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3-15

我们来自喀朗施塔德:导演说

剧本的编剧维什涅夫斯基本来是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舞台剧作家,他自1920年起从事戏剧创作。他在创作舞台剧方面成绩斐然,他的许多舞台剧后来都拍成了电影。而《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则是他专为影片拍摄而创作的电影剧本。由于维什涅夫斯基对拍摄电影并不熟悉,在他动手写剧本之前,专门学习研究了电影的特性,并充分考虑了舞台剧与电影剧本的区别。为此维什涅夫斯基还与准备拍摄此片的导演吉甘取得密切的联系,共同交换对影片的设想。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编剧和导演都亲临喀琅施塔得,参观历史遗迹,访问当年舰队上的人,他们还亲自参加军事演习,从情绪上去体验那一时代的严峻气氛,寻求未来影片的形象。
剧作者维什涅夫斯基和导演吉甘进行了多次通信,不断说明他对影片的设想,和导演交换意见。他在电影剧本中从视觉上对表现对象:环境、物体、人物造型、细节、气氛和画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维什涅夫斯基对声音方面也极为重视。他在给导演的信中说:“我一直在考虑音响,音响的‘主旋律’,总体音响形象和各种音响形象。”他在电影剧本中不仅提示了有关人的音响形象,而且还有海和风的音响形象,以及部队行动的音响和作战时的不同音响。他还提供了音乐方面的设计,这在创作电影剧本的剧作家当中是极为罕见的。而这一切既符合历史真实性,又完全令人信服。可以说,他在电影剧本中已提供出极为细致的导演设计,为影片拍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部影片在苏联电影史上也被公认是编剧与导演密切合作的典范,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部影片塑造的是一个战斗集体的形象,是1919年10月保卫红色彼得格勒的波罗的海舰队的革命水兵队伍的形象。在塑造战斗集体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几个生动、立体的人物肖像。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看完影片之后,观众不仅被革命集体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事迹所感动,也会牢牢记住政委马尔蒂诺夫、水兵阿尔青、“吉他手”瓦连金、步兵瓦西里等几个栩栩如生、视死如归的革命者的形象。
影片的主人公是水兵,推而广之是喀琅施塔得,再推而广之则是革命军队。影片中这几位主要人物都是由初登银幕的演员扮演的,他们的表演质朴自然,生动可信。
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真实性给予了极大的注意。摄影师努力寻找符合真实情境的自然景物,而且为了传达出乌云压境、海天一色的昏暗色彩,摄影师总是在清晨和黄昏中进行拍摄,因而为影片的摄制带来一定的困难。作曲家也尽量寻找真实可信的音调、音阶、曲调,以表达出严峻的时代气氛。
这部影片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革命时代的诗的形象。它再现了宏伟的人民群众的场面,提供了鲜明准确的造型处理,生动质朴的人物性格,内涵丰富的画面。可以说,这部影片克服了默片的局限性:琐碎的蒙太奇分割,人为的戏剧性,室内剧的局限性和表演的夸张。但这部影片又继承了20年代默片的电影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将它与30年代的新成就融为一体。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30年代苏联电影艺术的重要特征:高昂的激情。苏联一些电影评论家认为:创作者力图把“广阔的空间的电影”与深刻的银幕上的性格刻画结合起来。影片在展示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内在联系时表现出艺术的完整性和鲜明性。如何从银幕上反映革命和革命人民的新面貌,是20世纪30年代电影创作者探讨的新课题。

我们来自喀朗施塔德Мы из Кронштадта(1936)

又名:My iz Kronshtadta

上映日期:1936-05-01

主演:Grigori Bushuyev Raisa Yesipov 

导演:Efim Dzigan 编剧:Vsevolod Vishnevsky

我们来自喀朗施塔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