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部名为《人到中年》的电影将一段深情含蓄却又沉重无奈的中年情感,呈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十期。节目中,戏剧总导演田沁鑫将联袂左小青、郭晓东等演员,重新演绎这部曾经感动中国、融入中国人记忆的影片;电影《人到中年》导演之一孙羽的夫人杨幸媛以及主演潘虹、达式常,则将共同回忆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而现实版“陆文婷”宋广瑶大夫和其丈夫谭天秩大夫的故事,将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医者仁心”。
“不是喜剧,不是悲剧,是生活剧”,潘虹、达式常讲述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
198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拍摄了同名电影。电影上映后,不仅吸引了约1.5亿人观看,还获得了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六届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荣誉,可谓是轰动一时。
谈到拍摄《人到中年》的初衷,电影导演之一孙羽的夫人,同样也是这部作品的剪辑师杨幸媛老师表示,影片中陆文婷他们的生活条件就是和他们当时现实中一模一样的,并且当时国内银幕上还没有出现过以中年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据杨幸媛回忆,著名导演谢晋曾给了电影《人到中年》一个特别对的意见,“他说这个戏就不能演,就是要生活。”
就这样,“真实的生活”成了《人到中年》剧组所有人的共同追求。杨幸媛透露,陆文婷和傅家杰的家,参照的就是她和孙羽真实生活的房子。片中孩子发烧等情节,也是他们生活中曾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而演员达式常为了演好傅家杰,不仅从头发、服装等外型入手,还亲自到汽车研究所去体验生活。他表示,“这部电影的表演必须要非常地生活化,你不能有一点这种戏剧的痕迹。”因此,他还将自己平时穿的一件带破洞的汗衫融入其中,为傅家杰这个人物形象更添一抹生活气息。
作为影片的灵魂人物,扮演陆文婷的潘虹坦言:“孙羽导演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人到中年》不是喜剧,不是悲剧,是生活剧。所以我当时就回到了四川医学院(原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找到了宋广瑶老师。我觉得去体验生活,去深入生活,去再现生活,是我必须要走的三步。一个演员连手术流程都不了解,谈什么人到中年内心的那种疾苦和失落呢。我们走过了手术,走过了问诊,她又把我塞到急诊室去感受。”
“陆文婷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左小青、郭晓东重演经典感同身受
在本期《故事里的中国》的舞台上,左小青、郭晓东等演员还将以戏剧的方式重新再现《人到中年》中的经典片段。此次,左小青将挑战出演陆文婷。在采访时,她感慨:“有人把陆文婷比作是天上的一颗星星,静悄悄地放着光芒,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好。就是有了像她们这样的成千上万颗星星,才能组成我们祖国灿烂的夜空。”
同时,左小青也在剧本围读会上表示对陆文婷的故事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一直这样走过来的,我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为了自己的工作,然后让丈夫全权地来照顾家庭,我觉得对丈夫有一份愧疚。”而郭晓东也在研读剧本的过程中,想到了九岁的儿子,并坦言自己陪伴他的时间很少。
对此,戏剧总导演田沁鑫认为:“我们这次选择的这部《人到中年》,不单是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这种双重压力和人到中年的困惑。人在中年的时候,父母也老了,孩子也在成长。”
“医生是什么?医生首先要心眼好”,现实版“陆文婷”实力演绎医者仁心
本期,现实版“陆文婷”宋广瑶大夫和她的丈夫谭天秩大夫也将来到现场,讲述他们曾经的中年故事。作为当时医院的骨干力量,宋大夫在工作和家庭的兼顾上也有着陆文婷式的感触。据她回忆,自己当时工作很忙,每隔两天就值一次夜班,并且夜班上到早上还要看十个病人才能回家。有一次,年仅八岁的大儿子跑到门诊来找她,说弟弟昨天晚上在家里哭了一夜,她才发现小儿子得了急性中耳炎。
这种因为病人而对不起孩子的事,也不止发生过一次。在电影筹备期间,潘虹曾跟随宋广瑶大夫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实习。谈起那段往事,潘虹表示,宋大夫通过一个鸡毛掸子、一个背影,就能够知道是自己的病人来复诊了,“宋主任冲上去了以后,就把山里的农民请到了食堂里边,给他专门打了一份饭,把他都安顿好了。一回头她儿子出现了,挂了个小钥匙,叫了一声妈,她才想起来,自己儿子的饭她都忘了。”就是这个例子,让潘虹懂得了一点,“医生是什么?医生首先要心眼好。就这么简单。”
从《人到中年》到近年来深受好评的《我不是药神》,它们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记录历史足迹,见证时代变迁,展现生活现场,留下令人难忘的光影。它们坚守和秉承现实主义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反映百姓心声,鼓舞人民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