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在趋于荒诞发展的,而矛盾来源于“无主之地”的战壕里,事态始终维持一种平衡。

主动权不断在各方间易手,而掌握主动权的人往往暴露出(或带有民族性或带有个人欲望的)攻击性。“我有枪而你没有”的失衡下问出的“谁发起的战争?”看似可笑与夸张,却实是“握着别人生命权利”时的肆无忌惮。谁也不想牺牲,剥却民族仇恨后,两个有着共同认识的朋友、说着共同语言、甚至为了存活而脱了衣服一起站在战壕上挥白旗、能一起谈笑风生的人,却在这种不断得到和失去主动权的过程中最终致互相于死地。因为民族仇恨吗?不,已经演化为侵犯到个人利益时的仇视和对“稳态”的病态追求。

而社会也在寻求一种平衡:舆论要求维和部队要出于人道站在波塞两民族之间的平衡;蜂拥的记者要共同协调与互相压制中对事态进行报道的平衡;在无法拆除那颗炸弹时,要用谎言去弥补一块人性碎片的平衡。这种稳态是社会安然秩序下的汹涌暗波,一旦有人做到“我有枪而你没有时”,稳态被打破,以致失衡,人性的欲望与诉求便在这一瞬间暴露无遗。电影中只是在战场、媒体间博弈,而任何领域与人类本身亦是如此。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身不由己地被阶级、民族、利益所牵制,被笼罩在巨大的阴霾中看这个世界,而非通过人性。

作为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部影片的可选角度与寓意太为丰富,任何一个角色都是一种说不完的社会角色。我所说的是平衡。

而波黑,斯洛文尼亚的制作参与让这部片子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波斯尼亚与塞尔维亚之战的深刻而全面的反思——体制的腐朽是否为战事无休推波助澜?介入与不介入,中立与非中立,在人性面前都有什么别的含义?作为个体,能完成一种什么救赎?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抑或,为了事情的真相选择伤口撒盐真的有必要?……记录是一种反思,掀开历史的盖子,鲜活的每个人,都蕴含着人性和对生命的无限渴求。

最后只有他躺在炸弹上,仍然扼着已无法挽救的生命的喉咙。悲哀的是,战火之中,已只剩他自己未放弃自己生的权利。

战事之下无中立,亦无胜者。

无主之地Ničija zemlja(2001)

又名:三不管地带(台) / 无人地带 / 无人之地 / No Man's Land

上映日期:2001-05-12片长:98分钟

主演:布兰科·德约里奇 瑞内·比托拉贾奇 菲利普·索瓦戈维奇 乔治 

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 编剧:Danis Tanovic

无主之地的影评

巾城
巾城 •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