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一个短评和第一篇长评都是自己,有点兴奋2333。
先上图,自证阿婆死忠粉身份。表明我下面的评论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理解背景之上的。
不论是英文原版小说、英文广播剧、电影、itv和bbc两大台英剧、英文原版话剧,甚至小说中出现的地点和菜肴(比如chutney这些),我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遗漏(太本质了)。
—————————————————————
言归正传。
今晚坐在电视机前等着BBC One首播第一集。从2017年开始,BBC买下了七部阿婆小说的改编版权,打算接下来一年一部圣诞档迷你剧。于是在15年的《无人生还》,16年的《控方证人》之后就有了这部原定档17年圣诞的《无妄之灾》(因男演员性骚扰事件紧急替换演员重拍推迟)。
看完第一集来打分好像有些武断,但就目前来看,第一集已经奠定了这部剧不可能上八分,所以先三星为敬。
先说说这本书。《无妄之灾》首版时间1958年11月,从八十多本书的问世时间来看(1920年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开始,1976年的《沉睡谋杀案》结束),这本可以说是阿婆写作生涯中期迈向晚期时的作品,也是阿婆本人最爱的两本之一(另一本为《怪屋》(Crooked House))。其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阿婆本人更喜欢非系列(非波洛、非马普尔、非汤米塔彭斯)中在本格推理基础上有揭露家庭矛盾和剖析人性心理的作品。
《无妄之灾》经常会被拿来和阿婆另一本书《啤酒谋杀案》(Five Little Pigs)相比较,因为它们都属于旧案重提模式中的佼佼者(相比Mrs Mcginty’s Dead、Hallowe’en Party以及Elephants Can Remember) 。这两本书还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巧合就是它们的灵感诞生地都是阿婆自己在River Dart河畔的度假别墅Greenway(顺便一提,Poirot系列剧中Dead Man’s Folly直接在这里取景)。
两本书内容设置上最精巧的地方,就是利用当事人的大篇幅对白展开,读者的视觉与书中的Poirot和Dr. Calgary一样,所有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案件相关信息,都是依据每个人的叙述获得。从某种意义上讲,阿婆给了读者参与者的身份,而不是只是聆听故事的观众。这也是我一直觉得阿婆比其他推理小说家技高一筹的地方。她之所以敢把凶手的漏洞和证据埋在对话和描写中,是因为阿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足够具有迷惑性,以至于所有人都能读到线索,却很少有人能发现背后的秘密。
除了被精炼语言打磨过的对话外,阿婆回忆杀式案件中的另一大杀手锏就是她巧妙的章节设置。每一章恰到好处的节奏把握,让读者在经历了语言洗脑之后又被小说节奏渲染出的氛围二次洗脑。说白了,阿婆为了让结局的反转能达到最出人意料的效果,她在前面的部分用语言和气氛双重套路读者,看似废话的描写中有凶手犯罪的证据,看似毫不刻意的断章中有读者不会察觉的思维陷阱。(说阿婆废话凑字数的那些,强烈建议去读英文原版,阿婆可以说把英语的功能用到了极致)
其实看看阿婆几大上乘之作,不论是广为流传的《无人生还》《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是冷门但高质量的Peril at the End House,Poirot’s Christmas,迷惑性的语言、恰到火候的节奏以及切入的特殊视角,才是一个个永远都猜不到的结局的构成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第一遍看完结局后回头二次阅读,每一页都忍不住给阿婆鼓掌致敬。这个时候你才能体会阿婆在语言上设置的陷阱是多么巧妙和自然。
说到这里来看BBC这一版改编,可以说问题一下就暴露出来了。原著是以Dr. Calgary看到报纸连夜赶来Sunny Point开始的故事,所有的线索和剧情矛盾都是随着Dr. Calgary抽丝剥茧般地徐徐展开。当时读的时候到了chapter 2才知道了他来拜访的原因,到了书快一半的时候才察觉到一些家庭成员们真实的性格和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看似慢的节奏在读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反而是自己的心脏被情节牢牢抓住。
而这一版第一集的开场就直接站在上帝视角俯瞰整个家庭,所有成员的性格和关系基本一目了然,隐藏的只是背后的原因。这样的叙述方式可以说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阿婆精心设置的局,相信结局不论编剧怎样大幅度修改到大家没看过,形成的冲击也已经被前面平铺直叙的平淡回忆给大大削弱了。比如Gwenda这个角色在书中出场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柔体贴,一个看似会受到家庭成员爱戴的角色,而电视剧直接把她作为gold digger的野心以及和女儿们的恶劣关系一展无遗。当年itv版Miss Marple改编的ordeal by innocence,一大硬伤就是纳入了Marple这个第三者侦探的角色,从而削弱了原著单线展开的悬念。开始还期待这部能忠于原著的叙述视角,现在看来上帝视角更是与阿婆的本意背道而驰。
另外一个弱点是对于Ordeal by Innocence这个主题的突出,这个应该发生在Dr. Calgary来拜访的时候,这也是全书最关键的高潮之一。小说中点题非常明确,家庭成员被告知Jack is innocent本应该高兴,却因为错综复杂的原因(一是没有人愿意去相信Jack这个坏孩子,大家更希望他获罪消失在这个家庭;二是如果Jack是清白的,那么他们所有人中的一个就是真凶)这份innocence变成了ordeal。但在第一集中,我睁大眼也没等来这道点睛之笔,没看过书的看了第一集估计都不明白ordeal by innocence是什么意思吧。
还有一些小细节,虽说不一定要stick to原著,但就目前来看,原著确实略高一筹。比如Dr. Calgary的出场是在傍晚而不是白天,比如船夫说到Sunny Point本来的名字叫做Viper Point,比如Dr. Calgary在拜访之前的犹豫不决,比如他缺席的原因是因为车祸造成的短暂性失忆......这些看似微弱的细节合理地穿插在了原著中,却没在第一集看到。这也就造成了原著显得立体生动,而剧显得平铺直叙且不明所以。
后面两集的发展和结局现在还不知道,但我感觉编剧这次已经跳脱本格推理、抛弃悬疑感了,而是想彻底做成一部家庭伦理回忆杀。阿婆的书中是充满了人性和心理,但如果只有这些而少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推理,我觉得一部剧已经丧失了Agatha Christie这个名字带来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Rachel Argyle的扮演者年轻时曾经演过Poirot系列的Chocolate Box,虽然是一个短篇小案子但却是Poirot作为侦探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案子(比Mysterious Affairs at Styles要早,发生在Poirot还在比利时当警察时,一战前)。
其实这部剧的通病在16年的《控方证人》就有所体现,短篇小故事也好,旧案重提也罢,BBC似乎都想按照《无人生还》的模式来一遍。然而每一本书的格局和故事性质,决定了它们并不都适合上帝视角和厚重的背景,有时候为了一种模式强行改编或添加很多内容,反而会弄巧成拙。就这部《无妄之灾》来看,似乎更适合《罪恶之家》那种密闭空间和单线索叙述式的改编。
相比等待接下来两集播出,我个人更愿意期待下今年圣诞档的剧,目前公布名字的两个IP一个是ABC Murder一个是Death Comes as the End,我私心更希望是后者。作为阿婆剩下四部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adoption的长篇之一,这本在书粉中的口碑很不错,可以说是阿婆的一本遗珠。(其他三部为Postern of Fate, Destination Unknown以及Passenger to Frankfurt)这么看来BBC的眼光比好莱坞好了不少,后者翻来覆去只会拍那几部,还把Poirot变成了007...不过正是因为这样,希望这次初改编能忠于原著。
PS. 评论区欢迎讨论。如果后面的episode有亮点或槽点,我会回来补充。

无妄之灾Ordeal by Innocence(2018)

主演:比尔·奈伊 安东尼·鲍伊 安娜·钱斯勒 莫文·克里斯蒂 克里 

导演:桑德拉·戈尔德拜彻 编剧:莎拉·菲尔普斯 Sarah Phelps/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无妄之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