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你若手里有一把锤子,那么你看什么都像一颗钉子。

说的就是我。

在我平时的教学与阅读中,心理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我看什么剧,都容易看成心理剧。

比如最近上线的剧《我要逆风去》。

这剧目前播了二十集。融合了时装、偶像,现言、商战,电商直播、国风、民族品牌等众多元素。

但,我还是更愿意把它当成一部心理剧来看——关于人如何选择应对痛苦,逆境的方式的心理剧。

剧情并不复杂:

女一号江湖是一家百年鞋企的掌门人的独生女,她的父亲猝死于急性心梗。死后留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家族企业,待她重振旗鼓。

男一号徐斯,毕业于剑桥大学金融与投资专业,曾在香港知名投行从业,有过非常亮眼的业绩,现转战至内地投资公司。

故事从江湖接手家族企业,徐斯立志并购江湖的企业开始。

起初,江湖是个养尊处优,不知创业艰辛为何物,凡事靠老爸的白美富。

但接连遭遇变故:

父亲猝死,

被父亲的得力助手坑蒙拐骗,(其中一位还是江湖的暗恋对象)

因父亲投资失利,留下巨额亏空,

百年家族企业,即将毁于一旦……

江湖同时经历丧亲、背叛、濒临破产,她走投无路,一夜之间陷入绝望。

她将如何应对这排山倒海,突如其来的人生困境?

积极的方面是:

她拒绝逃到国外的建议,

承担起继承人该承担的一切,

直面络绎不绝的讨债人,

求爷爷告奶奶,

寻求一切可能的支持,

变卖资产,

急剧消费降级,

从豪车到小电驴……

当然仅有积极的一面,是不符合心理剧的标配的。

还有消极的一面:

她站上楼顶,企图一死了之;

被救后,改为隔三差五酗酒,回避痛苦。

人若痛苦,大概率会伴随上瘾行为——这是符合心理学对人类应对痛苦的预设的。

心理学家曾观察过一些以色列女性。这些
女性有一个共同点:她们的丈夫都在1973年的阿以战争中失联。

这些女性为了应对痛苦,在日后的生活中形成了强迫性地重复做某些小事情的习惯:比如重复付账单,重复做家务等等。

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她们需要通过将思维转移到低层次的事情上,来回避进一步思考痛苦的,具有毁灭性的事情。

这也是很多上瘾行为的共同成因:回避痛苦。

无论是江湖的酗酒,以色列妇女的强迫行为,还是当今很多青少年的游戏上瘾,都是人为了应对痛苦,主动屏蔽痛苦的策略。

大脑的专注力资源极其有限,当它被低水平思考占据时,就腾不出空间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了。

那么,人可以主动启动的屏蔽力只能是这些消极的,对身体和精神都有伤害的行为么?还有没有积极一点的呢?

有的。

剧中就有。

这部剧中男主角徐斯,人设堪称完美,长相身材完美,学历背景完美,职业履历完美,个性人品完美,甚至连应对压力和痛苦的方式也几乎完美。

徐斯五六岁时,曾目睹父亲和叔叔被一场大火吞噬,这肯定是童年阴影。成年时,,身处信息密集,节奏飞快,精英云集的投行,压力肯定是“山大”的。

那么他怎么处理压力和痛苦呢,编剧让他沉迷运动——撸铁,一言不合就喝大杯奶茶,还有频繁吞糖果。

比起酗酒,撸铁吃糖算是健康的了。所以说编剧很偏爱男一号。

如果是正统的心理剧,那么在还剩下的剧情里,编剧应该帮助江湖戒掉酗酒的恶习,启动更加正面积极的屏蔽力。

会是什么呢?———正念冥想?瑜伽?文学创作?我猜更有可能的是让江湖和徐斯产生恋情,双向奔赴,联手创业。

毕竟爱情解百优,创业如修行啊!


我要逆风去(2022)

主演:龚俊 钟楚曦 吴宣仪 高至霆 魏哲鸣 张晨光 温峥嵘 刘佩琦 

导演:赵一龙 编剧:未再 Weizai/秦文

我要逆风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