牙风情音乐的结束,一个特技镜头将牛的身体化成垂死中goya的脸,更是将导演的隐喻明确表达。
在拍摄垂死的goya中,导演换一个镜头用一个关不接,光源随镜头的变化的改变位置,用光充满的假定性,其实这里导演就是想表达,这是goya弥留之际的意念而非现实,存在于导演的主观视角和逻辑想象。尤其在这一连串的光不接镜头的结尾画面,Goya用手指在玻璃上画了一个螺旋,更是导演宿命论的一个形象代表,生命有始有终,一个开始也是另一个的结束。这里goya回头看自己的床,画面的光影效果制造让色系变化,冷色光的剧烈性改变,意欲是goya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死神最先出现,带着goya开始对他自己的一生进行一次最终巡礼。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goya主观意识中的场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几乎所有场景都是摄影棚里拍摄的。比如那个主观意识中的纯白色走廊,光线均匀分布,甚至我们看到摄影棚的棚顶,这种摄影棚效果展现了荒诞的意味,更是一种假定性和戏剧效果。同样不真实的走廊在影片后半段也同样出现过,那个走廊挂满了GOYA的画作貌似电影院回廊的灯光让影片处于一个非实体化空间,这种主观的叙述方式实质是真正的真实,因为一百个导演有一百个戈雅,对于他的画作的谁也做不到所谓客观。
而最有意思的是影片唯一的实景拍摄,竟然是中goya在走廊尽头看到的那副画,画面中有他的妻子,在他的生命中无比重要的可依塔娜,还有他的女儿,这么一段老年goya的梦。这个莫名其妙的诡异剧情,是在表达goya对家庭的忏悔,以及他对可依塔娜的心有不甘。

波尔多欲望天堂Goya en Burdeos(1999)

又名:一代名画家戈雅在波尔多 / 波尔多的欲望天堂 / Goya in Bordeaux

上映日期:1999-09-04(蒙特利尔电影节) / 1999-09-11(多伦多电影节) / 1999-11-12(西班牙) / 2000-04-14(意大利)片长:100分钟

主演:弗朗西斯科·拉瓦尔 何塞·科罗纳多 达夫内·费尔南德斯 埃乌 

导演:卡洛斯·绍拉 编剧:卡洛斯·绍拉 Carlos Sa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