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作者的编排,从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来看。

小娜父亲做了什么?其中为了表现父亲对孩子不爱,着重刻画的是他出去打鱼多天不归,小娜躲在衣柜里画太阳。其余还有一些比较粗鲁的举动和话语,比如用驱虫剂喷猫,粗暴地拉着女儿走,女儿生病蒙住口鼻降温,塞给女儿钱叫她上车啊这些。但是这些事情就能够和女儿缺爱的心理缺陷画上直接的等号吗?

甚至再往前走一步,这样就能让小娜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了吗? 作者当然是想说明这样的逻辑: 缺失的父爱母爱导致孩子从童年起就开始形成缺爱的心理缺陷,这样的心理缺陷导致她想要从爱情中获得被爱的感觉,最终爱情又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而丢失,最终走向了她的自杀。

但是一件事的结果往往是多方面共同促成的。至少我能想到的就还有1.小娜没有什么亲戚,朋友陪伴她的童年,孤独的童年奠定人生的基调,但这也不够,2.她自己是不表达的,不反抗的,这完全赖父亲吗?他父亲看起来只是粗人,说话直接,但是没有真的恶意,对她也没有造成什么更真实的伤害,如果小娜能表达自己的痛苦,是否有另一种成长轨迹存在呢?3.青春期在日本留学,在一种充斥物哀美学,不把人当人的社会中度过青春,这一点虽然带有作者的偏见。另外,小娜为了减少痛苦,转而去爱上痛苦,简言之她成了一个m,具体表现在自己用毛巾捂住口鼻感到兴奋,喜欢被控制,作为留学生去女仆店叫客人为主人。青春里自然存在着疯狂和放纵,然而小娜缺少克制,如果用某种方式克制,在结束青春的荒谬后,或许她童年经历导致的m倾向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性癖而已,也不会走向如此极端的结局。小娜对爱情也缺少克制,或许用命运论的角度,如果她不遇上苗苗,也会遇到另一个类似的男生,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她和苗苗天作之合,他们看起来一个是控制欲的典型,一个缺爱的典型,并且认为被控制,——影片中说的嫉妒的心理,就是最被爱的样子,一个渴望被控制一个乐于控制,这样而产生疯狂的极端的爱是必然的,除此以外我想他们大概一个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一个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所以在这种极端的爱之后,她面对给予他正常的尊重的爱的人,反而无法激起那种激情,以此为起点,发现后来的男友1.原来爱过的人和自己很像,2.睡梦里不再像以前一样暖她的手(其实这两点又有什么不正常的呢),小娜就疯狂了,分手了。这里她的男友其实又有点像她的父亲,同样无伤大雅着,同样被她抛弃。

此时回来看父亲,女儿留学他努力打鱼,女儿死了他努力复仇,纵使有些过错,但似乎不至于被更加地贬低。爱的程度是不同的,爱的方式是不同的,爱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我想需要承认这一点,但是以社会习惯,法律,传统构建起来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存在的,能够过分苛责吗?

或许在小娜成长的任何一环有些变数,童年有知心的玩伴,自身性格更加强硬,留学生活有更亲密的伙伴,遇到的男友心地更加纯良……就是完全不同的命运,一切或许还都是命运的诡谲。


涉过愤怒的海(2023)

又名:怒海 / Across the Furious Sea

上映日期:2023-11-25(中国大陆)片长:144分钟

主演:黄渤 周迅 祖峰 张宥浩 周依然 颜北 孙安可 闫妮 王迅  

导演:曹保平 

涉过愤怒的海的影评

阿陌
阿陌 •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