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老牌美剧,怎么数都是心头挚爱,总想着安利给别人,但又觉得涉及的东西太复杂,难以概述。十五季以来,豆瓣评分最低季8.6,大部分都高于9分。如今已到15季,难免疲软,可还是被续订了两季。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依然是那个平均每两三集就能一刀戳中人心的《格雷》。
初看这个剧的时候还在上大学,由于已经有很多季,所以一开始就是废寝忘食地补,追到今天已然成为一个习惯。不夸张地说,这个剧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共情
教会观众共情,或者说更好的共情,是我以为的《格雷》最特别之处。由于故事总是围绕着不同患者展开,观众有机会可以窥探百态人生,学会求同存异,这是别的影视剧做不了的事情。
有人说,共情是一种很高级的能力。我认同这句话,但也同时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共情急需成为人人都应掌握的基础技能。

看少年派的时候,林妙妙得知二胎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小丫头脱口而出,“你们也太恶心了吧。”
网上有一组年迈夫妇拍的很文艺的组片。其中有一张,爷爷的手搭在奶奶的胸上笑。网友们像被侵犯了一样地跳脚,“都一把年纪了,也太恶心了,太猥琐了吧!”爷爷笑得很开心,和其他照片无他的笑容,为何猥琐?如果是年轻人的情侣照会被这样侮辱吗?是不是年龄便是原罪?
是不是我们都相信爱情久了就成亲情,是不是我们默认只有年轻人可以有性。黄磊说的对,再久也是爱情,怎么就成亲情了呢?中老年人爱情生活,到底有何不对?
格雷15季以来我绝无法忘怀的爱情,恰好,都是老夫妇。因为年轻人,太容易陷入一场疯狂痴迷的恋情,然后无疾而终。这并不稀有,只要敢,就能赢得一场情爱。深爱着对方这样去相守一生,你可以吗?
例如,格雷和一位老奶奶的对话:
“我担心您无法熬过手术。单凭您的高龄,手术就有生命危险了。”
“又或者这让我活更长时间。我需要时间教会他如何自处。我也想有更多时间跟他在一起。你相信吗?60年的守候还不够。”
提到夕阳恋时,戏谑的语气几乎是年轻人的一种自然流露。可凭什么不屑呢?人当然没法瞬间老去,我们更无法想象60年是个什么样的过程。毕竟,你可能还年轻,可能开始初老,但绝对还没老过。《格雷》给你一个机会去了解中老年人的爱情。它不像想象中一般淡如白开水,反而,经年累月,它烈如酒。他们没有因为日复一日而彼此痛恨,疏离,相反,琐碎的生活终究败给爱情了。

Jackson,含着金汤匙出身并配以绝美帅哥脸,完美理想主义者,是剧中十分讨喜的常驻男性角色。
在得知母亲曾以金钱收买被爷爷性侵的女性来让其封口后,他愤怒且惶恐。他无法相信,自己的母亲会做出这样伤害女性,维护强奸犯的事,即使犯人是自己的爷爷。
作为格雷的资深观众,我显然也不懂。Shonda是一位一刻不忘的平权,不忘多元化社会的编剧。而这位女性角色的设定多年来也是个绝对的强者,业务能力满分,在道德甚至性情上也没什么可挑剔,是个丰富且正面的角色。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有反转,但事实是,当年她确实做了这件事。
你仰望一位女性,你以她为榜样。可突然,你得知她竟为了基金会的名声而帮着一个强奸犯去压迫受害者,愤怒和受骗感是再正常不过的第一感受。甚至,你开始怀疑你所看到的她不过是个假象,一个她想展示的她自己。
那么,当儿子言辞轻蔑地质问自己时,她是如何回应的呢?
她说,不,你没有资格这样子指责我!你不懂。在那个年代,我能做的,是给她我能提供的所有帮助,让她可以从新开始生活,而不是被你爷爷彻底毁掉!

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
“我们就是开个玩笑而已,你这样可太没意思了。”
“他都这么有钱(或者这么帅)了,还需要侵犯这个女人吗?”
“那个女生好像保研了……”
我们似乎正处在“三十年前”,但中国的平权状态我暂时不想在这篇讨论。毕竟,三十年后的他们,平权也是缓慢前行。
当你看待过去,用当代的思维方式和背景去理解,是无知,也是自以为是。很多理所当然,在过去的时代,是先锋,哪怕只是提起就会遇到万千险阻。别幻想在一个不懂得的时代你会比某某某做的更好,因为,你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别急着指责你不懂的事。

这个故事,是关于主角Grey的。Grey的父亲Thatcher是个软弱无能的男人,母亲Elis是国内一流的外科医生,强势霸道,对女儿也冷漠无情。
Grey生下来以后一直跟着母亲,父亲在她小时候被Elis赶走,重组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从没去看望过Grey。由于Thatcher的女儿Lexie后来进入Grey所在的医院工作,父女有了一些接触,但在痛失Lexie以后,他离开,再次从Grey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再听到父亲的消息,是他患病即将死去。Grey拒绝去看望她的父亲,但由于所剩时日不多,Grey渐渐焦虑,终于在一场饭局里发飙:
“你跟你的父亲关系好吗?为什么总是生我们的人得到所有嘉奖啊。就因为他们完成了最基础的人类生物学功能吗?就能有以他们命名的节目吗?然后如果我们不想跟他们有往来的话,我们就会心生愧疚,如果他都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那我欠他什么呢?而且为什么总是要孩子去原谅呢? 你知道吗?我再也不想因为自己不内疚而内疚了。虽然有人去世了很悲伤吧,我也希望他们一路走好。但我不会为了让他感觉好一些,就在让我自己和我的孩子们再经历一次死亡了。”
说这话的Grey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心爱之人的死亡,每一次都在她心里留下一道疤。她绝不是冷漠的人,正相反,剧中的每个人都爱她,因为她真的很美好。
一个从没做过父亲的人,为什么一定要为他哀悼。
还记得《何以为家》吗?那个被父母殴打却不哭不闹已经麻木的小孩子呢?
以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人会很自然地说出,你的父母生了你,所以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除了孝道以外,是不是也应该拿出其他令人信服的论据。
吃瓜群众为什么总可以理所当然地对子女指指点点呢?是因为他们曾了解其中的故事吗?不是,是因为父母完成了最基础的人类生物学功能。
没有人问,生下孩子以后,父母是否付出了足够的耐心和爱,是不是持续地学习如何为人父母,是不是随意,甚至刻意地向孩子透露生孩子的初衷是为了养儿防老,是因为怕孤独,是因为该生孩子了。
《格雷》里有很多有父母问题的角色。Grey的父亲很小就离开了她,母亲只关心事业;Alex的父亲也问题繁多,在他很小就离开,母亲有精神病;Joe是孤儿,离开寄养家庭后在自己养活自己成人;Jackson的父亲也在J很小就抛弃了他和他母亲,自由快活去了……
话流传的广并不代表它对。孩子从进幼儿园开始就在接受各种的考试,被严格期待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父母为什么没有课程,也不必考试,为什么没人问父母是不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是不是只要给了孩子饭食和屋檐,就够了?
故事若是没听完,再是符合主流价值观,也别断然给出结论。因为,你终究不是那个人。

《格雷》是部瑕疵很明显的美剧,即使像我这样死忠粉也不得不承认。到第十五季,原始的主要角色只剩四位。常常都在大换血,喜欢的不喜欢的角色来来去去,各种各样的花式生离死别。很多最早的观众在Yang或Derek离开时弃剧了。可我放不下。虽然总在嫌弃新角色的出现,还是像中毒一样的去追着。最后,新角色也总能成长为喜爱的角色之一。
放不下的是《格雷》特有的人情味儿。她总是耐心地给你塑造一个个饱满真实的患者,你见证患者最后一段路或是新生,也见证医生的共同成长。她让你明白理所当然的事,背后总有故事。故事并不一定有绝对的对错与是非,它有必要被完整地呈现出来。
别随随便便地就自居上帝,也别轻易地去评价别人,学会共情,学会理解。
因为,你没经历过的人生,何来感同身受。

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五季Grey's Anatomy(2018)

主演:艾伦·旁派 贾斯汀·钱伯斯 钱德拉·威尔森 小詹姆斯·皮肯斯 

导演:凯文·麦克基德 编剧:珊达·莱梅斯 Shonda Rh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