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寻柴、生火、“自助烧烤”,可能每一个农村长大的男孩子都有的少年经历。导演的影像作品《荒野求生》纪录的正是这样的经历,三位型男大学生夜宿荒野,放大了小时过家家的冒险意味。
这部作品没法称之为电影,而是影像,且极端私人化。每季中的三个人物轮番拍摄,不在乎镜头的构图、角度和平稳度,随机的、自由的,不讲究节奏性。在观看的过程中,《鬼影实录》等纪录风格恐怖片的邪念不时跳出来,只求给点刺激、给点动力让我看下去。而现实,哪里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和刺激性。有趣的是,在第三季中,三位人物不知是不是因为多次迷失的焦虑心理,多次谈到纪录风格的恐怖片。形容村落像“爆发生化危机的村庄”,调侃它像“美国荒凉小镇”,担心“电锯杀人狂”的出现,“没带柴刀”防身。片中基本没有修饰性的表意镜头,他们的相关对话成了例外。

除了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更多的预设。没有明确的意义和功利的回报;没有对当下的指涉,纯属个人行为;直白的纪录,弱化行为本身的形式意义。但也不完全是,他们的行动还是有些形式上的要求的,像今年国内真人秀节目的设置,不准带手机、不准带玩具零食等。他们尽量不玩手机,只带最后救急的水和食物,用火石取火,吃野味等等。

刚开始观看时,我的期待预设是年轻人摆脱现代科技生活的包围,逃离放浪无拘的校园生活,回归体验原始人的生活方式,挑战人本能的极限。我的期待在不断被消解,到第二季和第三季时,预设的规则在不断被打破。到了第二季开始使用音乐;第三季新人加入,拍摄和剪辑风格更加活跃、花哨。手机出现的频次增多,作弊手机查地图;xiaopeng发微博、给女友发消息,甚至玩手机摔跤;他们给自己准备了层层防护应急准备,披荆斩棘右手麻掉而轻度焦虑,被刮伤的担心等等,削弱了行动的冒险性。他们的行为显得略有胆怯,内心有狂野的想法,能看到也许是成长经历形成的娇嫩。

从第二部开始,出现频次较高的一句话是:“说话啊!”整个影像保持连贯性的点是活动参与者的不停的说话,包括聊天对话和自白。不停的说话,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影像的节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否则,会更加枯燥无聊。

同时,说话的存在,它是有潜在对象——即观众,有互动性。它可能有一丝炫耀,可能是一种讲述。而它的本质是对话,会不会有摄制者过度参与的可能? 它是有无限自由的私人影像,不必遵守学院派的条条框框。而说话的过度存在,至少违背生活的常理。

猎奇式的探索变成了庸常的生活调剂,而这可能恰恰是参与者的追求吧。不追求意义,不追求形式,不追求极端的冒险体验,只是个体的自由和阅历,对生活和生命的热情。

生求荒野全三季剧场版(2015)

又名:Wild Into Men Triseasonal Documentary

上映日期:2015片长:137分钟

主演:Kirov Chen Jinrui Xiaopeng Apó 

导演:熊仔俠 

生求荒野全三季剧场版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