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涉及剧透,所以不能指出具体是哪部作品,但依然记得有几部电影的结尾出现以悲剧点缀人生的主人公。他们不是要去地上,而是要去某个地方。 去水里也好,去天空也罢。 同为人类的我们其实没有余力去解救处于悲剧中的某个人,每当看着这样的作品时,我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二月》与这些作品一脉相承, “敏景”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活着而生活”的人。作为唯一监护人的父亲身在狱中,连仅有的一间房都是用押金租的集装箱。 为了筹钱,不得已在集装箱里卖身。虽然是公费生,但由于没钱交学费,所以在蹭课时才会被赶出来。单单只看“敏景”的背景,会觉得她既是遭受考验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应该被同情的对象,但“敏景”在作品内外都与同情心相去甚远。"茹珍"不计代价温暖地对待“敏景”,而“敏景”却说撕下“茹珍”的遮羞布,对"茹珍"的单恋对象不屑一顾,不管不顾的地出售"茹珍”送给自己的衣服。这些情节的充分设置,都是为了让观影的观众尽量不要对作品中人物的产生怜悯。

主角是放弃成为受同情对象的主人公,这样的设定更加强调“生存”的意义。一方面厌恶被别人同情,另一方面却选择住在并不认为是自己朋友的"茹珍"家里,亦或是在卖身对象“镇奎”家做保姆,这些场面说明主人公“敏景”选择“苟活”,而且不是自尊。对她来说,比活着更好的幸福或普通人能享受的幸福,只是奢侈品。和“镇奎”的儿子“成勋”一起度过幸福时光,忽然独自逃跑的那一幕,从那时起开始逃避对她本人来不熟悉且另类的“幸福感”。

这种主人公的存在非常特别。与其他处于悲剧中的人物不同,“敏景”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成为她所谓的“恶女”,但又与怜悯感格格不入,模糊了善者与恶人的界线,脱离了底层教条的束缚。因此,焦点才会转移到作品中出现的其他人的生活之中。准确地说,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不是通过压迫支线角色或主人公而引发的怜悯,而是作为人,与周围人物共同渲染展现出来的。就像大家所说的,谁都有活下去的理由。

“恶女”在结尾处飞向天空。“敏景”所住的集装箱,被吊车腾空吊起。“敏景”露出了从未在剧中展现过的最幸福的笑容。直到大家陆陆续续动身,离开赖以生存的地面。我本以为她无论如何都要在地上生活。其实,她是不习惯于“苟活”下去的。但当我在结尾看到她的样子时,才后知后觉她是超脱人世之外的存在。她不是“恶女”,只是不想受伤罢了。啊,与世间格格不入的人去的地方真的只有异世界吗?那里不是我们的立足之地,只有在某个其他地方才能找到幸福吗?但愿这样的结局对某些人来说还算是圆满吧!

译者:李jj12345

校对:yuye1985

本译文原文可以登录火星译客网站查看,谢谢!如有翻译不准确之处,望请指出,谢谢!

如有小伙伴对翻译原版影评感兴趣的,可以注册火星译客,加入电影爱好者乐园。具体信息可以豆油咨询我,谢谢!


我的人生二月到期(2017)

又名:February

片长:112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金重显 

我的人生二月到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