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记得儿时的多少个夏夜,孩子们坐在老家院坝的长条凳上,身后是微风吹动的竹林和偶然的犬吠,面前是邻居家摆在堂屋门口,也是全村唯一的黑白电视。在那个小小的盒子里,我们认识了雪山中行侠仗义的胡斐和苗人凤,认识了弯弓射大雕的黄日华和美丽俏皮的翁美玲。时隔遥远的古代侠客和武林高手仿佛近在咫尺,为闭塞平淡的少年时光带来了许多乐趣。
尔后是外出求学、投身社会,先后熟悉了《天龙八部》里正直侠义的乔峰,插科打诨、圆滑逆袭的韦小宝,以及《神雕侠侣》中憨实的古天乐与他那冷艳绝美的姑姑李若彤。
现在想来,这些由金庸创作改编的传奇故事,其实是人生最初的社会指南和情感教育。纵然他们身着古装,腰佩利刃,演绎出旧时代的江湖恩怨和爱恨纠缠,但那些情节却又如此贴近现实,令人感同身受,配以流畅动听的主题曲,让少年时的我们懂得正义、宽容、诚实和善良的价值,懂得忠肝义胆、一诺千金的深刻意义。
10月30日,金庸走完了94年的人生路程,在香港的居所去世,如同他书中所写:“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这位代表着一代人青春记忆,著作等身、享誉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作家,终究还是告别人世江湖,去往了另一个世界。而除了作家身份,他还是成功的商人、办报者以及社会活动家。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一定有人读金庸。区别于古龙的隽永高远和梁羽生的婉约清冷,金庸无疑有着更为开阔的意境和厚重的底蕴。他的小说创作通常是为自己的《明报》吸引人气,有时会因为仓促赶稿而显出文字粗陋、情节套路等缺憾,但于不经意之间渗透出来的知识积淀和文史常识,充分展示了他个人深厚的文化功底。而这种朴素温良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又与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判断完美契合。善恶有报、因果循环、此消彼长,都是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感悟主题,代表了中国社会潜于内心深处的生存哲学和应对智慧。
相比起古龙的李寻欢或王动那样的理想化身,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亲切质朴,面对奇遇和冲突,他们的反应并不会超出正常的范畴。不少情节更是几乎套用于读者熟悉的现实场景。一场场逼真冒险引发出极为通俗扎实的故事,尽管也暗含着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但过于平缓流畅的阅读体验,其实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后感觉重复和枯燥。因此,尽管在囤书后冲动购入金庸全套作品的小开本,但在读完《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后,终究没能再继续下去。
这也正成为金庸小说被大量改编的重要原因,抛开叙述技巧上的不足,他的作品极易被具象化,成为跌宕起伏、张弛有度的原始剧本。他又恰逢香港影视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小说随即被一批杰出的影视从业者改编演绎,加上磅礴写意的主题曲渲染,很快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为整整一代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情感记忆。古龙则因为笔下角色的理想色彩和文字本身的轻灵简练,令人回味悠长,却很难被改编和具象化。
无论如何,金庸成功描摹出了最贴近华人世界现实逻辑的武侠江湖,他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冒险历程和拼搏故事,并以其承载起与善恶、因果、强弱有关的朴素价值观,或许在少年眼中显得老套无趣,但这份体悟,也只有在观赏者经历世事之后,方可真正领略。
大侠就此谢幕,留存于我们青春记忆中的武林和江湖却仍然不会褪色。我们一定会在未来的各个时段回忆起金庸写下的词句段落,忆及他笔下人物面对险境、困难时的表现,毕竟只要身在社会,“江湖”便永远相隔不远,金庸、古龙等大侠离去之后,自然还有新的少年英雄从文字江湖中崛起,为新一代受众带来更为精准的精神震撼和内心感动。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金庸作品将在未来的改编和演绎中不断获得生机与传播,它们所传递出的良善、诚挚和正直也永远不会过时,毕竟,在喧哗与骚动的人世中,“侠义”二字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

射雕英雄传射鵰英雄傳(1983)

又名: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 /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主演:黄日华 翁美玲 苗侨伟 杨盼盼 曾江 刘丹 李司棋 谢贤  

导演:王天林 杜琪峰 编剧:张华标 Wa-Biu Cheung/陈翘英 Kiu-Ying Chan/金庸 Louis Cha

射雕英雄传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