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的结构像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音乐结构,先下降,再上升,最后再下降。而这部有着爱情外壳的电影,它的推动力本身就是音乐(导演致敬了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
电影刚开始先是下降到极致,对泛娱乐生态的口水歌、真人秀的夸张呈现和暗暗嘲讽。随着进入罗马,“罗马之夜”偶然开始,在穿越公墓(冥府)之后,在中间部分上升到极致,这时男主在罗马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天堂电影院》的插曲,而女主对音乐做了有趣的解读,那是灵魂最接近天堂的时刻。此后,就开始下降,逐渐回归现实。但,经过音乐滋养的现实已经大不一样,所以在最后第二场的大闹婚礼场景之处,男女主角都演绎得非常的节制和干脆。
从内容上说,整部电影也契合了形式上的结构,呈现的是从谐剧到肃剧再到正剧的一种回环结构,电影整体的基调是搞笑的,故意冲淡、实乃凸显了关键部位的浪漫。必须夸下两位主角,演得很好,很自然,演出了人物的转变。爱情电影不好拍,这部电影很聪明,把自己限制在罗马一夜的有限时间里,把细节和场景做到极致,节奏舒展而又紧凑,转场巧妙而又有匠心,主题上摆脱了滥情狗血,有作者表达,那就是:引领灵魂上升、成就更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爱情。
最后,不能不佩服一下自己挑片的眼光。在看过预告片之后,就感觉这部电影有点不一样的东西。再看下新人导演的资料:侯祖辛,本科时学的是新闻学和社会学,研究生时去南加州大学学电影。感觉,新人导演会有一些可能性。果然,出来的东西,既有学院派的技巧和工整,也有很切中现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