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作为国内许多介于类型片和作者表达之间的导演,每一部影片的作者表达其实都是从未缺席的。当然有些表达不尽完整,可能更多源于政策对于尺度的限制。《涉过愤怒的海》虽有其剧作上的细节缺失,但是不失为是一部相对完整表达的作品。在这样集合悬疑、惊悚和犯罪类型的电影中,最终用片尾字幕表达影片中人物依法受到处罚是为了显示正义性是特殊语境下不可避免的操作,这对许多观众来说是一种可以忽略的幌子,几乎与主题是无关的,当然也是满足部分正义爆棚的观众给自己的道德身份认同。而在出演职员字幕表的最后一句话是真正有所指的表达,

而这样的表达是有着巨大解读空间的,如下的解读不过是我的认为,并不代表任何人。
这是一句看似正面,用来消解部分影片中残酷情节的语句;进一步说这是一个警句,提醒父母们需要清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要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生存环境;但结合剧情,在我看来这不啻是对父母的提醒,也是对孩子的提醒。“父母的爱”的确是“安全岛”,但首先要确信或者确认那是“爱”,就像影片最后日语语言班的老师让剧中的小娜,用“爱”造句时,小娜对被定义的“爱”是完全空白的概念,因为在她的人生中并未感到过这样定义的“爱”。“爱”是普世的,却并没有普世的标准或绝对的定义。如果这样说似乎有些虚无主义了,“爱”似是一个人营造的千人千面的概念,事实上的确是。至少小娜所面对的那个被定义的“爱”对她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父母离异、和父亲一起生活对她来说却实实在在造成了父亲的“缺位”。而父亲为什么缺位?这和另一边李苗苗的家庭如出一辙,哪怕李苗苗的家庭看似父母双全,实则在周迅饰演的母亲景岚的口中已经道出孩子从小是和姥姥姥爷长大的,这是父母双双的缺位。
在影片之初观影者看到的似乎是一个有些俗套的中国社会阶层矛盾的图景,一个富二代日本留学生杀害了另一名来自渔民家庭的同为留学生的女朋友,逃回了国内。富二代母亲百般袒护想要让儿子逃脱法律甚至私刑的制裁。片中李苗苗在国内住的是三层别墅,父母开的是梅赛德斯,而黄渤饰演的金陨石开着一辆货车跟踪祖峰饰演的李苗苗父亲李烈,还在机场遭到了保安的驱赶。但是从全片看,这些情节似乎幌子都算不上,主创哪怕连一丝丝表达阶层矛盾的意涵都没有。主创的的确确借由某些细节,包括双方与警察的交流方式来描述这两个阶层在整个社会的处境和地位的不同。但我看来这样戏剧化的描写,无疑是想说明在一个固有的社会环境之下,不同阶层的家庭所有遭受的也许是十分相似的处境。
黄渤饰演的金陨石事实上也不是什么社会底层,他是一个靠劳力的渔民,但也是一个包工头性质的渔船船队的小老板。影片中对他的生活压力和生存环境进行了描写,但这更多也是对小娜生活环境的描写。而片中的执法者某程度上是工具人,在面对这两个阶层的家长时,他们本能地对下层的金陨石失去女儿是有强烈的同情的,三番五次在执法时“高抬贵手”;而对李苗苗一家更多的是敷衍和容忍,且执法者从言行上是相信李苗苗的罪行和其家庭对他的包庇行为的,这甚至符合社会最广大的对于富人阶级的不信任。这是对目前社会现状的描写,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把故事顺拐是最容易的方式,那么观众的思考逻辑也为影片最后的反转带来了很强的观看上的戏剧快感。无论观影者舒适与不适,戏中人和戏外人对待这个事件的态度竟然如此巧合地一致了,这个社会心态的代入其实是非常震撼的。
全片中出现两对父母,和一男一女两个家庭的孩子,心里都充满了对失去“爱”的恐惧。影片中死亡的女生小娜,从小因为父母离婚和父亲生活,这是她遭遇的第一次被遗弃。片头发现女儿失踪时,黄渤对闫妮的说话,这女儿一到八岁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你没有资格批评我。在女儿失踪一周的当口,金陨石满脑子想的还是渔船船队的问题,黄渤的画外音一直在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直到他到达京都大学寻找自己的女儿时,还不忘在校门口给自己搞了张自拍。这些细节安排是足以让人们质疑那个所谓的“父爱”的,却又是人类的本性,很多时候人就是自私的动物,而这个社会为你营造的文化环境不得不强行把人代入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并赋予责任,这是先天的不公还是有选择的呢?做父母到底应该承担什么,那对孩子“无私的爱”是否必须?这其实都是看似显而易见却都值得再做讨论的问题。小娜年幼时总是孤身一人在獐子岛上等待出海的父亲回来。父亲需要谋生,此时的父亲的缺位并不是简单的缺位,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暴力”。直到女孩“初潮”时,父亲不知如何处理,又将女儿交给已经组建家庭的前妻代管,这又是另一次“遗弃”,而每一次遗弃都是对孩子的暴力。而其后逃离獐子岛去往日本岛的小娜看似自主,却是又一次主动被遗弃,最终又使用了极端的暴力对待自己。
闫妮扮演的小娜的母亲,在孩子失踪直到发现死亡后所有的表现能看到她是一种失去女儿的痛。而金陨石这个父亲不同,虽然他不顾一切地追踪这个凶手,如果说他为了“面子”不免有些苛刻,但是似乎更多出于一种社会教化。一个社会告诉他,父亲应该在女儿遇害后做些什么,就像这个社会教化一个父亲应该出去赚钱支持这个家庭一样,而最后赚钱却变成了离开家庭的托词。金陨石的做法潜意识中是要找到一个做父亲的男人的尊严,自己唯一的女儿,唯一证明他身份的女儿就这样没有了;他说他一生人活就是活这么个女儿,这其实是父母才拥有的所谓权力。因为没有孩子的父母不能再称之为父母了,这是社会性死亡的其中一种;而没有父母的孩子其实并没有这样的身份困扰。
李苗苗在被父母遗弃时总会做些“出人意表“的举动,他在父母离婚时的反应,对自己亲生妹妹的恶作剧式伤害最后导致妹妹终生的残疾,对待情敌和不顺自己心意的coser队友的残忍手段都揭示一个在另一个社会阶层的同样“缺爱”的,但是是男性的不同表现。祖峰扮演的父亲李烈,心中已经对这个儿子恨之入骨,全没有了爱意,却对自己应当负的责任视而不见。他认为自己从小给他钱花已经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而母亲,周迅扮演的景岚,对儿子的保护却是更本能的,一种丛林中动物对幼崽的无理由的维护。放弃所谓法律和道德角度,母亲的爱来得更像是“爱”。
小娜刺了自己十七刀,最后躲在衣橱里,这个年幼的“避风港”中,因为失血过多死亡。同样“缺爱”的两个阶层的人,女性表现出的是自残,而男性所表现的是残害他人。此时的社会阶层其实是有性别属性的,有钱人更像是父权体系,而普通人更像是被统治者。然而在父权体制的内部却也在瓦解着。这样的表意很明显是将“父权”对社会的危害性置于高处的,虽然小娜并非李苗苗所杀,但是他对人的伤害的残酷性是毋庸置疑的。小娜逃离了獐子岛来到了日本这个岛国,李苗苗虽然顽劣但是也靠自己的能力考到了日本的大学,这两个在许多人看来甚至都有些励志的年轻人,却都拥有一颗因为“爱”和“无爱“而扭曲的心。
在比较正常的两个母亲的“爱”里,可以看到无法挣脱的“父”。这个社会语境下的“母爱”甚至“爱”都是无法摆脱“父”而独立存在的。并没有绝对的、独立的“母爱”,当我们强调概念中的“母爱”时,其实是对父亲在整个家庭中情感责任的缺失的一种默认。小至亲子,大到所谓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当我们把祖国誉为母亲之时,父亲的角色在“爱”里又去了哪里呢?似乎在父权体制下,这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
可能这正是创作者在其中真正要鞭挞,或者要警醒观众的。并没有所谓“无条件”的爱,在一个家庭内部也不能再以父权体系下所谓的“爱”进行,也不能以被安置的社会角色和教化的社会责任去简单定义一个人。不应该过分强调现行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而让真正的“爱”成为一个副产品。
曹保平的电影里对于爱和人性的解构总是存在的,他并不相信有什么恒久不变的所谓“真善美”。就像《涉过愤怒的海》里的父母都在扮演一个被要求的角色;而两个孩子却是靠着本能活着的,无论他们是伤害别人还是伤害自己。对于孩子,主创不算认同但是至少是不苛责的,其中充满了怜悯,甚至都到了有些自怜的地步。剧中的所有人都是成年人,却无论阶层、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和成长经历都无法控制,越是试图控制一切却越来越失控。
全片有两位父亲,事实上是一个缺位的状态,而母亲才是扮演家长的那个人,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个社会教化赋予男性的从来不是一个家庭生活中的父亲,而是一个物化了的责任体。父权的社会分工其实就是将人物化的过程,功能性也许是人类社会堕落的开端也是最终吧。

涉过愤怒的海(2023)

又名:怒海 / Across the Furious Sea

上映日期:2023-11-25(中国大陆)片长:144分钟

主演:黄渤 周迅 祖峰 张宥浩 周依然 颜北 孙安可 闫妮 王迅  

导演:曹保平 

涉过愤怒的海的影评

阿陌
阿陌 •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