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blue without yellow”出自梵高的原话,他在给画家朋友埃米尔·伯纳德的信中写道: ”There is no blue without yellow and without orange, and if you put in blue, then you must put in yellow, and orange too.” 没有黄色或橙色的话,也就无所谓蓝色。如果你加入蓝色,你也必须加上黄色与橙色。

似乎不符合我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看法,不是吗?但是理解这句话,不应该从调色角度来看,而是从画面色彩铺排的和谐程度来看。在这封通信中,梵高花了大量笔墨与伯纳德谈论色彩搭配的美学,并且对比了浮世绘(只画事物本身的颜色,不关注反光与环境色)与印象派的差别。

结合上下文的话,我们会更理解梵高的意思。“What I should like to find out is the effect of an intenser blue in the sky. Fromentin and Gérôme see the soil of the South as colourless, and a lot of people see it like that. My God, yes, if you take some sand in your hand, if you look at it closely, and also water, and also air, they are all colourless, looked at in this way. There is no blue without yellow and without orange, and if you put in blue, then you must put in yellow, and orange too, mustn't you? ”“我探索天空中更浓的蓝色的效果。弗罗门廷和盖尔梅认为南方的土壤是无色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看的。天呐,是的,如果你手里拿着沙子,仔细观察,还有水、还有空气,这样看它们都是无色的。没有黄色或橙色的话,也就无所谓蓝色。如果你加入蓝色,你也必须加上黄色与橙色。对吗?”

当你过分关注事物本身,忽略了环境,那么缺乏了对比,似乎所有事物都失去了颜色。就像我们长久地看一个汉字,就会完全认不出这个字了。如果只关注局部,局部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将一个事物赋予色彩后,相应的,其他事物也要有与之映衬的色彩。


黄色与蓝色,确实是梵高经常使用的颜色。因为他最爱天空与麦田,这是阿尔勒最鲜明的颜色。纯蓝如《星月夜》,纯黄如《向日葵》,黄蓝交织如《乌鸦群飞的麦田》、《罗纳河畔繁星夜》、《夜咖啡馆》、《播种者》等等,不胜枚举。

分享一幅比较小众的画,《桑树》。桑树仿佛着了魔,枝叶都像燃烧的火焰、伸出的魔爪。


而“无黄不蓝”这句话或许也可以从象征意义上理解。Blue即忧郁,黄与橙是暖色调,或许象征着幸福。无所谓黄与橙,也就无所谓蓝。无所谓幸福,也就无所谓忧郁。当你感到忧郁,必然是有幸福的事留在回忆里,所以会对现状不满。


说回电影。其实我觉得这更像一个游戏场景,也挺适合做成游戏的。镜头挪移有点眩晕,但在游戏中无伤大雅。

其实这算不上电影,只能说提出了一个概念。我尚未了解过创作背景,或许只是类似先导预告片?毕竟2分钟只是铺排了场景,提出了渲染画面的概念。

如果能用这个画风拍电影,效果应该也不错。不过已有《至爱梵高》在前,《无黄不蓝》只能在立体感上取胜。

附上我给《至爱梵高》写的影评《燃烧的向日葵,金黄的热泪》: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418741?dt_dapp=1


无黄不蓝No Blue Without Yellow(2018)

上映日期:2018-03-22(美国)片长:2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Maciek Janicki 编剧:Maciek Janic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