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是看“别人”的,《征婚启事》是看“自己”的。如果前者是一块哈哈镜的话,后者是浴室里一块光照面部的大镜子。如果“相亲故事”是一出话剧的话,前者的人物是向你不着迹的控诉:“我演不好自己的角色,唯有拿别人来揶揄吧”,后者的人物是向你默读心里的自白:“我很好应对了所有的角色,唯独没有演好自己”。别以为我又在说一些不明不白的话,看过两出电影的朋友比较一下思考一下便会知道。反正,简单来说,前者是主动走过来让你消费过瘾,后者则要你抽空心思去鉴赏它,让你越看越落寞。或者,这就是它们票房差距那么大的原因(前者在内地票房收三亿,远胜于后者)。
《非诚勿扰》的前身就是98年《征婚启事》(《征》的导演陈国富就是后来《非》的监制),很难想象,当年在报章上(不是后来的互联网)刊登征婚广告“非诚勿试” (不是后来的“非诚勿扰”)的不是其貌不扬的葛优,而是留着短发,略施粉黛,笑起来淡淡的刘若英。同样是为了相亲,同样是一家餐厅,固定的位置面见多位冒相亲之名而来的应征“怪客”,其实《征婚启事》里的“怪客”要比《非诚勿扰》的有趣得多(从“质”和“量”来看),然而,《非诚勿扰》却比《征婚启事》在国内大受欢迎是因为前者是贺岁喜剧,葛优是“百姓影帝”,影片的宗旨是出售“你暂时没有但你想象得出”的“希望”。反观《征婚启事》看到一半便教人对刘若英的恋爱越发纳闷了,连面见她的“怪客”都产生了这样的质疑:“你约见我出来不是为了自己的婚姻,而是想看我比你有多糟吧?”,观众也由此失了那个想笑的心,尽管情节往后发展出现的“怪客”趋向更“疯狂”更“另类”,他们长镜头下戆厚的笑都不过是像在反衬刘若英能浅笑背后早已冰冷的心。
《征婚启事》片中的刘若英,叫杜家珍,一出场就没有《非诚勿扰》里葛优饰演的秦汉靠所谓的天才发明器“分歧终端机”赚了二百万美金那么幸福,她三十多岁,已婚男友失踪,刚刚失恋,想借着“征婚”来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可惜,彷徨无助的她始终找不到真正合适的男人在一起。她,每日依旧穿着那一两套深色系的衫,前往一样的餐厅,与不一样的陌生男人见面,聊天,接着回来打男友那再也没有人接听的电话,絮絮诉说她的一切,原来,她十分寂寞。杜的相亲故事跟秦的最大分别是,关于《征婚启事》里人物的表情描写,多用了长镜和特写,呈现出实实在在的生活感和冷静抽离的效果。事实上,就是来面见的应征者也大有不同,杜家珍要面对各种各样不同阶层的男人们在这个社会上都是拼命打滚、积极求生的,有已有女友乔装打扮的当红演员,有连召妓的钱都想省的色情狂,有说话针锋相对的配音员,有谈生命无常大道理的中年老师,有坐过牢尴尬坦诚的年轻人,有能够洞悉人心的瞎子……而且,他们对婚姻都怀着向往的态度,更希望借着自己诚恳的言词打动眼前这个陌生的女人,相对《非诚勿扰》里那些说上两三句就令秦汉马上白眼或无言似倒乱多过真来相亲的大小姐,他们的性格特点较多面向亦较栩栩如生,在每一个人夸张言行的背后,至少保留了一份让人看起来算是合理的“可爱”。此外,故事还巧妙穿插了一个非征婚男,心理医生罗教授进来,他安慰她,婚姻就是选择自己所能够承担的,然后往前走,有痛苦,有冲突,人才能超脱。镜头特写捕足到他从一脸严肃逐渐从容下来,因为他向她说出了匿藏在心里的秘密,原来他清楚自己更爱男人,但是他选择了娶妻生子过“正常人的幸福生活”,也许他知道,如果私欲太大超越自己所能承受的压力,永远挂在脸上的是无可奈何的一笑。
《非诚勿扰》片中的女主角梁笑笑(舒淇饰)一直也被我认为是从《征婚启事》里的杜家珍照板换过来的。两个女人的气质如此相近──清秀、温和,能耐心听着别人说一大堆旧事,在相亲的饭局上不约如同的笑得十分腼腆,可能是心里面都藏有一个“有妇之夫”的秘密。只是,结局的安排是两个女人截然不同的命运:梁笑笑主动献身于外表上不太相衬的秦汉引发大众能幻想的前路一片“光明”;杜家珍的电话那头传来了一把女声──之后她才知道男友已经死于空难,而她打给男友的电话,一直都是男友的老婆在偷听。最后的一个镜头,杜家珍释然地笑了──不再是那嘴角牵出的一抹淡淡的笑,似在努力向我们示范怎样忘掉上一段感情的伤痛,继续踏实的前行。

征婚启事徵婚啟事(1998)

又名:The Personals

上映日期:1998-03-13(中国台湾)片长:104分钟

主演:刘若英 王朝明 伍佰 陈昭荣 顾宝明 金士杰 

导演:陈国富 编剧:陈国富 Kuo-fu Chen/陈世杰 Shih-chieh Chen

征婚启事的影评

笨笨
笨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