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这类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很多,比如《熔炉》、《素媛》、《那家伙的声音》、《杀人回忆》等等,这部无疑不是最好的。故事的最后,万恶的犯人依旧逍遥法外的,有《熔炉》,到最后依然没找到真凶的,有《那家伙的声音》,但是这部也值得看一看。

看之前我必须提前大家,影片开头就高能,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却几乎全程无高能。一开始就锁定了嫌疑人在A和P之间,之后一直是在分辨,到底是A还是P,但是知道最后,导演也没给出答案。据说影片上映后没多久,这个案子就破了,凶手是影片中P的原型,我无法揣测当时这部片子的编剧的真正想法,但是我大胆假设一下,会不会影片拍的时候,其实导演和编剧都不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到底是A还是P呢?

其实片子中很多细节都暗示,P更像凶手,而A则完全是被拉下水的,但是A身上却也有很多嫌疑,你不能说他就完全没有嫌疑。我根据B站上大家的弹幕,做出三种假设。

第一种,P是凶手。1、在现场受害者被害的慌乱情况下,P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受害者的细节,什么脖子几刀,心脏几刀之类的,这个恐怕只有真正的犯人才知道吧?2、检察官们一起去现场模拟的时候,清楚地看到,受害者尸体最后的位置,和P所说的把受害者推开的位置不一致,也就是他在撒谎!他的嫌疑又多了一分。3、与A相比,P身上的血迹明显更多,而且最后是P把沾血的衣服和凶器藏了起来,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A杀了人,他把凶器捡起来藏起来,二是他是凶手,凶器一直就在他手里,显然第二种可能更大。而且据目击者说,那个凶器被拿出来后,最后好像是又被P收回去了,所以凶器是在P手里,如果A杀人的话,还要从他那里要过来,显然P拿着凶器直接杀人的可能更大。4、影片最后揭示,P其实是会韩语的,他韩语那么熟练,显然不太可能是在监狱里的那几个月里学会的,语言是需要语言环境的,监狱里那么孤立,就算学好韩语,应该也只是读写,听说的话有点难吧?5、据目击者说,当时透过楼梯,看到两个人的背影是A在前,P在后,我觉得可能更大的是,A看到P杀人了,慌忙跑出来,所以他在前面。而不是P看到A杀人了,A看到P目睹了自己的杀人过程,所以慌忙跑出来,P淡定地捡起凶器跟在后面。6、美国那边也说了,P手上的三个点,是美国一个很凶残的组织的标志,也就是说P一直都在那么凶残冷漠的人群里,人以群分,所以他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与A那个胖子是怂样相比,明显他更像是会杀人的人。7、这个理由可能有点弱,就是影片最后,A被放出来,拿着礼物去见帮自己的律师,之后进电梯时,对新女朋友说的话,他说的是,P杀了人。事情已经过去了,他也已经放出来了,所以应该不太可能会撒谎,毕竟他已经放出来了,如果他是真凶,那么就算说是自己也没关系。8、A的指控,一开始P假装听不懂中文,基本没说什么,警察把A找过来,A直接说是P杀了人,而P应该是在得知A指控自己之后,才反过来说是A杀了人的,显然很被动,我个人觉得,A的证词更有说服力。9、美国那边的最后判决是,P是凶手,他们的机构已经存在很久了,也办过很多大案要案,人家也是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之后,才判决P是凶手的,这个一定程度上也有参考价值。10、A看起来更像是那种胸大无脑的人,不太可能去杀人,更不太可能有杀了人去诬陷别人的心机,更更不太可能诬陷了还一直坚持下来,特别是面对那么多不利证据指向自己的时候,而P的沉着冷静,不激动,不慌张的样子,更像是凶手。
我暂时就只发现了这一点线索,影片中应该还有更多。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只能做个人判断,而无法当做证据。

第二种,A是凶手。1、根据法医的判断,受害者最开始脖子处的伤口,应该是比受害者更为高大更为强壮的人,而这一点,根据A和P两者的体型判断,很明显,P比受害者似乎还要瘦弱,A的可能性更大一点。2、测谎报告。警察分别对A和P两个人都使用了测谎仪,但是结果显示,A在撒谎,P说的是实话。大家都觉得,是因为A太过紧张,而P心里素质太好,但是我觉得,测谎仪之所以被做出来,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可行的,人可以不信,但是机器,是可以信的,片中的检查官也正是相信这个才觉得A更像犯人。3、检察官一行人去现场模拟当时情景,A说他在洗手台正在洗手,是P从他身后走过去,杀了受害者,但是现场也模拟过了,如果A在洗手,那么后面的空间太小,没法再通过一个人,也就是说,A在撒谎,如果他没有杀人,他为什么要撒谎?4、衣服上的血迹。法医也说了,凶手身上的,更应该是喷射状的血迹,而这一点,A身上的血迹才是喷射状的,P身上的血迹更像是被受害人抱住留下的,所以A更像是犯人。5、影片最后,A带着女朋友一起离开帮他的律师那里,进电梯的时候,他说要给女朋友看点精彩的,应该是在暗示,和当初杀被害人之前进入厕所时他说的那句话一样,既然是他说的这句话,应该是说,他杀人的可能性更大,否则去厕所有什么精彩好看的?只能是他做好了杀人的准备,所以才说要给别人看精彩的。6、A面对警察时,一直那么激动,那么不安,说明他很可能是做了亏心事,也就是杀人,而P则一直沉稳冷静,更像是没杀过人,所以才那么淡定,这一点与P是凶手的第10条相反,因为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所以大家不要喷我是为了凑数,虽然我的确是在凑数……
好了,A是凶手的线索,我暂时就发现这么多,因为影片中好像更倾向于P是凶手,也不知道是因为我被剧透,P是现实中的凶手之后,带着固有印象看的,所以才这样觉得,还是影片本身就是这样。事实上大家应该都是在得知了P是现实中的凶手后才看的吧,所以很多人站在上帝视角说这个不对那个对什么的,好反感啊。

第三种,两人是共犯。这个依据我就不说那么多了,上面P和A是凶手的依据加起来就可以了。因为看到其他人写的,据说有一个理论是,两个人都有很大嫌疑时,互相指认对方,警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谁是凶犯时,两个人都会被无罪释放。所以A和P商量过,所以才故意这样做的?而且在两人相互指认对方的情况下,他们有很多次站得很近的机会,他们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大打出手,甚至连争论一次都没有。但其实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很多人都在吐槽,说那个检查官太蠢了,明明罪犯是P,却一直在为他开脱,一直为了证明自己,也证明美国的CIA不行,其实A的辩护律师也这样认为,可是我相信,他是为了追求真相。他只是觉得A是凶手,而且种种证据和推测,指向的也都是A,所以他才一直在为A是凶手找证据,甚至下班了喝酒去现场感受案发当时的情景,最后还无助地求助受害者的亡魂,他比谁都想知道真相,还受害者一个公道。他一直站在受害者家属的角度,所以受害者家属也更愿意相信他,当家属得知A要被释放时,才会去找他。对于家属来说,谁杀的就要谁受到惩罚,不想让无辜的人定罪,也不想让害死自己儿子的人逍遥法外,至于罪犯是谁,感觉似乎不太重要,所以他们也大可以去找A的辩护律师,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只来找检查官了。虽说检查官可能掉进了误区,觉得A才是凶手,P是无辜的,但这也不能怪他,是一系列证据和数字推测这样引导的。

而为A辩护的律师呢,在得知A无罪释放时,当场和A的父亲击掌欢呼庆祝,完全不顾及受害者一家人坐在旁边在哭。还有一幕我也记得很清楚,是A的父亲求检查官让他为A脱罪,但是检查官不愿意,A的父亲去求那个为A辩护的律师,然后几个人高高兴兴地去聚餐商量对策去了,而检查官则一个人坐着,在想真相。而事实上,最后为A辩护的律师,在
A被放出来后飞黄腾达,十分得意,我们的检查官呢,依然还是十分敬业。当然律师也会良心发现,在最后听到A说要给女朋友看精彩的的时候,有一刹那觉得,仿佛A才是凶手,可是似乎他并不关心,他关心的不是真凶是谁,而是自己有没有打赢官司。

真相是什么,或许除了A和P没人能真正知道,但是却有人一直在追寻真相的路上前进,为受害者,为受害者家属,讨一个公道,那就是检查官那样的人。你扪心自问,如果你是检查官,你难道就足够睿智,一眼判断出谁是真凶?最气人的,还是那句:他杀人就是为了好玩!好像在凶手眼里,别人的命,就像小鸟一样,想弄死就弄死。还有那句给你看点精彩的,精彩的就是杀人吗?以及张根硕那邪魅诡异的笑,看上去就是个变态杀手,十分瘆人。

影片将近一百分钟,其实要讲的,也就是追寻真相的过程。对的,是过程,没有结果。我相信影片就是为了展现孜孜不倦追求真相的原则,至于凶手到底是谁,反而不重要了,也可能是P,也可能是A,更有可能是两人合伙。而且我写了这么多,也只是给大家分析可能性,我也不能下一个判断,到底A是凶手还是P是凶手。而家属所需要的,也不过是找出真相,惩治凶手。如果找不到凶手,那也请一直努力找,不要结案。

影片最后那扇封住的厕所门,也象征着封住的真相,说明没有人知道真相。而且影片显然没有要告诉我们谁是凶手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我们一直在为追求最终的真相努力着,这就够了。好在电影上映之后不久,被时间封住的真相,就在现实被解开了,然而天知道,现实中的结案,是不是真正的真相呢?

梨泰院杀人事件이태원 살인사건(2009)

又名:Where the Truth Lies

上映日期:2009-09-10(韩国)片长:100分钟

主演:张根硕 郑镇荣 吴达洙 宋仲基 

导演:洪基善 编剧:洪基善

梨泰院杀人事件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