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这样一部被许多人遗忘的电影,已经被我理所当然的视为自己的责任了。

坦率的说,我找到这样一部不为人知的老电影,是出于对到处是美国电影氛围的一种厌倦。
好比我每天可以吃一只汉堡做早点,但是假如连吃三顿,我就特别是想吃炸酱面或者是煎饼。毕竟我可以把外来的东西当作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但是,无法彻底的改变一个人血液中传统。
美国电影看多了,也感到厌烦了,无非是美国人拯救地球加个人奋斗的神话,
尤其是有了太多各色的仿制品后,更加深了我原本的逆反。


本片[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和印度两国当时最位著名的演员出演。男主角,一位15世纪的俄罗斯探险家由牛虻--斯特里仁诺夫扮演,女主角由流浪者中的丽达,印度银幕女神纳尔吉斯杜特扮演。

我把斯特里仁诺夫作为诠释古典/浪漫色彩最为合适的男演员。他的气质里有一种天生的贵族风雅,金发碧眼,身材匀称,具有诗人的和浪漫和贵族革命者的热情。因此无论是扮演一位白军军官,还是15世纪的旅行家,都会带上一种诗意的激情。
影片的出色之处不在于华丽的冒险叙事,象美国人善于拍摄的那类型影片,黑白胶片下对异国风光的呈现是相当有限的,我并不建议那些被高级的视频效果和科技惯坏了的眼睛把这样一部老黑白片当作风光片看。
影片其实在讲述一种风光之外的,关于信仰和民族的问题,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话题太沉重就最好不要看。

影片虽然讲述的是常见的西方人在东方的冒险,但是更强调文化上的差异碰撞,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世界主义开端,以民族主义收尾。
其中最为有趣的就是俄国人为代表的西方思维方式与印度艺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的争论。
两个人在争论什么是世界公理。

西方人说,这样黑暗的现实怎么能不反抗呢/
东方人说,暴力的反抗是徒劳的,只有爱和忍耐才能拯救世界。

最后,他们的折中是,每个民族或者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道路。

我想到在今天这个所谓一体化也就是西方化的世界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影片将东方文化以艺术,宗教,女性的面貌体现出来,而将男人,强力和冒险以西方来化身。
这个观点或者象征基本正确。
东方是弱者,女性主义的文化,三大宗教都发源东方,为穷人和弱者说话,重视死亡与来世,忽视现实。
而西方本质上是希腊与罗马文化所造就的享乐主义的,信奉强者的反抗文化,是一种强调理性,正视现实的文化。
两种文化的碰撞就是近现代的世界历史。
所以我本质上不相信西方人说的那种以宗教信条为口号但是却以暴力做手段的东西,好比是十字军一样。西方人骨子里对弱者的蔑视和种族主义,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去实行自己所宣扬的东西,那些从宗教里借用的口号只是西方人物质主义的挡箭牌而已。
亚历山大的世界帝国,罗马的世界帝国,英国的世界帝国,然后又是美国的世界帝国,西方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美梦。
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也还是那个世界毕竟存在着民族差异的问题,还有穷与富的问题。毕竟西方人出于数量的恐惧,还是要让有色人种做奴隶和穷人的。
世界上最明智的一句话,就是人和人不一样。

最后,俄罗斯的冒险者回到了祖国,扑倒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就是一个想要看世界的人最后的归宿,回家。

当世界主义开始泛滥的时候,民族主义就要复兴了。
这是历史的规律。正所谓物极必反。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我越是无法忍受这里的炎热,就越是想念家乡的寒冷。

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


三海旅行记Хождение за три моря(1957)

又名:三海旅行 / 越海游记 / 旅行者 / Journey Beyond Three Seas / The Foreigner / The Traveller / Pardesi

上映日期:1957-10(印度)片长:152分钟

主演:普利特维拉·卡浦尔 Balraj Sahni 纳尔吉丝 Pa 

导演:Khwaja Ahmad Abbas Vasili Pronin 编剧:Khwaja Ahmad Abbas/Mariya Smirn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