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电影是不可复制的,一种是极端完美的,一种是极端复杂的,《大决战》就是后者。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巨片”,中央领导授意、国家投资、倾“八一”全厂之力、动用上万军人。更加传奇的是,这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题材”电影,电影中所表现的那些领导们——当然也是电影中的主角,有些都还健在;而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们不少是亲身参加过这场决战,有些甚至是从抗战初期就在八路军中从事文艺宣传工作的“老革命”。这些条件的叠加就已经造就了《大决战》的不可复制,当然这些只是这部长达11个小时的电影的台前幕后各种故事的一小部分。
这部电影实在有太多的热点和亮点值得人们去关注——对林彪的刻画和描写,对邓小平的刻画和描写,对国民党军的刻画和描写,等等等等。让我们还原到电影本身。如果一部电影只能留下一个镜头,《辽沈战役》中攻克锦州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空航拍镜头无疑是首选。偌大的锦州城由于拍摄高度非常高而显得有点精致,镜头中精致如沙盘状的锦州城中却处处是炸点,不时升起蘑菇云似的白烟,配合着雄壮豪迈的画外音:那些年月里,飞鸟早已习惯了枪声、炮声……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和评价这个片段,我只想问中外影史中还有哪部电影有这样的拍法?相形之下,苏联的《解放》和《莫斯科保卫战》甚至显得有点“娘娘腔”。
整体风格上写实而又散点式的叙事格局,细节上领导干部的对白的生活化,对于战争惨烈程度的描写,也是我在《大决战》之前的革命战争题材电影中从未见到的。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体现高层意志,由一批长期浸淫在革命环境中的编导用力所能及的至精细的春秋笔法,在那个“左”渐渐远去但仍有不少痕迹的时代所完成的绝唱。
《大决战》的第一部《辽沈战役》以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开头,不得不让人想到那一部第五代的开山之作——《黄土地》。辽沈战役的拍摄筹划开始时间是1986年2月,恰恰在《黄土地》公映的半年之后,虽然我不能说一部国家投资、中央领导直接过问的“巨片”一定就与一部广西厂的“实验”电影有着某种关联,但是我想当时还暗潮涌动的“第五代”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触动了那个时代的电影局领导和电影工作者。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承认,风已经迎面吹来。
其实他们大多去过延安,应该熟悉黄河。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1991)

又名: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 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

上映日期:1991(中国大陆)片长:222分钟

主演:古月 苏林 赵恒多 吴志远 孙海英 

导演:李俊 杨光远 编剧:李平分/史超/王军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的影评

禾
禾 • 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