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31

隧道:《隧道》

【批判性】
一部灾难片,男主角在隧道里遭遇塌方,险些送命,被困其中。镜头主要放在事故之后的外面的世界的反应。政治家轮番拉着他老婆拍照留影,留下关注民生的印象,把这个当做一场政治作秀;商人呢,露出嗜血唯利的本质,生怕耽误另外一条隧道的进程,视生命如同草芥,极力怂恿其老婆签订放弃救援合同;媒体一开始就为了抓眼球提高收视率给隧道中的男主角打电话丝毫不在意他的生死,甚至还计算他在隧道中求生的时间,看是否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等等。一直觉得韩国电影很大胆,吐槽媒体吐槽商人甚至吐槽政府,就像一个写深度报道的记者,用影像的方式剖析社会中种种盘根错节的乱象,无孔不入。《釜山行》、《出租车司机》等电影都是这么一个路子的。


【哲学命题】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于1967年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论文中提出来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在这部电影中,大雪封山,救援队长要除雪车,但市政部门告诉他,市里已出现了50多次车祸和相关伤亡,所以除雪车都调取市里了。全部市民和一个人,哪个重要?救援人员在工作中不幸遇难,舆论指责向着男主角妻子扑面而来,救一个人时,牺牲了其他人,而且还有可能牺牲更多人,还要不要坚持救?(怎么就没有人想到罪魁祸首是豆腐渣工程呢)城建单位因为救援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负责人为此慷慨陈词,上升到国家损失层面,你是决策者,怎么权衡?从这个角度看上来说,隧道外的人,每个人心里都开着一辆电车,作为观众,你能看出他们将要开往哪条轨道。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在现实中,一个微小的行为,都可能在社会链条中层层叠加后,带来不可逆转的巨大结果。电影中,如果施工方不偷工减料,隧道也不会塌方;如果隧道图纸不那么马虎,打出的救援井也不会跑偏150米。伏尔泰说,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也许微小,但都难逃其咎。而真的雪崩时,没有人是可以幸免于难的,因为我们本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说不定哪天就发生在你身上。

【强大的女人】
男主角妻子的强大,让人动容。看到大家都在为解救她丈夫而努力,她来做饭,给每个人加个煎鸡蛋;当遇难救援人员的母亲向她扔鸡蛋时,她默默承受,并且向她道歉;当丈夫说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在电话里说,如果你走了,我和女儿也会一起走;当城建单位让她签字放弃救援时,她全身颤抖,签字后,在广播里哽咽着呼唤着自己的丈夫;当丈夫救出来,再次经过让他惊心动魄的隧道时,她开车自信满满,给了丈夫无穷的力量。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强大内心。




隧道터널(2016)

又名:The Tunnel

上映日期:2016-08-10(韩国)片长:126分钟

主演:河正宇 吴达洙 裴斗娜 南志铉 

导演:金成勋 编剧:金成勋 Seong-hoon Kim

隧道的影评

冷樱
冷樱 • 人性
Edge
Edge • 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