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网上的评价,我也是隔了很久才看刘诗诗的《深夜前的五分钟》,真心觉得挺好,刘诗诗的表演也没有网友没说的那么差。不过我不太同意影评中一些观点比如“回来的是如玫的肉体,若蓝的灵魂,两人共用一个肉体,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是“她们都既是若蓝也是如玫,他们是一个人的阳光与阴暗的两面。”这部电影比我想象得要精彩,但是远没达到需要如此过度解读的地步。

我的观点很简单,回来的若蓝。都说刘诗诗挑战双胞胎,但是你仔细想想,影片甚至都没有单独出现过如玫,整部影片都说从若蓝的视角去讲述的。

可能做ppt做习惯了,先来列个目录吧。
1 主旨 2 时间轴 3 几个补充 4 刘诗诗的演技
很多人认为整部电影的主旨是影片开头老爷爷对前来修表的中年人说的,这块表的价值取决于你怎么看,这句话的确呼应若蓝对自我的重新认可与选择(具体后面再说),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若蓝的台词里——”贪婪“!

阿良把钟表调慢了5分钟,若蓝说”你真贪婪“!”贪婪“,七宗罪之一,是一个明显的贬义词,我们与朋友或恋人打趣时,最多会说”贪心“,导演放在这里是故意而为之。包括阿良说她前女友因为”享受那偷来的时间“而受到了”惩罚“,也是在说贪婪。

先说妹妹,妹妹更贪婪!其一她是想要通过双胞胎互换角色来享受双倍的人生;

其二是模仿、抄袭和掠夺姐姐东西来享有更多更好的事物。”掠夺“,抢姐姐喜欢的人或事,影片里若蓝都说了。那么模仿呢?你以为他们真的心有灵犀到买什么都一样吗?那么为什么若蓝会无比惆怅甚至有些酸意地说“没想到如玫也有一双一样的鞋。”(这一点后面有呼应)


换句话说,掠夺也是一种模仿,姐姐喜欢天伦那样的男生,我也要,于是把他抢了过来;姐姐想要演戏,我也要,于是我去做模特,并借机走上演员的路;姐姐买的那双鞋好看,我也要。所以妹妹更贪婪!
影片前半段特意安排了四个人一起的一段戏,旨在展现姐妹俩的关系和状态。首先她们俩关系并不好,如玫处处打压若蓝,说若蓝“游泳姿势很丑才会被注意”等等,都是一种很明显的优越感姿态。但是从如玫的台词里能看出,互换角色并不是只有小时候才有,即使长大了,她们依旧会互换角色来体验“双倍人生”。

这是重点,这就是为什么若蓝那么不喜欢如玫甚至希望她消失,却愿意时时活在如玫的阴影之下的原因。因为她们经常交换角色,如果和如玫保持距离她就没办法享受扮演如玫带来的幸福,因为她有不断地弱化自我带来的困惑,所以才会在开头就会有“我一直都不是我自己”的独白。
所以姐姐也很贪婪,贪婪于扮演如玫的角色带来的幻觉,名人形象、天伦的女朋友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她在电影院门口被认错后,他抛下阿良跟着天伦离开,她已经进入了角色,自然而然地跟着天伦走了。

阿良说自己的前女友因为贪婪于偷时间而受到“惩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加贪婪的如玫也是受到了惩罚才死于意外。
那么若蓝呢?即使如玫没有死于意外,若蓝也是准备放弃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如玫去生活了。如果说她前期一直纠结矛盾与迷茫,那么从哪一刻开始的?按顺序说。
1 开始有念头是她被天伦错认为是如玫开始,她鬼使神差地丢下阿良,就已经默认了自己是如玫的角色,被错认时是默认,而收下并穿上代表如玫身份的裙子时,(并且是在阿良面前!),她已经下定决心了,抛弃“若蓝”,做如玫。

你可能会问我之前说他们调换过很多次,为什么之前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之前都是主动调换身份,这一次是无意识地被错认,她发现即使她不是主动装作如玫,也会被认作如玫,那她为什么不能是如玫?
甚至大胆一点地去猜,虽然害死如玫的是若蓝有些跑偏,但这一场意外可以被看做若蓝内心期盼的具象化,是导演顺水推舟让她能顺利去做如玫的一颗陨石(剧本写作中的陨石理论,即编剧通过一件外在的突发事情来让剧情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例如红楼梦中,要让贾家败落,曹雪芹就来了一场抄家。)
旅行前若蓝穿着”如玫“身份象征的裙子,站在镜子前看自己,回忆起从小时候从秋千上摔下了的过程(图片太快截不了),秋千上一会是红裙子一会是蓝裙子,因为这时候她已经开始麻痹自己,让自己的记忆出现调换,让自己成为如玫。

2 旅行前她给阿良写的信中,说不怪如玫了巴拉巴拉,很高兴他们是双胞胎。很多人据此解读认为若蓝已经放下,首先人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心口不一,她写出来可以被解读成另一种欲盖弥彰,但是从我看到的角度,她当然高兴她们是双胞胎,当然不恨如玫抢她的人生了,不然她怎么有机会去体验如玫的人生?

3 旅行中路过一座教堂,若蓝跟如玫说,让我们一起祝“如玫”幸福吧,为什么不是直呼“你”而是称“如玫”,这里很奇怪,因为这时候的若蓝已经决定放弃若蓝的身份,做如玫了,她自己要说祝“如玫”,她是在祝福自己。

4 如玫先一人走开,若蓝静静地看着圣母,取下了阿良送她的手表,至此,这是若蓝放弃“若蓝”的一种仪式。这块手表慢5分钟,代表着若蓝希望的“没有入玫的5分钟”,是若蓝身份的重要象征。此刻她把这种身份象征放下了,换上了十字架,是祈求原谅。


5 导演告诉天伦,如玫变得更自由了,这就要牵扯到前半部分如玫的话,说若蓝更加自由,演戏比自己做的更好,无论是观众初听,还是当时的若蓝,都会觉得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实际上如玫的这一句是发自内心的,她为什么那么热衷抢掠与复制姐姐喜爱的人或事物?因为她嫉妒,在她内心,对若蓝的认可与嫉妒,才会让她有不断抢掠毁坏若蓝人生的野心。她是清楚的,导演也是清楚的,只有若蓝自己不知道,她活在如玫的阴影下,没有自信,觉得“若蓝”一无是处,从未认清自己的优点。

这与我们何其相似,一辈子都羡慕攀比别人的人生,始终不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迷茫纠结,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是自己”。所以让若蓝真正明白与看清的便是那句诗“做你所是的人,即使从未爱过。”这里从未爱过是指自己,若蓝因为一直活在如玫的阴影之下,她从未真心喜欢过“若蓝”这个身份。

6 天伦找阿良来辨认,阿良看见当时若蓝送给如玫的钟,想通过“5分钟”来确认,首先这个钟本来就如玫的东西,若蓝不会傻到故意把它调慢5分钟来自爆身份;其次阿良发现时间准确很失望,这时候导演给了若蓝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前面说到这“5分钟”是若蓝没有如玫的世界,是不会告诉如玫的,如果此刻是如玫,这个镜头没有意义。

7 后来若蓝和天伦争执的那段,天伦将她推倒在地,若蓝说原来你根本没有爱过如玫,这又怎么说?如果她是若蓝,按道理她应该不会高兴天伦总想着如玫,很多网友解释的是她毕竟是如玫的姐姐,而且她活下来她对如玫有愧疚。但是我觉得是若蓝是跳出来看待这件事的,如果天伦真的爱如玫,他不会去可以追究这个人到底是如玫还是若蓝,不管她是谁,他都会把她当做如玫,他应该不愿意接受去世的是如玫才对。
而这一场最后一个镜头,是给那个摔碎的钟,这个没有慢五分钟,属于如玫的钟被摔碎了,也意味着若蓝开始动摇了,她扮演的“如玫”开始瓦解了。

这篇文章的分析部分在微信里配图比较详细,如果有兴趣可以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影视咖 yingshika 查看历史记录即可~~

深夜前的五分钟(2014)

又名:凌晨前的五分钟(港) / 深夜前的5分钟 / 真夜中の5分前 / 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上映日期:2014-10-23(中国大陆) / 2014-12-27(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刘诗诗 三浦春马 张孝全 牛犇 余娅 王志华 沈柯心 沈柯仪 

导演:行定勋 编剧:堀泉杏 Anna Horiizumi

深夜前的五分钟的影评

Null
Null • 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