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影片是两个丹麦女孩的故事。他们来自丹麦,起初他们是夫妻,两个人都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丈夫还算英俊,妻子貌美如花,两个人很幸福。

可是,后来的后来,她们就变成了姐妹。
婚姻的巨轮说翻就翻啊,让人感慨世事多变,无奇不有。影片的导演汤姆.霍伯曾经导演《国王的演讲》、《悲惨世界》为观众所熟知。


《国王的演讲》给他带来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此次,新作《丹麦女孩》再次冲奥,摘得最佳女配,获奖者是饰演片中妻子一角的艾丽西亚·维坎德。

影片中中世纪的欧洲风建筑、服饰、风光成为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这些功劳当然这要归结为服装和摄影。本片的服装设计被赞赏为“天赐而非凡”,霍伯的御用摄影丹妮.科恩把一个心旷神怡的丹麦呈现在了大银幕上。“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的噱头也确实吸引观众,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莉莉.艾尔伯的变性经历,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自己男人的身体里藏了一颗女孩的心,然后他通过六次变性手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这期间他与妻子解除了婚姻关系,他在最后一次子宫移植手术中不幸去世,终年49岁。莉莉.爱尔伯死后,他的妻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片子上映后,有人高呼:“追逐自我直至粉身碎骨”、“感谢你让我成为了自己”、“勇敢做自己”但是我想说即便有这些也阻挡不了我对这部影片的吐槽。

故事发生在1926年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妻子格尔达.韦伯纳和丈夫爱纳.韦格纳都是画家,一对儿文艺青年凑在一起,两个人的生活浪漫又幸福。他们的房间就是画室,有美女、有才子、有油画、有可爱的小狗。

妻子格尔达的作品一开始并不被认可,原因是:“你确实能成为一流的画家,如果能找对题材的话”。房间中摆放了一副未完成的油画,画中的女孩是一位跳芭蕾舞的朋友,因为这位朋友要排练无法到场,丈夫爱纳便成为了临时的替补模特。一开始,他是笨拙的、呆滞的。

然而批上纱裙的他很快便进入了佳境,此时紧张的音乐配合演员抽离的情绪完成了他向女孩转变的心里过程,外在表现就是他的兰花指出来了.....
我能听到他因为紧张心跳和呼吸都加快了,之所以被瞬间附体,用他的话来讲,他喜欢女孩的衣服,无比柔软。


然后,丈夫的女性意识就被激发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妻子新买了丝质睡衣,面对诱人的妻子,他的反应是真美,但是他所指的并不是妻子哦,而是睡衣!

再发展下去,这件睡衣就到了丈夫身上,他开始偷偷穿妻子的女士衣服了。终于要开始在妻子面前毫无遮掩的露出真面目了!妻子的反应却是让人大呼意外,她说了一句“美丽”,而后开始轻轻撩起他的衣裙。

历史上爱纳的妻子格尔达其实是双性恋的,只是片中没有明确的说出来。 很快,在一次聚会上,爱纳就以女装亮相了,自称是爱纳的表妹,并改名为莉莉。不得不说这位满脸雀斑的影帝埃迪·雷德梅恩之前的担忧是对的。

在影片开拍前,埃迪.雷德梅恩惴惴不安的担心自己的女装扮相不够漂亮,而后莉莉的真实原型又被我翻了出来,对比之下,埃迪简直像个变态。历史上真正的莉莉妩媚又迷人。
尤其是在镜子面前扒光衣服,把自己的男性性器官藏在两腿中间这样的特写镜头,多多少少还是让直男们不舒服的。爱纳这个角色之前原定的扮演者是妮可.基德曼。

妻子面对丈夫的女性渴望,一方面焦虑,一方面又利用丈夫的这种渴望得到金钱和名誉。她的其他画作一再被出版商拒绝,但她开始画女性装扮的丈夫后,作品却受到了青睐,甚至被邀请到了巴黎去发展。


在巴黎,格尔达的作品得到了认可,并且遇到了多年的老朋友汉斯,汉斯是爱纳儿时的伙伴。

这位汉斯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不是以格尔达的情人的身份存在,影片抹去了莉莉和汉斯之间的暧昧情感关系。影片中的莉莉虽然认为上天搞错了自己的性别,以女孩的身份自居,但是在电影中他反复强调着他爱的是他的妻子,并且不与其他男人有过分行为。这都掩盖了历史上真实的莉莉风流的一面,影片中的莉莉被塑造成了“纯洁”的代名词。在巴黎,莉莉遇到一位医生,这位医生称可以让他变为真正的女人。

虽然有感染和失败的风险,但这些风险在莉莉想变成女人的欲望面前,已被导演完全淡化和忽视,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个手术并没有那么可怕,这一举动也没有那么伟大,随后他就开开心心的来到了医院,接受变性手术。

第一次手术后的他开始与男人手挽手出现在公众场合。

而妻子在看到这一幕时,只能转身装作不认识,留给世界一个最孤独、最忧伤的背影。

莉莉的整个变性过程确实引人关注,加上片中给予的各种美的赞赏,莉莉成为了观众心目中敢于打破常规,勇于追寻自我的励志人物。但我并不认为他就是丹麦女孩,我心中真正的丹麦女孩是他的妻子,面对自己深爱的丈夫,突然选择在某天变为一个女人,以姐妹相称,都说女为悦己者容,但此时这个娇美的妻子不仅得不到关爱,更要像男人一样照顾身边已经变性的丈夫,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比拟的。

她虽痛苦,但她更在乎丈夫的感受,当丈夫向医生说起自己实际上是女人的时候,妻子为了不使他感到孤单无依,毫不犹豫的表示“我也相信”。


她可以为了他的快乐而放弃自己的爱人,改为以姐妹的身份时刻在丈夫身边关心着他,自始至终都以建立在自己痛苦之上的宽容支持着丈夫,这种担当甚至比男人的责任感更加强烈、更加寂寞,坚强和崩溃只在一瞬间。世界上有一种距离:叫做昨日我无名指上还带着你送我的结婚戒指,今日,你就抛弃了誓言,变成了女人;昨日我们亲吻嘴唇,今日只能亲吻脸颊;昨日我们同床入梦,今日需要用挡板做墙;昨日,她还被爱人抱在怀里,今日已面目全非。

她甚至梦到丈夫结婚了,和一个男人。婚姻在慢慢的溜走,她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她无法用女人的方式挽留一个女人。

妻子没有像普通的女人一样大吵大叫,更没有对丈夫讽刺揶揄,看着熟睡的丈夫的她无法入睡,只能半夜起身看着她的脸把他的样子画下来,把强烈的痛苦释放鲜艳的画中。这也许就是对一个画家快乐和痛苦最到位的表现了吧,痛也在创作,乐也在创作。这与娄烨导演的一部片子《春风沉醉的晚上》中妻子的反应大相径庭。影片中妻子怀疑丈夫有外遇,找来侦探来跟踪,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丈夫竟然和一个男人在搞外遇,崩溃之下的她找到小三的单位大闹一场,丈夫与小三分手,但却选择了自杀。

《春风沉醉的晚上》虽然不及《丹麦女孩》好看,但是问题讲的很现实。《丹麦女孩》的后30分钟,开始讲莉莉做变性手术的过程,这段的节奏时而压抑时而轻快,在医院所受的折磨是痛苦的,但是不管多么痛苦,他的妻子都陪伴在他的左右。



而做完手术后,他离真正女人又近一步的满足感给他带来自在和快乐,她甚至有了自己的工作,在百货做了香水销售,以女人的身份大方的和男人挽手在大街上穿行。

最后一次手术没能成功,莉莉死了。

我在想一个女人到底是要有多宽广的胸怀才能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大转变。整个电影避掉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如莉莉被塑造成为了一个“纯洁”的代名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唯美化了的莉莉。真正的历史中,莉莉手术的费用压力其实远比他做手术的痛苦更大。1930年代的人们对待变性人和同性恋的态度都被和平化、平面化。夫妻关系也一度濒临破灭。导演一再以美丽、唯美化等外衣修饰整个影片,使影片复杂交错的分支被砍掉,完全只表现一条线,那就是莉莉是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这部片子就是为了向她致敬!但是,我并不喜欢它,避重就轻的创作态度显得那么谄媚和肤浅,就像水上的波纹一样,好看但没有深度。真实的残酷和凌厉更能打动我,我已过了与童话为伴的年龄,幻想终究是一时的华丽和美好,真实才是一种最让人上瘾的美,它刺痛你,但是会永远难忘,铭记心底!最后想了解莉莉真实故事的粉丝们可以去翻翻莉莉的自传《Man into woman》。




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2015)

上映日期:2015-09-05(威尼斯电影节) / 2016-01-01(英国)片长:119分钟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 艾丽西亚·维坎德 本·卫肖 塞巴斯蒂安·科赫 

导演:汤姆·霍伯 编剧:露辛达·考克森 Lucinda Coxon/大卫·艾伯豪夫 David Ebershoff

丹麦女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