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白东修 勇者无惧

第三页 承接

荒岛沙滩之上,海风阵阵,海浪声声,吕云本以取得第一,忽然却着忙往回跑,原来是要看同伴白东修的去向,却不曾想白东修却拖着新认识的朋友小眼镜艰难地一路游来,这才算是到了终点。看到这情景,张大炮笑言小眼镜不合格,可是白东修却叹气说总比死好啊,又被张大炮反驳,于是张队长和预备队员小白有了一番争执,争执的高潮是白东修生气地说起自己的武道:

-要是成为不顾同伴性命的那种武人,又和刺客有什么区别。

可见此处就已经埋下伏笔,白东修自幼就珍惜生命,虽然言语举止夸张顽皮,但毕竟是个善良的孩子。眼看就要闹到脸红脖子粗要退营的地步,倒是小眼镜机灵,赶紧说自己要花十天时间努力达到营内要求,这才平息了众议,也让队长张大炮下得来台。到这里为止,从白东修出生直到少年白东修和同伴们一起进入壮勇营,已经有超过四集的戏份,可是还未将少年部分的剧情讲述完毕,可见还有需要铺陈的部分,在本周剧情当中,还用了将近一集的篇幅来说明白东修少年时代的故事,为的是对日后发生的种种故事细细铺设一番详尽的伏笔,其中两股并向而行的线索:壮勇营内的训练与黑纱烛笼的暗杀行动相互交错,又互相印证,相关剧情已经清楚展现了日后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剧情的矛盾缘起。这其中,黑纱烛笼的若干次同时段进行的暗杀行动对串联宫内外相关要事,起到了甚为重要的作用。

在少年白东修成长为成年白东修之前,发生了两件说至关重要的大事:一件是壮勇营被黑纱烛笼的天大爷带人夜袭,队长张大炮为掩护世子逃亡,在重伤的白东修的眼前被天大爷活活刺死,而少年白东修则在张大炮的安排之下刺中了天大爷,使其受了重伤;另一件则是同时段内,黑纱烛笼的地人二主带人血洗柳家,将众人和家丁尽数杀死,仅有柳小刚和独生女柳智善在世子护卫的保护之下逃了出来,但柳小刚身中数刀,自知命不久矣,为敦促世子兑现承诺,也为了女儿柳智善的将来,重伤的他忍痛将孝宗大王的北伐地图刺在女儿的背后,烧毁了北伐地图之后才含泪而逝。本篇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叙述,一来是因为剧情安排两件事是在同一晚发生,一齐叙述,便于比较,也符合剧情叙述的顺序;二来是因为这两件事发生之前,少年们的命运原本是别种样子,而事件发生之后,已经改变了少年们的人生走向,造成他们成年之后的重逢,彼此相见却不相识。

在少年白东修进入深山训练之前,黑纱烛笼已经受托,要暗杀世子,并绞杀刚刚成立不久的壮勇营,组织内部派出精锐成员天主前去暗算,一为行刺,二为毁营,原本已有十成十的把握,可是这其中加上了白东修和张大炮,暗杀计划的结果可就要打个折扣了。另一面,为了追查先王孝宗大王的北伐计划,黑纱烛笼其实是兵分两路,暗算的一支是天主,因为他有匹夫之勇,行刺一事,只要他一人带队即可,而另一支队伍,只靠人主这个好大喜功,办事不牢靠,又爱耍宝的冒失鬼前去处理,肯定没把握,因此内部派出的其实是人主与地主二人搭档,前去柳家夺书灭口,为的是互有联系,相互照应,弥补不足。

暗杀加夺书,说到底都是为了先王留下的北伐计划,那么,世子究竟毁了块什么碑,当年引起如此风波,非要英祖大王灭了白家一门三族,才能平息此事,而世子的丈人洪大人究竟是什么人,居然还要派出暗杀队伍前去行刺。对照相关史书记录,逐一解释有关问题。先来看被世子毁弃的碑,究竟是个什么碑。查阅【朝鲜王朝实录】,查核到记录如下:

以下引用

仁祖 36卷, 16年(1638 戊寅 / (崇禎) 11年) 2月 8日(壬寅)

○以张维、李景奭所撰三田渡碑文, 入送淸国, 使之自择。 范文程等见其文, 以张维所撰, 引喩失当, 景奭之文可用, 而但中有添入之语, 令我国改撰而用之。 上命景奭改之。 其文曰:
大淸崇德元年冬十有二月, 皇帝以坏和自我, 始赫然怒, 以武临之, 直捣而东, 莫敢有抗者。 时我寡君, 栖于南汉, 澟澟若履春氷, 而待白日者, 殆五旬。 东南诸道兵, 相继崩溃, 西北帅逗挠峡内, 不能进一步, 城中食且尽。 当此之时, 以大兵薄城, 如霜风之卷秋萚, 炉火之燎鸿毛, 而皇帝以不杀为武, 惟布德是先, 乃降勑谕之曰: “来, 朕全尔。 否, 屠之。” 有若英、马诸大将, 承皇帝命, 相属于道。 于是我寡君, 集文武诸臣谓曰: “予托和好于大邦, 十年于兹矣。 由予昏惑, 自速天讨, 万姓鱼肉, 罪在予一人。 皇帝犹不忍屠戮之, 谕之如此, 予曷敢不钦承, 以上全我宗社, 下保我生灵乎?” 大臣协赞之, 遂从数十骑, 诣军前请罪。 皇帝乃优之以礼, 拊之以恩。 一见而推心腹, 锡赉之恩, 遍及从臣。 礼罢, 卽还我寡君于都城, 立召兵之南下者, 振旅而西。 抚民劝农, 远近之雉鸟散者, 咸复厥居。 讵非大幸欤? 小邦之获罪上国久矣。 己未之役, 都元帅姜弘立, 助兵明朝, 兵败被擒。 太祖武皇帝只留弘立等数人, 余悉放回, 恩莫大焉, 而小邦迷不知悟。 丁卯岁, 今皇帝命将东征, 本国君臣避入海岛。 遣使请成, 皇帝允之, 视为兄弟国, 疆土复完, 弘立亦还矣。 自兹以往, 礼遇不替, 冠盖交迹, 不幸浮议扇动, 构成乱梯。 小邦申饬边臣, 言涉不逊, 而其文为使臣所得, 皇帝犹宽贷之, 不卽加兵。 乃先降明旨, 谕以师期, 丁宁反复, 不啻若提耳面命, 而终不免焉, 则小邦君臣之罪, 益无所逃矣。 皇帝旣以大兵, 围南汉, 而又命偏师, 先陷江都。 宫嫔、王子曁卿士家小, 俱被俘获。 皇帝戒诸将, 不得扰害, 令从官及内侍看护, 旣而大霈恩典。 小邦君臣及其被获眷属, 复归于旧, 霜雪变为阳春, 枯旱转为时雨; 区宇旣亡而复存, 宗祀已絶而还续。 环东数千里, 咸囿于生成之泽, 此古昔简策所稀观也。 于戏, 盛哉! 汉水上游三田渡之南, 卽皇帝驻跸之所也, 坛场在焉。 我寡君爰命水部就坛所, 增而高大之, 又伐石以碑之, 垂诸永久, 以彰夫皇帝之功之德, 直与造化而同流也, 岂特我小邦世世而永赖? 抑亦大朝之仁声武谊, 无远不服者, 未始不基于兹也。 顾摹天地之大, 画日月之明, 不足以彷佛其万一, 谨载其大略。 铭曰: 天降霜露, 载肃载育。 惟帝则之, 并布威德。 皇帝东征, 十万其师。 殷殷轰轰, 如虎如豼。 西蕃穷发, 曁夫北落。 执殳前驱, 厥灵赫赫。 皇帝孔仁, 诞降恩言。 十行昭回, 旣严且温。 始迷不知, 自贻伊戚。 帝有明命, 如寐之觉。 我后祗服, 相率以归。 匪惟怛威, 惟德之依。 皇帝嘉之, 泽洽礼优。 载色载笑, 爰束戈矛。 何以锡之, 骏马轻裘。 都人士女, 乃歌乃讴。 我后言旋, 皇帝之赐。 皇帝班师, 活我赤子。 哀我荡析, 劝我穑事。 金瓯依旧, 翠坛维新。 枯骨再肉, 寒荄复春。 有石巍然, 大江之头。 万载三韩, 皇帝之休。

引用完

意思是说:

仁祖 36卷, 16年(1638 戊寅 / (崇禎) 11年) 2月 8日(壬寅)

(仁祖大王)将张维、李景奭所撰写的三田渡碑文, 送到(中国)清朝, 要求清朝官员自行挑选。 范文程等人见到文章之后, 认为张维所写的文字, 引用比喻失当, 李景奭所写的文章可用, 但是其中有添加的话, 要求我国改写之后再用。 仁祖大王命令李景奭改写。 他的文章中写道:

大淸崇德元年冬十二月, (大清)皇帝认为我方失和, 开始赫然动怒, 以武力来犯, 直捣到东边, 没有敢于抵抗的人。 当时我国君主, 住在汉江之南, 态度谨慎如履薄冰, 整日等待, 过了五旬(十日为一旬)。东南各道的兵马, 相继溃败, 西北援兵逗留在挠峡内, 不能进一步, (都城汉阳)城中食物消耗殆尽。 正当此时, (皇太极)以重兵围城, 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如炉火烧燎鸡毛一般, 然而皇太极不以杀戮为武德, 惟以广布德行为先, 来信劝说道:

“来吧,朕不杀你。(若是)不来, 就杀了你。”

(当时)有若英、马诸等众位大将, 奉皇太极的命令, 来到这里传令。 于是我国君主, 召集文武大臣来说:

“我想要委托人与大国和好,已经过去了十年。 由于我昏庸不明事理, 自行招致上天讨伐, 万民受刀俎鱼肉之苦, 罪都是我一人所犯。 皇太极不忍心屠杀我与国民, 上谕如此, 我敢不听从吗, 不也是对上能保全我国宗庙社稷, 对下保护我国生灵吗?”

大臣们都同意了,(宣祖大王)于是带了数十人骑马而来, 奉旨来到军前请罪。 皇太极礼遇我国君主, 并给予恩典。一见面就推心置腹交谈, 下赐恩典, 遍及来投降的众臣。 礼毕, 就送还我国君主至都城, 立即召集南下的兵马, 唱着得胜歌返回西边(中国)。(皇太极)抚慰民众劝说农民, 远近逃走作鸟兽散的臣民,都返回原来的居住地。这不是大幸么?朝鲜得罪大国之罪所犯很久了。 己未年的战争, 都元帅姜弘立, 率兵帮助明朝, 兵败后被擒获。 清太祖武皇帝(努尔哈赤)只留姜弘立等数人, 其余人等都放回, 这是莫大的恩典, 而朝鲜却执迷不悟。 丁卯年(仁祖16年 1638年), 如今当今皇帝(皇太极)命令将帅东征, 我国君主臣子都避入江华岛。 派遣使者, 皇帝同意了, 看作兄弟国, 恢复疆土, 也释放了姜弘立。 从此之后, 礼遇不断, 官员也相互往来, 不幸因为有妄议浮动, 才会造成乱局。 朝鲜使臣申辩于边臣, 出言不逊, 文字又被使臣拿到, 皇帝(皇太极)还是宽厚相待, 不予发兵。 先是降下明智的旨意, 给予时间, 反复叮咛, 如同是耳提面命, 最终也免不了发兵, 都是小国(朝鲜)君主和臣子的罪过, 也无从逃避。 皇太极既然以重兵, 包围汉江南部, 继而又命令侧翼队伍, 先攻陷江都。 宫女嫔妃、王子以及家属孩童, 都被俘虏。 皇太极要求各位将领, 不得骚扰加害, 只命令随从官员以及内侍照看护卫, 又是不得了的大恩典。 小国朝鲜被俘虏的君主臣子和嫔妃家属, 如同旧时一样返回, 如同是霜雪变为阳春, 枯旱化为时雨; 如同是天子已死又回还, 宗庙祭祀已然断绝却仍能延续。 如同是沿东边数千里, 都来自于生成之泽, 这是从古代以来都罕见的事。 如此, 绝妙! 汉水上游三田渡之南, 是皇帝(皇太极)驻扎之处, 坛场还在(此处)。 我国君主特地命令水部就在这里, 将之增高扩大, 又采来石材镌刻石碑, 使此事永垂不朽, 以彰显此皇帝的功德, 与时事造化一般, 岂非我小国朝鲜永世依赖之处? 也是清朝的仁声武谊, 没有不服从之人, 未尝不是从这里开始。 顾念天地之大, 描摹日月之明, 也不足以叙述其万分之一, 谨以记载此事大概。

铭文说:

天降霜露, 载肃载育。 惟帝则之, 并布威德。 皇帝东征, 十万其师。 殷殷轰轰, 如虎如豼。 西蕃穷发, 曁夫北落。 执殳前驱, 厥灵赫赫。 皇帝孔仁, 诞降恩言。 十行昭回, 旣严且温。 始迷不知, 自贻伊戚。 帝有明命, 如寐之觉。 我后祗服, 相率以归。 匪惟怛威, 惟德之依。 皇帝嘉之, 泽洽礼优。 载色载笑, 爰束戈矛。 何以锡之, 骏马轻裘。 都人士女, 乃歌乃讴。 我后言旋, 皇帝之赐。 皇帝班师, 活我赤子。 哀我荡析, 劝我穑事。 金瓯依旧, 翠坛维新。 枯骨再肉, 寒荄复春。 有石巍然, 大江之头。 万载三韩, 皇帝之休。


从以上记录可以看出,朝鲜因为派出兵马协助大明抗清,遭到了清朝统治者残酷的报复和镇压,皇太极借口此事来犯,这才造成了这一场乱局。此碑并非歌颂清廷统治者皇太极皇恩浩荡的功德碑,而是记录满清统治者进犯朝鲜缘由的耻辱碑,但在当时因为怯于清廷的武力威胁,朝鲜君主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这才跌软服输,行了君臣之礼,可是内心极为不满。因为这碑象征着朝鲜被异族侵略的国耻,大臣们纷纷推辞,不肯主笔,最终不得不由仁祖大王专门指定人选,虽然是擅长诗文的大家,却故意写出如此具有反讽意味的文字,表面恭谦,对满清统治者以肉麻的吹捧,内里却极为不满,完全是正话反说的叙事,字里行间透出极度的悲戚与嘲讽。叙事讽刺水平,堪比周星驰喜剧中的七品芝麻官。可是,审文者范文程是文章大家,也是前明旧臣,怎么可能看不出朝鲜小国君臣究竟想要说些什么话,他虽然明白也感到悲哀,但是不便多加为难,再加上皇太极的汉语水平的确有限,不是文人,不懂弦外之音,也看不出别种用意,但是不指出朝鲜的问题,万一日后有问题怪罪下来,也难应对所以干脆就说朝鲜人写的文章有问题,需要修改,改来改去,做出个朝鲜派人认真撰写,清朝文人仔细核对的姿态即可。再来看朝鲜君臣面对碑文的不同态度:

以下引用

仁祖 38卷, 17年(1639 己卯 / (崇禎) 12年) 6月 25日(辛亥)

○上下敎曰: “三田渡碑文, 速印以送, 然后可免贻弊。 书写官不可互相推诿, 其令吴竣书写, 而给马发送, 篆文令申翊圣书写。”

引用完

意思是说:

仁祖 38卷, 17年(1639 己卯 / (崇禎) 12年) 6月 25日(辛亥)

仁祖大王下教旨说:

“三田渡碑文, 快速印发以备送达, 这样才可以避免麻烦。 书写官不可以互相推诿, 碑文命令吴竣书写, 并且差人骑马发送, 篆文命令申翊圣书写。”



以下引用

仁祖 38卷, 17年(1639 己卯 / (崇禎) 12年) 6月 26日(壬子)

○东阳尉申翊圣上箚曰:
以臣为三田渡碑文书写之官, 臣旣不能死于主辱之日, 常怀痛恨, 决不敢以病败之身, 当此事也。
竟不书。

引用完

意思是说:

仁祖 38卷, 17年(1639 己卯 / (崇禎) 12年) 6月 26日(壬子)

东阳尉申翊向仁祖大王上箚书说道:

“关于任用臣为三田渡碑文书写官这件事, 臣既然不能死在国家受辱之日, 常常怀有痛心悔恨, 决计不敢以病重残败之身, 担当这件事。”

竟然不书写。

可见,在年老且精于书法的臣子看来,书写碑文是国耻,也是个人之耻,哪怕拼个抗旨不遵,也不要写这种碑文。之后,在送交碑文以后,发生了另外一些议论:

以下引用

仁祖 39卷, 17年(1639 己卯 / (崇禎) 12年) 7月 28日(癸未)

○印出三田渡碑文, 送于淸国。

引用完

意思是说:

仁祖 39卷, 17年(1639 己卯 / (崇禎) 12年) 7月 28日(癸未)

印发三田渡碑文, 送至淸国。



以下引用

仁祖 39卷, 17年(1639 己卯 / (崇禎) 12年) 12月 5日(丁亥)

○丁亥/以三田渡碑役完毕, 赏赐监役官以下有差。 按, 受赏之人, 苟有士夫之心, 岂不以为耻乎?

引用完

意思是说:

仁祖 39卷, 17年(1639 己卯 / (崇禎) 12年) 12月 5日(丁亥)

因为三田渡碑役完毕, 赏赐监役官以下的差役。 另: 受到赏赐之人, 若有士卒大丈夫的心意想法, 岂能不以这件事作为耻辱?

原来,在史官看来,这件事是国耻,更是君臣大耻。世子就是毁了这样一块碑,触怒了老论忠臣,可是与他对抗的竟然是自己的丈人洪大人。不过,在历史记载中,洪大人的来头可真不小,拐弯抹角地来说,他其实是英祖大王的远亲。先来看英祖大王生母崔氏的墓文以及行录:

转下篇 见地址: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037335/

武士白东秀무사 백동수(2011)

又名:武士白东修 / Warrior Baek Dong-soo

主演:池昌旭 俞承豪 尹素怡 全光烈 崔民秀 朴哲民 朴健泰 吕珍 

导演:金弘善 李贤直 编剧:权顺奎 Kwon Soon-gyoo

武士白东秀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