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1-14

包法利夫人:浪漫与理智


看了《包法利夫人》,价值观再次受到了冲击。倒不为她的死,因为潜意识里并不排斥因追求世俗之外的爱情而背负骂名或因一场觉醒而用死亡偿还的行为(前者如安娜卡列尼娜,后者如《无问西东》里的李素芬)。然而,让我受刺激的是看到社会主流和学者对“包法利夫人”的评价。
主流认为她是一个任性与虚伪的女人,她追求的爱情也是愚蠢的,甚至她的自杀也是应得的报应。却没有被考虑她身上别的东西,比如一颗在死气沉沉的婚姻观念里跳动的、不安的的心,比如一个在虚伪的人群里没有抹灭的对爱情的追求。
女主叫爱玛,一个浪漫的名字。首先,爱玛接受的教育和自我选择的文化熏陶,都是浪漫、天真无邪和大胆的,然而现实却没有适合她生存的土壤。其次,她浪漫却没有改变处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她献身了婚姻,赴汤蹈火了爱情,最后却凄然悲痛而死。更过分(讽刺)的是,一个浪漫的追求爱情的人,最后死在了金钱的逼迫下,毫无尊严。
静下心来一想,浪漫没有错,爱玛错在了太虚荣。如果做一个清贫的女子也或许能得到爱情,即使在那乱世之中和俗世里。同时,她追求的浪漫,太过肤浅。她看到男人向女人用高雅和陌生的方式献殷勤,用谈论诗词歌赋(或骑马、击剑、游泳、放枪)来博取女人的青睐,便心动和向往。而现实不同于书籍,即使遇到翩翩少年和款款求欢,也不一定有真挚的爱。
看着爱玛的故事,我反复想起《廊桥遗梦》的女主。她也向往浪漫和诗意的生活,她也出轨了,却没有酿成大祸,因为她知道生活和家人的分量。在那次出轨以后,她明晰地把自己的人生分开,有生之年给了丈夫和孩子,死后的灵魂给了那段从未遗忘的爱情。这个结局和中间她的选择,为她赢得了观众的原谅。
这可能是对一个出轨的女人重新定义的转折。而爱玛多次偷情,又尽是卑劣之士,只能定义为荡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浪漫一定要追求,但最好用在对的人身上;2、浪漫不是别人给的,自己也可以营造;3、浪漫的外衣下,更应该有有骨有肤的爱和深情;4、真正的浪漫离不开生活,如果思想还未成熟,最好安分守己!

——北北 2018.12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2014)

上映日期:2014-08-30(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5-06-12(美国)片长:118分钟

主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瑞斯·伊凡斯 埃兹拉·米勒 罗根·马歇尔 

导演:索菲·巴尔特 编剧:Felipe Marino/Sophie Barthes/福楼拜 Gustave Flaubert

包法利夫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