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首先要认同一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学派在心理学上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但对文学艺术作品中一直存在着巨大影响。其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潜意识和意识的区别,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意识——左脑——理性和潜意识——右脑——感性对应起来。
一、杀死左脑
影片开始,一系列的镜头引导我们慢慢走进一个房间,由远及近我们看到一只手托着一个人类的大脑,左脑被常亮的光线照射,而右脑则在一道缓慢闪烁的光线下忽明忽暗。这个隐喻十分明显,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意识——左脑——理性长期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和身体,而潜意识——右脑——感性只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地显露出来。对应于精神分析学中,潜意识大多在梦中出现,在白天虽不能被意识察觉,却也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接下来的伴随着类似“杀死左脑,拆穿他们的谎言”的字样,一只眼睛被从一个女人的腹部剖出。在精神分析学中,意识对潜意识具有审查和压制的作用。说着杀死左脑却取出一只眼睛,看似荒诞不着边际,其实暗喻着把意识监视我们的眼睛从我们的身体中扯出去,也就是在告诉各位观众,正戏要开始了。


二、虐恋
影片整体是一部超现实风格的先锋片,而这一段是其中最接近剧情片的部分,也就是说表面的内容大家应该都看懂了。
我再解释几点:
1、力比多,这个也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概念,弗洛伊德称之为性原欲。根据我的理解,它代表了对一切快感、满足和高潮的欲望。概念比普遍意义上的性欲广泛的多,比如残忍虐待某个美丽的生物,其实也会产生一种快感。根据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力比多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潜意识,并且在它驱使下的行为可能是人类社会所不容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意识要压制潜意识,并且影片在杀死左脑之后,开始了对原始欲望的疯狂展现。
2、性倒错机制,是所有异常性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它的大意是,能够使你产生快感的部位,不在你的生殖器上,甚至都不在身体上。同性恋需要同性身体,恋物癖需要特定的物品,恋尸癖需要尸体等等吧。
我的理解是,既然性倒错机制可以让给予我们快感的东西广泛的分布在这个世界,扩展了我们获得快感的方式。那么想要得到快感,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想象力,没有禁忌的想象。我认为这一点就是这段内容最想表达的,片中提到“哥哥”想要成为全世界最残忍的性虐待者,要寻找一种最残忍最令人恐惧的手段去虐待自己的妹妹——在分娩过程中杀死婴儿。



这里个人认为有两个关键点
1、想象的主观性
“我”认为这是最残忍的手段,那这就是最残忍的手段,“我”不会接受其他观点,也不会与持这些观点的人争论。这些都是左脑的工作,而左脑已经被“我”杀死了。“我”这样想这样做,因为这最能使我得到快感。
2、想象的无禁忌性
无论何种现代文明,对生育总是赋予诸多神圣含义,用对神圣的亵渎来表现想象可以是自由的,无阻的。
此外,禁忌行为本身就能给人带来巨大快感。

三、恋自然


诚实的讲,这段我没看出过多的东西,我把它理解为上一个故事的延续。据说现实当中确实存在着一批恋自然者,他们和山山水水,花鸟鱼虫做爱。这看上去很怪异,但影片想说的是不要理会这些,右脑不懂得什么是怪异,只懂得快乐和不快乐。
四、基督之怒
如若对基督教的黑历史有所了解,那这一段也不难理解。基督教是西方性禁忌的源泉,在基督教的信条里,性是罪恶的,纵欲就是犯罪。
在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的主要任务就是审查人们的性生活,具体审查到什么程度呢?首先一年中可以做爱的日子只有二十多天,白天不能做只能晚上做,能用的姿势只有一招传教士。如果你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那么你有任何上述之外的性行为甚至性念头,都会在忏悔的时候告诉牧师,牧师再根据你的罪行给予你应有的惩戒。

现在我们就能理解这个基督徒纵欲被基督惩罚的简单故事。不过其中一个情节颇具神韵我忍不住要提一下,十字架被像海洛因一样,放在锡纸上融化、煮沸再注射进人的左脑。宗教,道德有时候对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毒瘾。
五、基督之死
这里我就没找到太明显的线索,只是根据影片的整体思路来说自己的理解。
上回书说到上帝以他的无上法力令左脑复活了,那么这一段开始我们就见到了一个基督徒虔诚的向教堂膜拜。可他的虔诚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被几个魔鬼般的女人(或者说没有左脑的女人)百般折磨,撕咬他、吞噬他、把他的心脏挖出来自慰。
我认为这里表现的东西有两点
1、基督教想要灭绝“邪恶”,但他办不到,即便以上帝的无上法力也无法办到。右脑的“邪恶”就是我们人类的本身,他也许一直躲在暗处,却力量巨大,生生不息。
2、暗讽道德和宗教,仅仅在惩戒(弱者)的时候来的快且强悍无比,而在人需要帮助(特别是对抗强者)的时候就不见了踪影。

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张脸谱,一左一右,一绿一红,一张垂垂老矣,一张似乎还年轻。
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片子的,美感十足。残忍和美不冲突,残忍和艺术也不冲突,如果说我们对流行的暴力美学并不畏惧,那么这部“残忍美学”的经典之作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呢?
补充:
开头有提到,意识——理性,潜意识——感性的对应有些简单了。更细致区分,我认为(有些弗洛伊德也有提,但我记不清了干脆写我认为了),潜意识的内容反映到意识中形成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以简单到想吃一道菜,想喝一种咖啡,也能复杂到喜欢一个人,有某种性癖好,但是这种感觉、想法、欲望根据意识的所掌握的素材是无法用理性分析来解释的,形成这种感觉的部分要素还是埋在潜意识里,当它足够强烈的时候才会被意识以感觉的形式察觉到。
那么所谓的感性与否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要遵从这个甚至不能被自己理解的感觉,或者说,感性是对潜意识判断的肯定,而理性是对潜意识判断的否定,当然了,主要表现为感觉与理性分析冲突的时候。例如一件事有两个处理方法,1来自你的感觉,2来自你的分析。2从分析角度讲对你最有利,而1甚至会让你面对危险。选2正确吗?正确,你是个理性的人。选1正确吗?也正确,你是个感性的人,当然更重要的是,理性分析会最大程度的被社会约束(有些柔和的约束可以称之为导向)左右,分析结果的“最有利”最后也很可能伤害你。(《公民凯恩》中的凯恩,一生无数的成就,最终念念不忘的其实是他的玫瑰花蕾)
再谈一下社会约束,弗洛伊德说过,他认为社会约束阉割了人类的欲望,是精神疾病的真正来源,但他仍主张社会的约束是应有的,否则每个人在完全追求自己的欲望的同时,也极有可能给旁人带来毁灭。这部影片中,哥哥的欲望满足建立在妹妹的毁灭之上,“索多玛120天”中也是部分人欲望得到满足而部分人受尽折磨。当然我认为萨德的作品,更主要表现了权力——这个社会约束解除的象征。当一个人在一个群体中享有极高的权力时,社会不再对其有约束能力,他的理性分析就失去了大部分作用点,从而感觉将主导他的大部分行为。历史上比如文明的欧洲人到达美洲时,先进的武器令他们拥有了这片土地的绝对统治权,之后他们对印第安人展现了最野蛮的行为。
在面对社会约束与自身欲望的冲突时,大部分人仍会选择遵从社会约束,这样社会总体还是稳定的,我倒不反对小部分人摆脱社会约束,只不过这部分人也应做好付出相应代价的觉悟——如果你不是什么至高权力者,社会会抛弃乃至杀死你。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社会约束的缘由及标准,首先可以肯定的一个问题,历史上社会约束并不全是合理的,它可能更多的时候服从了权力阶级,而不是多数人的利益。福柯说17世纪人们对性还有几分坦诚,但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性又变成了神秘的禁忌(福柯性史开头我看了好几遍了,一直没机会读完)。对性的再一次阉割是服从于权力的,之所以讲再一次,上一次这么干的是基督教神学持续了近1000年,之后文艺复兴对性进行了解封,大概才出现了福柯所谈的17世纪的局面。今天的社会约束,有的是历史残留,也有的是服从于新的权力,但我个人不承认这些约束。我为自己定的约束标准(理性分析作用点)是,不伤害他人,在这个约束下我将尽可能的遵从于我的个人欲望。
接下来最后一张图也就好解释了,我认为红色代表激情活力与感性,绿色代表沉稳严肃与理性。其实这个片子通篇都表达了欲望——感性生活的美好,它能让一个人真正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在主题上与著名影片《美国丽人》是相同的,失败的中年人、畸形的欲望,勇敢的遵从自己的内心,全新的生活体验,年轻的姿态和最后的死亡。红色对应感觉、欲望(影片中主要是原始的性欲望,也可以表现为与社会关系作用的情感欲望)、激情活力也对应着年轻,反之绿色对应了衰老。一个角度来讲是不被理性(尤其是许多压抑我们服从权力的理性)过多左右的人会显得更年轻,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常人的成长过程中,年少时期是爱意气用事的,也容易快乐,渐渐长大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才慢慢的被规则约束,后来变成了规则本身。
影片是影片,他用极端的电影语言让观众去挖掘心中所想并激励我们去遵循自己的内心,但我相信导演心里也清楚,规则再怎么讨厌人类社会还是需要它的,对打破禁忌如痴如醉的福柯也提过,我们应当杜绝法西斯主义,即对他人的残忍,否则社会将不复存在。我们还要从社会中得到许多感情,这些感情的体验甚至会比性体验更让人舒适,当然了,现今的我们应该去分辨并打破那些陈旧的有害无益的规则。

下意识的残忍Subconscious Cruelty(2000)

上映日期:2000-10-12片长:92分钟

主演:Brea Asher Ivaylo Founev Eric  

导演:卡里姆·胡桑 编剧:卡里姆·胡桑 Karim Huss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