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的作品我基本都看完了,有的还不止看了一遍,但二老早期的作品我却一直拖着没看,最近高老去世,突然想起了闻名已久的这部上古老片,在B站翻出来细细看了一遍。
在评价这部片子前,首先需要知道其制作背景,当时吉卜力还没成立,高畑勋也还籍籍无名,在东映动画默默的领导工会运动,参与动画制作,直到等来这次机会。三十岁出头的高畑勋和前辈大冢康生一起,历时三年打造出这部片子,而宫崎骏则只是制作人员表里的一名原画和美术设计,但他和高畑勋因为对左翼运动的共识而成为了知己。一心向左的两人将他们的许多想法放在了本片里,所以这部片子中可以看出很多之后吉卜力影片的影子,但三年后两人便一同辞职,直到吉卜力建立,高畑勋才再一次执导动画电影。
接下来我们暂时忘记制作年份严格的来梳理一遍剧情。本片开头,男主正与饿狼搏斗,但随着一阵地动山摇,石头巨人从地里站了起来。男主拔出了困扰巨人已久的肩膀上的宝剑,巨人则许诺他日会来相助。这个开头其实是对西方传说中石中剑设定的继承,不同在于和同样不新鲜的石巨人元素进行了融合,从而有了一些新鲜感。但是之后父亲去世,揭秘身世,落入敌手,坠落山崖等桥段,则过于老套,我一度在想制作组是不是看过当时陆续出版的金庸小说了。但这一段完成了交代背景,强调团结精神和反派出场的任务。男主果然被善良的村民救起,但当晚就传来噩耗,恩人家的男主人被大鱼杀死了。村民群情激愤要去报仇,男主人的妻子却反对大家贸然行动,强调要团结。而村中的软骨头趁机出声附和,阻止大家报仇。最终众人沉默,不了了之。这一段的作用是体现村子的思想状况,并再一次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但我觉得处理的比较混乱。最开始女主人提到了丈夫和村民们一起去制服大鱼的,但最后丈夫一个人牺牲了,被战友送了回来,这明显是存在团结合作的,只是方法不对或者力量不足。但导演并没告诉我们究竟是怎么失败的,而接着女主人却在大家齐声要报仇的时候反对,理由则是应该团结。这种解释简直莫名其妙,如果女主人用“谨慎”“积蓄力量”“认怂”等理由还更合理一些。符合团结主题的剧情应该是村民们因为男主人的死而认怂,但女主则呼吁大家奋起报仇,这时软骨头出面宣传认怂的合理性,大家随声附和,四散而去,只留下哭泣的女主人。这样男主的义愤复仇和团结主题的先抑后扬才合理。只能理解为这时需要男主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舞台,但又不想设定为村民自私懦弱,于是搞出了这么一出不合逻辑的争论。接下来,男主果然出于义愤偷偷赶到大湖,用斧子解决了大鱼。此处的战斗过程有几次大鱼装死偷袭的情节起伏,但总体而言还是太过简单了。之后男主回到村子自称打倒了大鱼,人们看到上游又游来了鱼群相信了他的话,死去的男主人的孩子哭喊着指责男主没有把仇人留给自己血刃,但没多久大家就开始歌舞庆祝。死去的男主人的空白交代,战斗的不够激烈以及此处的庆祝场面(这才男主人死的第二天啊),严重削弱了危机感和悲剧感,使得男主人的死显得无足轻重。此处又像是为了让男主融入村子中而服务的剧情。
之后男主与村民同吃住,共战斗,并在一次追击中遇到了荒村中唱歌的女主。将她带回了村子。女主与村子格格不入,她其实冰魔王的妹妹,被派来村中作为内应。她在猫头鹰的劝诱下趁着村中筹办婚礼引来鼠群袭击了村子。新娘失足落入了鼠群,美丽的彩布被撕咬的支离破碎。我本来以为新娘的惨死会让人们愤恨,并由此团结起来报仇,但镜头一转新娘居然没死,站起来和新郎走开了。而执着的追击狼群寻找魔王的仍然只有男主一个人。本片一直在强调团结,但最终突出的始终是男主个人,因为故事始终要突出重点人物,拍成人人拿起搬砖抡魔王既不好看也不可能,所以团结的主题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需要始终存在分裂。或者说,集体主义天生会催生出一个英雄,因为集体需要领袖。接下来女主冰冷的心因为主动接近她的可爱萝莉而融化,但又在魔王一方的威胁加洗脑之下,设计让村民们将男主将男主推下了悬崖。男主再一次大难不死,在悬崖下的迷惑之森中觉醒了奥义——团结就是力量,不,对付冰魔王要用火。我说这不是废话吗,敢情你一直不知道啊。女主再一次转换立场,为了可爱萝莉和小熊倒在了雪地里,男主英雄归来,运用自己的奥义,配合村民和石头巨人,战胜了冰魔王。女主也在阳光中醒来,和大家一起向着阳光欢快的跑去。全剧终。整部电影都在强调团结,但是结尾仍然没有充分的体现这一主题,战斗的节奏也比较差。镜头一转几年没什么进展的石中剑就锻造好了,男主挥着没什么特异之处的宝剑和魔王打的有来有回,巨人一下就放倒了魔王的冰象,村民们跟在主角后面全程看戏,最后向魔王扔了一堆火把算是做了点贡献。魔王毫无理由的把男主引到冰宫殿中,然后节节败退。最后男主冲着镜头,宝剑刺下。虽然全程没有血腥镜头,但是却一点不和谐。男主会动手杀了反派的动画片也是少见,大部分动画及时要由主角来行私刑,也会含蓄的体现为主角引爆了巢穴并逃出,主角施展咒语反派灰飞烟灭,主角净化了反派将其变回人形等。或许六十年代的动画界比较开明吧。
整部电影看下来,最大的感觉是落后与混乱。画面整体扁平单调,大块大块的色彩堆积在服装上背景上。人物的动作不合物理,比如男主单手爬上光滑的冰象。表情太过夸张,比如宠物的大笑和大哭,像在看迪士尼。剧情比较零碎混乱,主题和剧情结合不深。动画的主题不需要太深刻,但一定要说的完整合理。而“团结”这个简单的主题更多的出现在本片的角色嘴里,而不是剧情里。
但是批评并不是否定,反而是赞扬。现在我们把制作年份考虑进来,就会发现本作的超前之处。我个人非常喜欢三点,一是石头巨人的开头。二是反派女主的设定。三是迷惑之森的桥段。第一点不再重述。反派女主即使放在现在也是非常冒险而有趣的设定,剧情一下子立体了许多,观众们会去思考她的动机,猜测她的行动,并且期待她的从良。这比一个规矩的好人设定高明太多。而迷惑之森的桥段,既从剧情上提供了缓冲,男主既没有因此而死,但又无法及时回去拯救正在被攻击的村子。同时又能够呼应电影的主题,男主在这里陷入迷惑,看到许多人的幻影,又思索自己的迷惑,并战胜了迷惑(虽然我觉得战胜的一段情节有点生硬)。想想同时代的动画是《森林之子》《阿童木》《大闹天宫》等,就更能体会到这种设定的超前了。日本动画起步于一百年之前,在二战结束前屡次发展又停滞,二战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迎来了飞速发展,六十年代才是现代日本动画真正起源的时候。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动画人深入学习迪士尼,探索自己的动画之路。时代的影子无处不在,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本片中同样存在迪士尼的影子,尤其是几个萌物的形象性格设定和表情动作模式。善恶难分的女主则据说是学习了苏联的《冰雪公主》;另一方面,本片中的两次较为大型的混战,都采用了PPT静态展示的方式,除了省钱我想不出什么艺术上的动机。这个路子手冢治虫的有限动画玩的更熟练,甚至三十年后的EVA更是青出于蓝。而本片也引领了时代,女主的人格设定据说影响到了EVA中的渚薰等,而我觉得宫崎骏的《风之谷》《天空之城》很像本片的升级版,反而是高畑勋本人再也没拍过此类的片子。总之,本片的许多局限,是时代的局限,而本片的许多进步,则是创作者的进步。这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动画电影,它本身已经经不起推敲,但它的基因在吉卜力和其他动画电影中流淌。
由此看来,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曾有稚嫩的时候,既要受时代的限制,也要受年龄的限制。我们的不思凡们,会不会也在十年后开始他们的黄金创作期呢?拭目以待。就算这一代动画人终将有其局限性,但代代相传,层层积累,中国动画的春天会到来的。就像高老和他的片子,普照万物,余温长存。
PS:据说高畑勋等都曾否认过本片的北欧背景。从太阳崇拜和对集体的推崇上看,本片的内核还是日本的。但是配乐中的风笛,巨人的设定,寒冷的环境等,又有着北欧和爱尔兰,苏格兰的感觉。有人说《权力的游戏》中异鬼和人类的设定,来自于历史上苏格兰地区和英格兰地区(属罗马帝国)的关系。或许这样的地方容易滋生对寒冷的恐惧和对阳光的崇拜,容易强调集体的作用。我猜制作团队可能是接触到了北欧神话或者爱尔兰神话,并将其和日本自身文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结合,从而有了本片。再扯远一点,宫崎骏直到《森林公主》,才开始明显的讲起日本故事。之前他的动画电影,TV动画都是欧洲文化背景的,日本元素最多是间接影响其画风和思想。不知道这是否体现了日本二战后长期的文化方面的自我否定,或者说媚外倾向。这个超出了个人分析能力,就先不写了。
PPS:看片子花了80分钟,写感想花了两个小时,亏了,哈哈。而且还是没什么人看的片子,没什么创见的感想。不过写的过程很开心,以后应该多写呀。

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太陽の王子 ホルスの大冒険(1968)

又名:Prince of the Sun

上映日期:1968-07-21片长:82分钟

主演:大方斐纱子 平干二朗 市原悦子 东野英治郎 三岛雅夫 永田靖 

导演:高畑勋 编剧:深泽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