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唾弃你的坟墓》思想上较为单纯,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女性电影。故事情节几乎都在紧扣“女权”这一主题。影片意识形态里除女权主义外,几乎没有表达出其他的思想。
无论中西文化中,男尊女卑都是在表象的掩盖下的本质,西方也无法逃脱。女性被物化的残酷现实较影片中众人轮奸对女主性虐待的情节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男性是性爱中的享受者,然而女性只是被施与者。目前当今世上仍有超过一亿的女性接受割礼,割除阴蒂而无法享受到性爱的欢愉,仅供男性享用。在《我唾弃你的坟墓》中男性们的施暴场面里,男人们全然不顾女性身为人的基本权利,对其身体进行疯狂的虐待,仿佛对待一样没有生命的物品一般。而女主此时平没有做出有利的反抗,并且之后跳下了高桥投河自尽。说女主是投河自尽也好,投河逃脱掉也好,说最后复仇的是女主的鬼魂也好,未死的肉身也好(电影中在处理此问题上并没有明确地暗示与表达,反而故意故弄玄虚,故此你可以随意理解),其根本上想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女性意识的重生与觉醒。重生是好莱坞电影中管用的内容,而重生常靠转变来体现。在《坟墓1》中,转变就是女主角前后态度的转变。从天真到残酷,这样的转变不是难以理解的,就连女性地位一直很低下的中国不是都有句老话叫做“最毒妇人心吗”。女人狠起来,男人也招架不住。
片中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女主之前误入的一座废弃的房屋,房屋内有毒药,盐酸等物品。这些物品最终帮他更加残忍的报复了曾凌辱过她的男人们。而女主第一次走到这间房屋的时候,脸上有一丝害怕的表情,但她还是走进去,随即又离开了回到之前的住所。在她之前的住所里,她成为一个完全的弱者,不仅与男性相比是弱者,与房屋相比是弱者,与掉入马桶的手机相比也同样是弱者,她化作一个彻头彻尾的弱者,声泪俱下,摇尾乞怜。我想此处表达的思想可能是,破旧的房屋是女主内心深处隐藏的女性意识,即不向男人臣服的思想。而社会主流为女人灌输的思想是屈于男性之下成为弱者,所以女主角第一次离开破屋也象征着继续伪装成弱者的选择。由此观之,导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者,他在此处完整的表达了男女平等无弱者强者之分的思想。
女主投河之后,回到那所破旧的房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让男人都招架不住甚至最为强势的那一个也尿了裤子。
最后的谋杀复仇情节设计的非常巧妙。每一个人死的顺序都与故事前半部分的情节呼应甚好。最先死的袖手旁观的两个人,一个唱着歌一个录像的观看其他人对女主的施暴过程,他们也是相比之下罪愆较轻的人。之后是始作俑者,并且他还尿了裤子,而他只是鼓动着并未对女主的身体进行侵犯。最后死掉的则是对她身体直接侵犯了的最为罪孽深重的两个人。一个是懦夫却在紧要关头被欲望驱使忘记了一切的信仰与畏惧及道德底线。另一个则是在女儿面前装成三好父亲的警察,本是法律的代表,却知法犯法。而最重要的是,最为最大恶极的警察,他有一个女儿。
本片是一部女性电影,因此对于女儿这一片中除女主之外几乎是唯一的女性角色的处理至关重要,若是导演在此一步处理不好,则很有可能在影片的最后关头晚节不保,改变电影的整体含义。因此在影片的最后关头,女儿如何处理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更加全神贯注。
对于“女儿”的处理我想象出了很多版本:
1、女儿看过父亲施暴的录像决心和女主一起报复父亲
这是体现女权注意思想的情节,但是同样会对幼女这一女性角色造成伤害;
2、女主当着警察的面虐待她最爱的女儿
这样可以更好地报复警察,但是主题上与电影整体相违背;
3、女主当着女儿的面虐待警察
这样是对双方的报复,对于女儿这一无辜者显然造成了伤害。从迎合电影主题上来说,这应该是最烂的一个情节设置;
所以这个对女儿的处理让我伤透脑筋,更加的有好奇心去看本片中是如何处理的。而在本片中的处理是中立的处理,只有一句对警察说的话“想想别人也这样对待你的女儿”。女儿没有出现,同时也报复了警察,对女儿的伤害也相对降到了最低。还算是一个好的情节设置。

我唾弃你的坟墓I Spit on Your Grave(2010)

上映日期:2010-05-01(美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莎拉·巴特勒 杰夫·布兰森 安德鲁·霍华德 丹尼尔·弗兰泽兹 

导演:史蒂文·R·蒙若尔 编剧:Adam Rockoff/梅尔·扎奇 Meir Zarchi

我唾弃你的坟墓的影评

问
问 •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