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化我一直抱有激情,从我最热爱的卡通片之一《数码宝贝》说起。比较隔壁的《神奇宝贝》,二者同时作为日本动画界在上世纪末投射向未来的思想结晶,其背后包含着一场「运动」的胜利宣言——至1960年代《铁臂阿童木》所启始的「文化|动化」的运动胜利宣言。

文化从童话开始,建构让儿童能够理解的世界,是文明得以存续的关键。童话权的背后即是掌控儿童对于世界解释的通道。

日本的现代构建从动化的文化开始,以实体的工业辅佐成为「动画」产业,其实践路径并不晚于欧美,原因在于电视机的家庭普及发生在1950年代,在此之前承载「动化|文化」的主要载体依旧属于声波、纸质。而《铁臂阿童木》作为动画的准备形态「纸上漫画」连载开始于1952年。战争让思想并轨,同夫妻吵架。

《铁臂阿童木》又叫《原子小金刚》——核爆不只在现实发生效用。

动画从童话开始,在21世纪以前一以贯之的正确执行着「文化|童化」的行为,最光荣的巨人当属吉卜力,它的衰弱正在于动画产业不可抑制的成熟,「文化|动化」的运动已然接近了尾声,动画成为人类理解、认知、存储世界流程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在20世纪末,《1999数码宝贝》《1997神奇宝贝》于动画外衣下正包裹着需要向新世界输送的观念。

前者强调「进化」,主角团在面对「多样」的险恶世界时,运用的神力便是以勇气促生的本我进化,「超人化」是以「进化」本位为世界观作品的关键。作品内容着墨中心在于「进化」的正确以及如何正确的「进化」。

后者则更强调「多元」,获胜关键讲究相生相克,雷丘和皮卡丘并不存在本质上的战力区别,即便二者存在进化关系,也需要看其背后驯兽师的调教水平。神奇宝贝的社会模式正符合当时以多元文化作为主流意识的世界环境。

具体到现实语境,《神奇宝贝》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在一个全球化的发展时期,我们赤诚的拥抱多元,享受多元化所带来的刺激与福利,《神奇宝贝》作为「动化|童化」的优秀产品得以成为资本的拥趸,接受持续性的开发维护与支持。

作为后现代产品「文化|动化|空间化」三位一体的交互媒介,《Pokémon GO》在AR路径上的成功,以及正传《朱|紫》发售时的强势表现,不难看出此一IP的能量还远未开发殆尽。

而《数码宝贝》的进化历经则一波三折。前三季剧集的摸索看似成就经典,整体趋势却愈发成熟,逐渐失去了「童化」的核心功能。终于在第四季时彻底转向「成人」,直接让人类与宝贝共同发生实体上的进化,因此彻底破坏了原本的IP职能。

即「童化」的核心是不变的人物面对不停进化的事件,精神胜利需要永远先于实体,实体最好永久羸弱,例如名侦探柯南长不大的身体,已经无法从小学毕业的事实。

一旦人物的实体变化成长,故事便不再子供。四年后的第五季,制作组想要通过重复过去,完成对于童话的回归,但进化注定是一条无法回头的单行道,他们已经走远。

又过了四年的再尝试,第六季直接摒弃了「进化」本位,开始玩弄融合升级的概念,一只脚走到了「多元」的马路之上,这样自断手脚的举动使其动画剧集的发展成为绝唱。

直到很多年以后,《数码宝贝》才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受众。

剧场版的回归是面对那些不再是孩子的孩子。我的爱人在看完《最后的进化》时,双目通红,满脑袋的问号,问我为什么她都已经长大了,她的数码宝贝还是没来找她。她的等待,让早已接受现实的我感受到内疚和心酸。答案是残酷的——因为我们选择了长大成人。

人类在多样性里沉沦的目的是要捱过漫长的等待——进化是漫长、无趣的,我们需要真实的事物来填补这其中的空白。

于是每一个个体总是彷徨在「以进化为主的理性时代」与「以多样为主的感性时代」之间。而在宏观视野之下,所谓时代与时代的交错,总是异步同构。


文取自自我写作的某个理论的首个章节


数码宝贝デジモンアドベンチャー(1999)

又名:数码暴龙 / 数码兽大冒险 / Digimon: Digital Monsters / Digimon

主演:藤田淑子 风间勇刀 水谷优子 天神有海 前田爱 菊池正美  

导演:角铜博之 芝田浩树 川田武范 今村隆宽 今泽哲男 早川启二 志水淳儿 吉泽孝男 小坂春女 中村哲治 细田守 编剧:本乡昭由 Akiyoshi Hongo

数码宝贝的影评

黑阳
黑阳 •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