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理想主义,主旋律的剧,却难得的在传递许多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剧本,人物塑造,台词,演技都非常棒,实在是难得的好剧。
毛泽东虽然出身农村,家境也算是不错的了,父亲比较会做些小生意,所以毛泽东才能从小就去学堂上学,后来还能去长沙城读大学。原本他父亲只是打算让毛泽东学会基本的读书,识字,算数,好早点来接他的班,可惜,毛泽东从小就反感他父亲为他安排的这一切,读的书越多,叛逆的心理越强,虽然他不喜欢他父亲,但是后来却越来越像他父亲,不仅仅是那倔强的性格。
毛泽东特别喜欢读书,甚至经常宁愿挨饿,也要把钱省下来去买书看,而且读书必做笔记,他说要是读书不做笔记,那感觉和没读一样。看到这里,我感觉非常惭愧,因为我读书就很少做笔记,今后,这方面需要加强了。
毛泽东写的文章,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有气势,锋芒外露,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后面才会被杨昌济看中,最初我以为袁吉六不喜欢这种风格,所以一直在作文上处处针对毛泽东,后来看到杨昌济劝告毛泽东,才明白原来袁吉六自己也是非常欣赏毛泽东的,只是因为自己多次提醒毛泽东改正缺点,毛泽东却置若罔闻,恨铁不成钢,所以才故意在作文里针对他,目的是希望毛泽东能把文章写的更好。不过,因为毛泽东是吃软不吃硬的,所以后面才弄的如此尴尬。
这里我必须说一下,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开导,说话的水平非常高,为什么那么多老师去劝毛泽东像袁吉六道歉,毛泽东都不听,最后杨昌济成功了呢?
首先,杨昌济知道这时候毛泽东心里是很反感别人来劝说的,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点也没错,错的是袁吉六,所以,杨昌济一开口就先顺着毛泽东的心思,说袁吉六这件事有错,毛泽东大感意外,这时毛泽东心理最外层的防线就破了。能够比较听的进去杨昌济的话了,后面杨昌济在故意正话反说,表面上是批评袁吉六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不懂得欣赏梁启超的文章的好,实际上也是在说毛泽东自己也没有宽广的胸怀,不明白唐宋八大家文章的好。最后再提醒毛泽东当初自己的入学作文第二名是袁吉六定的,袁吉六本身是很欣赏毛泽东的文章,而且很希望毛泽东纠正一些作文的缺点,他生气最重要的是因为毛泽东辜负了自己的期望。杨昌济就是这样一点点的点醒毛泽东,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后面毛泽东明白了之后,能马上跑到袁吉六家,登门道歉,甚至甘愿站在院子里,淋了一晚上的雨来惩罚自己,那可是冬天啊,有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个知错立刻就会改的人,而且能以实际行动道歉,意志力非常坚强。后面袁吉六也原谅了毛泽东,而且借了自己最珍爱的《 昌黎文集》(剧中袁吉六说韩愈的文章是集大成的作品,跟着学,对写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以后我一定好好研究一下韩愈的文章,哈哈)给毛泽东看,这套书他从没有借给过其他人。袁老夫子还是非常看重毛泽东的,后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袁吉六家生活比较困难,毛泽东对袁吉六的遗孀生活上一直非常照顾,甚至特意叮嘱湖南省省长要经常给予袁老夫人经济补助。
不仅仅是知错就改,毛泽东还能见贤思齐,并马上行动,在得知杨昌济有着每天早上都会用冷水洗澡,并晨诵的习惯之后,觉得这习惯挺好的,第二天早上便立刻跟着做。
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次暑假的时候,毛泽东拉着萧子升,两人分文不带,徒步游历湖南省,他说,两个读书人如果因为身无分文饿死在外面,那就真的该死了。仔细想想,他说的确实在理。
路上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萧子升因为字写的好,负责写对联,毛泽东负责拿去卖,结果路上赚了不少钱,期间,两人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打动了原本高傲的隐居老夫子,连食宿也包解决了,优秀的人总是会受人礼遇的啊。
萧子升利用土财主好面子的弱点,巧妙的帮助一对父女去除了高昂的欠租,真的是聪明过人啊。
毛泽东在同学当中有很大的号召力,不仅是因为他成绩优秀,组织,动员能力强,还有他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气魄,后面这几点是很多人欣赏他的原因。
剧里典型的反面教材刘俊卿,原本也是个很有才的人,可惜心术不正,自私自利,最后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整个家庭,但是我觉得刘俊卿的悲剧,他父亲的过度溺爱,不当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家里什么活也不让刘俊卿干,明明家里这么穷,还当成少爷一样养着,写字的手怎么就不能干活了呢?是,刘俊卿读书确实挺厉害,可惜连最基本的做人也没有学会,最看不起穷人,看不起自己穷人身份的恰恰是他自己,连王子鹏这个真正的少爷也没有他娇气,甚至到最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其实开始的时候,蔡和森的处境并没有比刘俊卿好多少,也是单亲家庭,也有一个妹妹,甚至蔡和森本来是少爷,按理说蔡和森应该更吃不了苦才对,可是,蔡和森不仅文章写的更好,而且人品,胸襟,学识都比刘俊卿强的多,铁路学堂学费太贵,他知道家里很难承担,就主动退学,偷偷去外面给人擦鞋赚钱,后面向警予问他,一个读书人出来擦鞋,不觉得没面子吗?他答道,读书人也要吃饭啊,丝毫不在乎这所谓的面子。
是啊,自食其力的凭自己本身赚钱,有什么丢人的呢。比那些让自己的老父亲挑着行李送上学校,拿着老父亲千辛万苦赚的钱去买昂贵的皮鞋的人,不知强了多少倍。
我很欣赏蔡和森的成熟稳重,内敛低调,不卑不亢,人生能有这样的朋友,何其幸运啊。可惜英年早逝,唉。
最初的第一师范入学考试,孔昭绶校长就给毛泽东他们上了一堂重要的课,不能因为小节,而失大义。帮朋友是小节,诚信是为人之本,这是大义。
最开始的时候,老师们告诉毛泽东,教育能救国,后来面对汤芗铭的枪杆子,残酷的现实告诉一师范的师生,教育面对暴力是如此的脆弱,教育是使国家强大的重要基础,因为教育才能培养人才,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要使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最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人民军队,枪杆子里出政权,后来毛泽东在血与泪中,得出了这个结论。
全剧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是陶斯咏,除了那次她瞒着父亲,为了所谓的大义,偷偷换书我实在无法认同以外,因为她似乎完全没有认真考虑,这么做会给她父亲,她们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做这种事,显然出事了,她父亲是不可能脱的了干系的,而汤芗铭是个心狠手辣的人,激怒他的后果很可能会置她父亲与死地,为了一时的痛快,而轻视自己的家庭,父亲,这点我实在无法接受。
很庆幸陶斯咏最后没有和毛泽东在一起,因为从后面的历史来看,毛泽东在爱情上实在不是一个专一的人。
能和这样一帮有理想,有信仰的年轻人一起读书,学习,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现实中是不可能了,不过,这部剧给我们展现了那种种的美好,也勉强聊以自慰了吧。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确实霸气啊

恰同学少年(2007)

主演:谷智鑫 钱枫 徐亮 范近轮 练练 赵冉 钱芳 孙坚 郭菁菁  

导演:龚若飞 嘉娜·沙哈提 编剧:黄晖 Hui Huang

恰同学少年的影评

劉
劉 • 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