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我的天才女友》里读到“界限消失”时,我不太理解这个对于莉拉意义重大的时刻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生命体验。直到有一天,一个漆黑、寂静的深夜,我躺在床上读小说,突然被一股巨大的恐惧所包围——我感受到了“界限消失”。
那本小说是布拉蒂的《驱魔人》。
恐怖的当然不是所谓的恶魔附身,而是年轻的教父在试图还原真相时,“科学”与所谓“迷信”的界限在一页页间消融,平日以常识构建的方圆世界不见了,就像一脚踏进了太空。是谁说的来着,“在太空中没有相对位置,你能靠的只有你自己”。被惊出一身冷汗的我,需要用手轻轻拍打床垫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第二次的“界限消失”出现在前几天,观看《心灵猎人》的时候。这是Netflix前年大热的美剧,根据两位前FBI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这本书几十年来被用在不少好莱坞影视作品里,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大家都略知一二,FBI的侧写套路,也已经经由《犯罪心理》普及地差不多了。那还能怎么拍?只能是在人性里那些未被发现的,被刻意隐藏的,或者是被误读了的幽暗角落里不停试探。
Edmund Kemper作为一个trigger人物第一个出场,他激发了FBI思考连环杀手是否可以建立模型分析。这个模型包括行为模型,比如作案手法,作案时间,受害人类型选择等;以及环境模型——成长过程中是否遭受过虐待,包括性虐待及精神虐待,而后者对于几乎全是男性的连环杀手而言,似乎就是看是否有一个不太称职的母亲。
Kemper的案例基本上奠定了FBI对连环杀手的侧写草稿,之后所有的犯罪心理分析都是在这幅速写线条之下的修改补充。但如果只是顺着侧写角度去看,这只不过是一部超慢节奏的《犯罪心理》,你可能还想不通为什么要给男主角安插一个话这么多的扑克脸女朋友。真正有意思的是那些一闪而过的细节,比如第一集里第一次听说Kemper这种变态罪犯的心理居然还值得分析时,群情激昂,一个警察喊了一句:“(不值得分析是因为)他们就是天生恶种。”
还有在Kemper的夸夸其谈中,他妈妈是一个冷血、恶毒、自私的怪物,就在你几乎要为这个和善健谈的大个儿的遭遇感到抱歉时,主角又会突然穿插一句从其他证人那里获取的证词:邻居眼里Kemper的母亲热情温暖,乐于助人。
这些细节颇不显眼,但让抓住的人细思恐极——到底该相信谁?得意洋洋的变态杀人狂,还是连姓名都不配拥有的普通人?环境真的会在连环杀手的养成中占据这么重要的地位吗?毕竟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推演,如何确定他们不是天生坏种呢?
如果说心理侧写并不是为人性开脱,只是为了预测犯罪,阻止犯罪,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尚未发生的行为,如何判定它有罪?谁又有资格判定他/它有罪?
男主觉得他可以。然而可笑的是,在他对校长做出审判后没多久,就被Kemper的一个拥抱轻而易举地击溃了。同时还有他的同事Wendy,她被那罐爬满虫蚁的罐头吓得落荒而逃——你听见了猫叫,便以为黑暗中有猫,但其实你们对真正的黑暗一无所知。
遗忘上帝,僭越上帝,代替上帝行使审判权,就是现代人类逃不脱的生存困境。当以男主为代表的人类行为逐渐失控时,就需要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来在人性灰色的荒野上画出一条草蛇灰线般的道德准线。这个人就是最后向行为监察科寄出录音带的笃信天主教的警察。可想而知这会收获到什么样的评论。有时看看讨论区,某一瞬间,你会觉得自己几乎是触到了那些冷血杀手们孤独黑暗的内心世界。真的,死了不一定能上天堂,但活着每天都能见证地狱。

心灵猎人 第一季Mindhunter(2017)

又名:破案神探(港/台) / 读心神探 / 心理神探 / 心灵猎手 / Mind Hunter

主演:乔纳森·格罗夫 霍特·麦克卡兰尼 安娜·托芙 汉娜·格罗斯  

导演:大卫·芬奇 安德鲁·道格拉斯 阿斯弗·卡帕迪尔 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编剧:约翰·道格拉斯 John Douglas/乔·彭豪尔 Joe Penhall/Mark Olshaker/珍妮弗·海利 Jennifer Haley/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Tobias Lindholm/多米尼克·奥兰多 Dominic Orlando/鲁比·雷·斯皮格尔 Ruby Rae Spiegel/Erin Levy/Carly Wray

心灵猎人 第一季的影评

西泠
西泠 • 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