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挤了个空档去看了Coppola孙女的新片子,<Mainstream>。先吹一下加菲treatro级别的演技,到底是学院派出身。其次的亮点大概是Maya,集爹妈美貌于一身的masterpiece。
全片的落点感觉非常对准Gen Z,主题融合了Social Media,资本市场注入对Entertainment world的异化,网络暴力,包括大众主流舆论的短周期性一些特别现实也特别当代的主题。
- 剧透预警⬇️ -
说起来开头十分钟特别新颖的地方在于融合了手持设备的POV视角和默片时代字幕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从开篇就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可能是本人第一回在大荧幕上看蒸汽波视频和emoji堆砌在一起的风格,视觉冲击力十足,meme感非常强,但是对主题完全是百分百契合。
加菲的演绎从头到尾,包括反转都是一个人物塑造非常丰满的角色。理想者,艺术家,强烈抵触社交网络对人的洗脑和控制,包括对大环境的反讽和利用,几乎就能说服观众他就是他所塑造出的人设。然而结尾的反转证明了Link就是一个建立在谎言之上的投机主义者。
Link利用他“anti-social media”的完美人设,与主流的对立收获了Youtube上无数的subscriber。资本注入和媒体传播让他名利双收,然而这正是讽刺之处,一个反主流的youtuber最后走上主流商业化道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失去初心的时刻,全网谩骂全民抵制的时刻,Link又策划出一番反转,征服人心。
很容易让人想起Warhol说的,“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为什么大众舆论如此容易操控?为什么最后influencer的活跃周期可以如此迅速地更新换代?
因为最后的最后,上网冲浪的人都是屏幕后面有血有肉的人,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倾向于在网络上对于书影音的讨论里寻求共鸣,本质上还是因为现代社会把人隔绝开了,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里,所有人都在寻求一种共鸣,想要被人认可,想要被人理解。所有人都在instagram上发精修图,在微博豆瓣上写长文,每半小时都check一遍点赞数有没有涨。因为孤独,所以每个人都渴望被看到,被关注,被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Youtube,Instagram,Tik Tok以及各种Social Media在Gen Z中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
而新一代的人,在信息获取方面,面临着已经足够沉重的生活,总是想要得到最新奇的,最有趣的内容,以此缓解压力和疲劳。人们总是想要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
记得大学的时候打过一个辩论,题目是“互联网的发展到底是让思想更多元还是更单一”。其实站在这个角度想一想,信息过滤和筛选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连AI都知道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会倾向于推荐浏览量更高的内容。快节奏的信息接收和处理总是让大众更容易相信那些他们看到的内容,因为这样更方便。
于是舆论的操控权和主导权也变得更加唾手可得。
<Mainstream>完美展示了主流文化体系里的资本运作方式。构建人设,吸引流量,危机处理,翻身洗白。最后所有暴露在公众目光下的inluencer,本质上也都是收获了属于他们那十五分钟明星生活的普通人。想要追求理想国,想要被看见,被理解,被喜爱的欲望,终究是一样的。
就像开头加菲问的问题,你是想搞艺术,还是想活在一堆陌生人的评价里。
女主的回答是,两样都是。
最后的最后,大家都是活在信息时代里的普通人。
今年Biennale看的第二部片,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还是推荐一下首页所有的Gen Z都去瞅一眼这个片子,还是挺好的。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