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完结很久之后,我又重新看了一遍,梳理了一下其中的情感变化,因为之前一周追一集那个情感线是断裂的,重新看过之后就开始变得清晰,特别是三兄妹在这一季里面展示出更多的不为人知的情感秘密,在他们维持的表面和平背后,各自都有要去独自面对和修复的问题。第二季在圈泪的同时似乎引起了更大的争议,特别是在更加细化展现这个原生家庭背后的裂缝和龃龉之后,在Kevin在戒酒中心对众人进行了一番“讨伐”之后,一些观众开始不理解,觉得“有没有必要”,“太矫情了吧”,因为这打破了他们在第一季时对这个温暖家庭留下的完美印象,或者说完美幻想。
我不觉得意外,在看第一季的时候,被这个家庭各种涂了温馨滤镜的回忆感动的同时也在隐隐担忧,总觉得这个家庭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完美,它还有一些隐藏的东西没有说出来,果不其然第二季就开始着重展现三兄妹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和裂痕,让我们看见了更多隐藏在和平背后的伤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渊。但它还是治愈的,如果说第一季像糖一样的话,第二季就像药一样,洒在伤口上,疼过之后还是会慢慢愈合的。
在分析之前先要给大家预设一个背景,现今美国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家庭教育这方面,已经进入到一种很精细的阶段了,不管是成人还是未成年人,定期去看心理医生或者有一个自己的“therapist”是很普遍的一件事,在我们的教育理念还处在“棍棒教育”的粗暴阶段时,这些国家已经在教养方式和儿童心理学方面已经向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了。广为人知的一个例子是,在美国如果家长打小孩,小孩是可以报警的,如果经社工判定你这个父母存在严重的精神问题或恶习(比如酗酒吸毒家暴等)或者因经济问题你的小孩都吃不上饭,是可以申请剥夺你抚养小孩的权利的,他们可以把你的小孩接到儿童中心(Group home)去安置,如果父母屡教不改,会给小孩找领养家庭(比如剧中Deja的情况)。
扯远了,预设这个背景的原因是为了减少大家在观看美国家庭剧时的心理落差,不会觉得“哎呀好矫情哦,我的父母是怎么对我的blahblahblah”,那些在我们看来很小的问题、觉得“大惊小怪”的现象,放在他们的教育文化背景中却是很值得引起注意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动机,因为谨慎的分析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对于没有发生的,可以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可以保证你不再在自己的后代身上重复这种教育的模式。确实,家庭教育中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小问题,由于家庭的情感奠定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情感、人格以及性格的基础,父母怎样对我们,很多时候意味着我们怎样对待他人,甚至对待自己的小孩,所以这样一想暴力式的家庭教育是很恐怖的,因为它会一代一代传承,直至有一个人停止,可在这期间这些曾被暴力对待的小孩,他们终其一身都无法从创伤中恢复,更可怕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去理解,由于国内在家庭教育这方面的研究漏洞,由于不了解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也就无法去寻求帮助,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助。(当然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包括近期多个事件掀起了一阵对原生家庭的“讨伐”热。)
Anyway,回到话题,观众对剧中角色的不理解甚至觉得“作”,这背后其实是教育的落差,想想挺悲哀的,对于我们这些只有半杯水可以喝的人来说,你们这些可以喝到一杯水的人为什么还要挑三拣四,要喝可乐不喝白水?希望在我们一起耐心分析和讨论之后,观众会对角色多一份宽容和理解,而不会觉得他们“作”,下文将主要分析三兄妹在这一季引起争议的情感点:Kate和母亲的关系、Randall领养Deja、Kevin的崩溃。
1. Kate 和母亲的关系
Kate的自卑和敏感是显而易见的,胖女孩在这个世上生存有多么不易只有胖女孩自己知道,这方面的情绪不多做分析。这一季主要展现了Kate和母亲的矛盾,Kate不喜欢妈妈来“视察”自己的生活,妈妈也在Kate面前谨言慎行,连出席她的婚礼都不敢穿漂亮的裙子,妈妈觉得自己“似乎做什么都是错的”,让观众觉得Kate是讨厌自己母亲的,观众非常不理解,你有一个那么完美的妈妈,你为什么会把她当作敌人?
首先,Kate在妈妈面前是自卑的,因为Rebecca是个那么完美的女人,她漂亮身材好、歌唱得好、性格好、乐观又坚强,在Kate还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已经在她面前树立了一个完美妈妈的形象,Kate或许曾想要成为像妈妈一样的人,但她不能,她有着永远无法跨越的障碍,当她看到妈妈衣橱里的衣服是“S”尺寸,而青春期的自己已经穿着“L”的时候,可想而知一个小女孩心里的打击和沮丧,她还没有来得及认识这个世界的希望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已经给了她失望。所以在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女人之后,Kate开始尽量避免自己身上有任何像母亲的地方,比如唱歌,她其实遗传了母亲的唱歌天赋,母亲也鼓励她去追求音乐,但她装作自己不在乎音乐的样子,偷偷录歌不让母亲知道,偷偷给音乐学院寄申请书,任何她和自己母亲身上的“相似”都会让她想起她们之间的“不同”,这对她来说是二次打击,她受不了这种落差,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和母亲越来越远,她的敏感就像林黛玉,这世上的风吹草动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就算是在亲人面前,她也会出于自我保护而把他们推开;
第二,Kate并不是讨厌母亲,相反她当然是很爱她妈妈的,所以在她流产之后,在最伤痛的时刻她还是只愿意和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分享,她还是会回到一个小孩的状态,依偎在母亲怀里。Kate对母亲的疏离其实只是不想让母亲失望,因为从小到大,她似乎没有做对过什么事或者有突出的成就(哥哥Kevin是万人迷又是橄榄球运动员,后来还成了大明星,弟弟Randall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学霸加完美主义者),肥胖以及父亲的突然离开让她有严重的精神问题,比如第一季就有展现过她的“食物瘾”,由于减肥她必须挨饿节食,可那些跟父亲的美好回忆又都和食物有关,所以她对食物有依赖性,所以导致她的生活一直处于“节食—暴食—节食—暴食”的恶循环中,这也给她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让她成为一个自尊非常低的人(self-loathing,这一点本来想列为第三点单独说,这里提到了就一起说吧),严重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厌恶让她觉得自己本身就是错的,似乎做什么事都做不好,所以在她发现自己怀孕之后也不敢跟Toby讲,因为她害怕自己搞砸。她也害怕母亲对她有任何的期待,因为她害怕自己会让她失望,或者说她觉得自己最后一定会让她失望,而母亲对她的失望是她最承受不了了。所以她不仅是讨厌镜子里的那个自己,她更讨厌的是母亲眼里的自己,母亲看她的眼神让她觉得她是在同情自己、可怜自己,让她看到自己的缺陷、和别人的“不同”、和母亲的“落差”。而作为母亲来讲,Rebecca已经不知道怎样跟自己的小孩相处,她同情她也不对,对她好也不对,鼓励她追求音乐梦想也不对(Kate会觉得这是对她增加压力),赞美她也不对(Kate觉得她是在夸张),关心她不对,不关心她也不对,进退两难,所以Rebecca会说“自己的存在就是个错误”,其实Kate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她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意味着要以母亲为榜样、甚至和母亲做比较,而她觉得她们之间的“差异”的天生的、无法逾越的。而这是谁的错呢,谁的错都不是。
不过幸好,Kate遇到了一个爱她的人,一个会说出“Team Kate forever”的人,Toby简直就是这个剧的笑点担当哈哈哈,好萌好暖男呀,和Kate的互动各种有爱。
2. Randall领养Deja
第一季末Randall提出想要领养一个小孩的时候就有人觉得不理解,而后来还在妻子的劝导下领养了一个“有问题的”、已经十几岁的那么大的孩子,大家就更不理解了,特别是叛逆的Deja表现出各种过分行为的时候,大家觉得这家人干嘛要“自讨苦吃”,Deja怎么那么不感恩之类的,甚至会讨厌Deja。
首先,Randall想要领养的最初想法不难理解,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是被领养的,还因为他的两个父亲都给予了他最温暖和最善良的爱,这种爱在他看来甚至都太多了自己“无福消受”,因为得到的太多,他想要去“给予”,他觉得这是一种纪念自己的父亲们的方式,其实这也是他在复制自己的父亲的形象,他深爱、尊敬并且感恩自己的父亲们,他这个当初被扔在消防局门口的小孩可以成为今日的华尔街精英(做“天气交易员”哈哈哈哈,这个想到一次笑一次,我去查过还真有做这方面的金融产品的)、可以有一个比他还要完美的妻子(为什么比他完美,待会儿说)、以及两个超级治愈系的小孩,因为这种感恩,这种想要给予的心理,让他也想要为别人“do something”,他希望自己可以也可以用爱和善良去温暖另一个陌生的人,甚至改变ta的一生,所以其实Randall是完成了从个人的“小爱”上升到“大爱”的蜕变,成为一个博爱的、有同理心的、有悲悯情怀的一个人,人格中开始有“神性”的一面,如果父亲Jack 知道的话该多么骄傲啊。
其次,当Randall开始去领养中心了解小孩的情况的时候,他的完美主义又开始作祟了,用Beth的话说就是“如果你刚好有一个小孩被扔在消防局门口就更好了”,其实就是Randall在复制自己父亲的行为时,已经到了想要“一模一样”的苛刻程度,可能他自己没意识到,这种“完美的模仿”背后有一群被他忽略的人,什么人呢?就是那些“不完美”的人,其实很好理解Randall想要领养一个新生宝宝的动机,大部分的领养家庭也都是这样想的,新生宝宝不会有各种问题或者心理创伤,很好相处,像一张白纸一样从头来过,你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任何样子去“塑造”他们,由于刚生下来,你也不会觉得和你有什么年龄隔阂,不会觉得很难融入。
Beth这个女人真伟大,真的。Randall做任何决定都不提前跟她说,但她都能理解和支持,比如Randall突然就把亲生父亲带回家,突然就和William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Memphis(导致Beth都没有跟他告别),再比如Randall突然提出自己想要领养一个小孩,这种时候如果换做大部分家庭的妻子肯定是黑人问号脸,what???家里有两个那么可爱的女儿你为什么还要带一个陌生的小孩回家?你没考虑过我但你考虑过她们的感受吗?万一她们和这个小孩合不来呢?而我的Beth女神不仅二话没说表示理解支持,还陪他去领养中心各种跑,而且还在Randall头脑发热的时候一盆冷水泼醒他,在关键时刻推了他一把,怎么推的呢?她早就看出Randall这种完美主义逻辑的荒谬,他太想要变得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以至于他甚至不去考虑任何的“变因”,他想要一个新生的小孩,按照自己心中完美的样子去塑造他,可万一这个小孩不完美呢?万一他的成长充满各种“变因”呢?万一这个“变因”是最大量化的结果、是最糟糕的情况呢?比如一个完全和他想象中相反的小孩,比如一个有各种“问题”、叛逆抽烟喝酒打架、甚至有精神问题的小孩,Randall还能如他所愿的“无怨无悔地去付出伟大的爱”吗?还能“无私地热情地去帮助他治愈他”吗?这个恐怕连Randall自己都没做好准备,所以在Beth看来这种完美主义是“虚伪的”,这种“无私”的背后其实还是自私的,他只是想要一个“自己希望”的小孩,而不去管是否有一个自然生长的、各种样子的小孩。所以Beth戳穿了他,这种完美主义或许根本经不起现实生活的考验,不如我们试试让这种考验提前来临吧?如果你遇到最坏的情况,如果你遇到一个和你期望中完全不同的、一个已经有自己独立意识的带着各种伤痕和问题的小孩,你还能如你所言地爱ta吗?如果你能做到,才真的说明你是和你父亲一样的,坚定地去付出和给予的一个人,no matter what.
另外关于领养问题,这里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可以说明Beth是一个更有“大爱”更无私的人(我都说了不恰当了,不要喷我)。有时我觉得,领养小孩有点像人们养宠物,很多人说自己“有爱心”想养宠物,养什么宠物呢?要养金毛萨摩耶柯基边境牧羊犬拉布拉多博美比熊阿拉斯加等等各种名贵的犬种或者有“品种”的,而且从小养起,你这种时候如果建议他们去领养流浪猫狗呢?去领养中心看看那些成年的、残缺的、曾被虐待的、甚至有疾病的流浪动物们呢?这时候他们就会犹豫,为什么呢?我当然希望不是因为虚荣心,我愿意相信更多的是由于成本问题,因为流浪猫狗以及所谓的“土猫土狗”养起来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照顾猫猫狗狗的价格并不便宜,何况如果你养的是一只需要花很多费用治疗的宠物。有些人虽然“有爱心”但是没耐心,别说土猫土狗了,就是名贵宠物,如果脾气不好或者不听话或者有各种问题,他们很快就会失去耐心,“不想养了”,轻则丢弃,重则暴力相待,更别说如果带回的是一只流浪狗或者“土狗”,有些人觉得随便养养就好了嘛,结果没想到这么麻烦,所以我观察有些人养宠物,其实只是想要宠物陪他,而不是他真的有那份去照顾它们的心,说到底养宠物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动物本身。所以回到领养问题,由于领养成年猫狗和伤痕的、残缺的动物所要面临的种种障碍,让很多人放弃了,他们会在街边投食喂流浪猫狗但是他们不会选择把它们带回家,或者有些人干脆冷漠待之,家里虽养有几千几万的名贵宠物但在外却对这些流浪猫狗嗤之以鼻、唯恐避之不及。
所以我会觉得领养小孩和这个很像,虽然大部分领养家庭根本不会想到这方面,他们只想要一个健康的新生的宝宝,但如果你给他们选择呢?建议他们是否考虑福利院孤儿院里面那些几岁的、甚至年龄较大的、被遗弃的孩子们呢?甚至更严重一点,一些有“缺陷”、有“问题”的小孩呢?可能身体不健全的或者有各种疾病的、或者曾遭受虐待的有精神问题的孩子们呢?我想我们都能猜到大部分人的选择,有些人是想不到这些,有些人你提醒他们之后他们也会无视这个问题,或者只是因为不愿意,为什么呢?不仅因为成本问题,我们也都知道一个小孩是更复杂的,有些父母可能没有信心,怕自己做不好,让孩子失望甚至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吧。所以说到底,还是大多数人无法跨越自己的心理障碍,无法真的完全不带任何一点自私的考虑和因素去“无私”地爱一个人、一个陌生人,所以大部分人无法做到从“自我”、“小我”到“大我”“大爱”这样的人生境界的改变,甚至有些人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意识,活完一生都只有自己。
所以综上所述,Beth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比Randall还要完美的、带着神性的女人,她看到了Randall的弱点,把他自以为的“完美”和“无私”里面最后一点自私的顾虑给剔除出去,帮他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的蜕变,他领养Deja不仅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恩和自己作为父亲的爱,还是因为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他愿意不计一切代价、不顾一切障碍,即使预见了可能的痛苦和艰难,他也愿意去救赎一个伤痕累累的少女,尽管这个女孩像刺猬一样会刺伤和攻击他,他也愿意去拥抱她,温暖她,治愈她。所以Beth是比Randall境界更高的,他理智的时候,她就是感性的那一面,他感性的时候,她又代表了理智,他们是“imperfectly perfect”,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灵魂伴侣,Randall能娶到Beth真是三生有幸。另外剧中还提到过Beth的工作是类似于社会福利的项目,比如帮穷人修缮房屋、与政府谈判土地规划之类的,所以可见她真的是有“bigger heart”、很慈悲的一个人。
3. Kevin的崩溃
从我了解的反馈看来,Kevin的情感爆发似乎是最大的争议点,大家似乎非常难以相信这样一个又帅又多金还是大明星的“big brother”其实内心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和伤痛,有人觉得“太夸张了吧”,“他什么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首先插句题外话,可以看出饰演Kevin的这个演员已经努力地把角色的情绪演出递进的层次,但可能由于导演故意穿插叙事的闪回剪辑,阻碍了观众去感受这个角色情感的连贯一致性,如果把36岁这条线上的Kevin单独拎出来看看,还是能对角色的理解清晰很多的,Kevin的情绪问题从第一季就开始出现端倪。
第一季的时候观众就看到了,Kevin是一个一直被忽略的孩子,这也就为他之后的情感问题埋下了伏笔,而我还在第一季的时候注意到一点是,他是一个一直在照顾大家的人,他跟Kate可以说是形影不离,Randall又一次出现“breakdown”的时候他也是抛下自己的首演机会就跑过去了,我当时就很疑惑,他自己呢?他是没有“自我”还是他一直在压抑这个“自我”?于是第二季就看到了Kevin“自我”的崩塌。我认为的Kevin的性格成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父母的关注,由于是三个孩子中“问题最少”的孩子,父母有限的关注力被分散给了面临肤色问题的Randall和体重问题的Kate,Kevin最先学会走路,他最懂事又会照顾人,他有着帅气的外表所以人生会顺利很多,所以当他不得不用溺水的方式来获取父母的关注时,母亲也只是一句“What? When?” 这种长期的缺失导致他也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长期压抑自我的情感需求,逞强独自去完成很多事,装作不需要父母帮助的样子,对想要录取他的学校表现得毫不在乎,为什么要在乎呢?你们都不在乎我,我是好是坏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其实,他还是对父母的这种“偏心”一直生气怀恨在心的。长期压抑的自我需要找到情感的出口,而Kevin找到的方式就是将这种自我外化,表现为热心地照顾别人,热心到已经忽略自己的程度,因为在照顾别人的过程中,他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被关注的,是有存在价值的。所以不管是对Randall还是Kate,他都可以做到抛下自己工作不管自己前途的程度去牺牲,因为这种“为别人活着”至少让他感觉自己是活着的。而后来当Kate的身边出现了Toby,Toby要求他“let go”的时候,其实是强迫他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情感支撑,Kate对他的需要是他觉得自己存在价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当Kate离开,他的这部分价值就被剥夺了,所以这和他之后的崩溃也是有关的,因为他那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Kate和Randall都不在。
第二,父亲离开之后留下的空洞。虽然父亲的突然离开带给一家人的打击和创伤痛都是很大的,但我觉得受影响最大的、最痛苦的其实是Kevin,很多细节都表现了这个,比如那条他一直戴着的项链,项链丢失成为他精神崩溃的直接导火索,比如他一直在找“父亲的树”,以及和这棵树的谈话。而为什么Kevin是最痛苦的那一个呢?第二季给出了答案,因为那晚他不在,he wasn’t there,火灾的那一晚,父亲离开的那个晚上,他不在,他没有见到那晚的父亲,他没有和他道歉,没有和他告别,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以及更多的,我想是内疚。这一晚的不在场为他留下了巨大的空洞,以至于之后无论用多少年、多少人的爱、即使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明星,都无法填塞那个洞。假设家里四个人所承受的父亲之死带来的伤痛是等量的话,那么Kevin所承受的,则是在这份伤痛上面又加了遗憾和内疚之后的双倍的痛苦,这也就是为什么父亲死后多年他都无法开口和家人谈论这件事,每到父亲生日他都只能消极逃避,因为太痛了,对父亲的最后一句话都不是一句友善的话,他都没有来得及跟父亲和好,就永远地失去了机会,这种痛在今后的岁月里,每一次想起都是如针刺一般的折磨,更何况是提及。其实不仅是因为不想谈,就是想谈也没什么可谈的,Kate、Randall和妈妈共同拥有着最后一晚关于父亲的记忆,可以互相疗伤,可他关于那晚却是空白的,在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失去的时候,他就已经失去了。他久久不能释怀的,不仅是父亲的突然离开,还因为无法原谅自己,他甚至觉得“必须”自责,因为一旦停止自责,就是对父亲的背叛,这份自责甚至已经成为他的“原罪”,他像背负十字架一样走哪儿都戴着父亲的项链,这条“爱的十字架”不仅是他和父亲仅剩的联系,也像是对他的救赎,它代表着父亲曾爱过他,这是他唯一作为慰藉的,所以当这条项链丢失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最后的救赎的机会也没了。
第三,Kevin的分裂。Kevin“继承”了父亲性格中阴暗的一面,最明显的是酒瘾,虽然剧里没有说Kevin是何时染上酒瘾的,但我觉得可能就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可能一开始只是为了麻痹伤痛,不管他是有意或者无意模仿父亲的行为,最后他成了那个“最像”父亲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坚强勇敢、对家庭负责、对妻子温柔,像个“完美男人”一样,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比如酒瘾,以及Jack曾经是个不良青年,不仅赌博还计划打劫酒吧,当然后来他在酒吧遇到了Rebecca(这个剧就是在不断地剥开“完美”背后的真相,让你看见完美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可能曾经有纠正的机会,但Jack的过早去世也让他失去了可以在孩子们心目中重塑自己形象的机会,他留给孩子们最后的印象,就是和Rebecca的婚姻问题(争吵、冷战以及分居),以及他告诉孩子们他是个酒鬼,辛苦地挣扎着戒酒(什么十二步骤,还要跪在地上类似祷告之类的),而Kevin是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父亲复杂的一面最多的人,Jack从来不在女儿Kate面前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和破碎的过去,留给Randall的记忆也是坚强勇敢的、一直鼓励和支持他的,而Kevin看到了真实的、脆弱的、暴怒的、无奈的、以及心酸的父亲。一方面他厌恶父亲的“虚伪”,在意识到父亲并不完美之后就开始了各种对父亲权威的挑衅,另一方面由于亲眼见到父亲跪地祷告、戒酒如同赎罪的场景让他心酸落泪,所以他又是很同情和心疼父亲的。所以成年后的Kevin一方面继续着这种有缺陷的“完美主义”,一方面又渴望做回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所以他告诉Sophie自己其实一直在伪装,伪装成一个好人的样子,伪装成父亲“完美”的一面,伪装成一个和善的、坚强的、勇敢的人;所以他会在被邀请在中学演讲的时候说“不要爱我,我不值得”,因为他不想再背负这个别人眼里的自己,他希望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希望自己可以脆弱,可以宣泄,可以哭泣,而不是被强迫着、一直隐忍着做那个父母心目中“懂事的小孩”,所以为了撕开这种“完美”,第二季的Kevin开始了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整日酗酒、情绪失常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这种想要呐喊出真实的自我的渴望,让他跪在草地上歇斯底里、泣不成声,看到这段的时候好心疼,好想过去抱抱他。
Kevin从第二次摔断腿开始情绪就有点不对了,一方面他害怕噩梦重蹈覆辙,因为腿伤毁了他好不容易挣来的星途、一个做好演员的梦想,所以他拼命地强忍疼痛复健,也拒绝任何人的帮忙,Sophie、Toby都提出要帮他,但他一个人逞强逞惯了,或许心底里他其实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不让任何人接近他;另一方面他不断地服用止痛片已经到了依赖成瘾的地步,甚至不惜和不喜欢的女医生上床以偷走她的处方单,伪造处方买药,所以在酒瘾的基础上他又患上了药瘾,在最终没有药物来为他止痛又加上项链丢失的时刻,身体上的疼痛加上心里的痛,在压抑了20年之后终于爆发了,他绝望地哭喊着希望有人能帮他。所以你看这就是Kevin矛盾的地方,他一边推开了所有人的帮助,一边又渴望有人来帮他,他拥抱着自己的孤独,可孤独让他无法承受,他没有自己想象的坚强。就像Kate所说的,“那就像是你深吸一口气却在余生的时间都一直憋着不吐出来”,最终要么是窒息,要么是爆发,所以当Kevin吐出这口气之后,那种冲击力连他自己都承受不住。而当他终于想到去找Randall求助时,却又因为Kate流产的事没有机会说出口。(剧中Kevin在一整栋楼的住户面前哭天喊地居然也没有人出来关心询问他,甚至都没有人开窗吼一句,这也真是蛮讽刺的)
第四,Kevin的伤害模式。专门来分析一下Kevin和Sophie的这条线,这也跟他的精神崩溃有关,失去Sophie之后的他,连最后一双可以伸出来救赎他的手也没有了。我觉得,长期缺乏父母关注、压抑自我的情感需求、对父母偏心的埋怨、以及父亲突然离开留下的空白,似乎让Kevin失去了正常去爱一个人的能力,加上青春期的叛逆,Kevin确实算是三个小孩中最叛逆的,过早的性行为(父母都不知道),顶撞父母,甚至对父母请来的学校面试官非常无礼,以及摔断腿之后性格一度很暴躁,这一切加起来让Kevin的性格中有着破坏欲的一面。可能一开始他只是故意“使坏”以获得父母关注、或者通过违逆父母的方式来解气,但后来这逐渐形成他的一种情感模式,他总是在得到一样东西之后又把它毁掉,他总是忍不住要去伤害自己爱的人,这就反映在他后来和Sophie的情感线上,我们知道他们曾经结婚又离婚然后又和好,分分合合折腾得筋疲力尽,他爱Sophie吗?答案是当然的,这个他从10岁(or 9岁?)起就开始爱着的女孩,他会为了她要求父母分开办三个兄妹的生日会,然后把一个班的同学都请到家里来,他会为了她在台上表演滑稽的节目,最重要的是她一直陪在他身边,包括父亲去世的时候,她陪他走过人生中大部分的时光,走过艰难和痛苦,她就像是他的亲人一样,她也是唯一懂他心里所承受的痛苦的人,知道他坚强的表面之下藏着一颗怎样脆弱的心,所以她也是唯一照顾着他的人,Kevin以往都是以照顾别人的角色出现,只有在Sophie面前像个小孩一样各种任性胡来,Sophie懂他所有的隐忍和悲伤,所以即使在他们离婚之后他又去找她,她还是愿意接纳他。但他却在不断地伤害她,为什么?我们从Kevin口中得知,他们离婚是因为Kevin出轨,Kevin爱她为什么还背叛她?
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行为控制障碍,一方面Kevin一直活在自己的“表演”中,表演完美的自己和完美的父亲,比如突然做出浪漫的举动,去敲Sophie家的门然后说一大堆动人的话,想给Sophie求婚所以买了三枚钻戒,这是他会做的事吗?他说了,这不是他“想做”的事,这是他“应该去做”的事;另一方面每当Kevin想要做回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出现情绪失控,比如被Kate一再逼问关于父亲之死的看法,他被逼急了出口伤人,说Kate “sad and damaged”(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比如Sophie想要跟他关系更进一步,和他商量搬到一起住,他却退缩了,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是一个都不知道怎样去爱的人,他要怎样让Sophie信服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会伤害她、会背叛她的人呢?自己已经是一个愈合好的、可以好好去生活的人了的呢?问题就在于,他不是,所以他不能,他不能让她相信自己会做到承诺的一切,他不能控制自己在两人重新开始后不去伤害她,他不能好好地爱她和照顾她,他连好好地爱自己、照顾自己都不会,他凭什么可以给对方温暖幸福的生活呢?至少他能做到的,是不把对方拖下水;第二,就是之前提到的,由于在爱的经历方面的匮乏以及缺乏正确的爱的引导,Kevin无法正常地去爱一个人,他似乎心底里就不相信爱,也不相信自己有去爱别人的能力,他总是在逃离,像逃兵一样逃离每段关系,他唯一知道的方式,是以一种破坏性的、痛苦的方式,通过伤害别人来伤害自己,这种痛或许能刺破他的伪装,让他觉得自己是真实活着的,他对痛苦上瘾,说他是自虐也不为过。由于自己是一个破碎的人,导致他把Sophie的人生也砸得一团乱,我们可以想象Sophie这么多年被他折磨得心力交瘁,Kevin自己也知道,所以他只能继续自责,他也痛恨自己这样伤害Sophie,他也想要停止这种伤害的模式,所以最后他终于终结了这种关系,虽然还是通过伤害Sophie的方式,他也不想,但他觉得这样做是对的,这是他能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他宁愿从此一个人去背负所有的悲伤和痛苦,所有的内疚和孤独,他也要狠心把她推开,因为他觉得这些不应该是让Sophie和他一起去承担的,对她不公平,比起一个人承担这些,他更害怕自己不断地伤害她。他就像一个小孩一样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去爱。比不断失去爱更可怕的是,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最终Kevin的崩溃是因为,他失去了所有人,失去了父亲,失去了那个像父亲一样的“完美的”自我,失去了Kate,失去了Randall,失去了Sophie,失去了所有可以安慰和帮助他的人,甚至连他视为生命的项链,也丢失了。长期压抑之后的情感爆发,却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他仿佛失去重力一直在深渊里下坠,等待一只手可以抓住他,却没有人来,“Can’t you see? I’m in pain here! ”那种无助和痛苦让人心疼,他才是那个,最需要救赎的人。





(以上,等我再想到什么再补充~)
(补充:这个剧里除了Pearson一家之外我喜欢的角色还有Beth、Toby、Sophie、William、还有那两个爆炸头的萌萌的小女孩Tess and Annie,都是好可爱好善良的人啊,包括被嫌弃的Miguel我觉得也蛮不容易的。另外Jack的原生家庭也是挺值得分析的,第二季里面提到了Jack和他死去的弟弟Nicky,以及闪回两人参加越战的场景,但是很少,不知道第三季会不会展开讲述更多……)



我们这一天 第二季This Is Us(2017)

又名:这就是我们 / 我们的生活 / 同一生日下 / 同一天的我们 / 我们

主演:斯特林·K·布朗 曼迪·摩尔 克丽丝·梅斯 贾斯汀·哈特雷  

导演:肯·奥林 约翰·福滕贝里 格伦·费卡拉 约翰·里夸 雷吉娜·金 泽纳·富恩特斯 乌塔·布里兹维茨 乔安娜·科恩斯 丽贝卡·爱舍 克里斯·科赫 编剧:丹·福格尔曼 Dan Fogelman/贝卡·布伦斯特 Bekah Brunstetter/艾萨克·阿普塔克 Isaac Aptaker/伊丽莎白·伯格 Elizabeth Berger/薇拉·赫伯特 Vera Herbert/Tyler Bensinger/唐·罗斯 Don Roos/卡伊·耶贡 Kay Oyegun/K.J.斯坦伯格 K.J. Steinberg/舒卡里·蒂曼 Shukree Tilghman/丽贝卡·布鲁斯特 Rebecca Brunstetter/劳拉·肯纳 Laura Kenar

我们这一天 第二季的影评

小可
小可 • 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