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档电视节目应该有怎样的使命?《人生加减法》通过树立起来的一面面镜子,让观众能够认识自己,理解社会,从而蜕变到更加积极的状态。
文 |黎河
你试过“痛苦”100天吗?
《人生加减法》来到第11期,所有学员为最后的冲刺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一丁点的数值变化,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正如登山前的最后几分钟,周身疲惫又满含兴奋。
时针拨回2月,《人生加减法》在全国四所城市招募“健康成长”的体验者,光是提交申请的就超过2000人。不少人第一次坐在镜头面前就哭了,因为她们穿上漂亮的衣服、画好漂亮的妆,看到与自己生活中截然相反的状态,突然明白肥胖只是糟糕生活的一面,不敢真实自信地面对生活才是最大的心魔。
“减肥”是线索,“加智慧减焦虑”才是核心
因肥胖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因肥胖影响生育的备孕妈妈、因肥胖而不敢站到舞台上的主持人……当他们第一次走出自己固有的生活圈,来到健身房和镜头前,所有的渴望都被点燃。看来节目不缺满含渴望的人,也不缺有驱动力的故事。
但考验创作团队的是,他们怎么去理解“肥胖”这件事。
“一个人的快速肥胖期,都跟他那一年的生活境遇直接相关。”肥胖,尤其是这种病态性肥胖,跟社会压力和心理焦虑是直接挂钩的。如何去面对这个困境?其实就是“减焦虑和加智慧”。
这些社会的痛点,成了出品人杨淞元洞察《人生加减法》最主要的灵感来源。
“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去理解,为什么胖,在哪个时间点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接受更好的自己。”这个诉求也平移到了导师身上,节目组需要他们一定为人真诚,需要跳出自身固化的圈子,能够从学员生活本身出发,理解学员当下情绪的烦躁点。
“校长”刘畊宏将因其自身的自律严格著称,他严格把关学员们的训练和生活,对学员在运动方式、健身概念理解、心理调节等方面倾囊相授;在祖嘉泽来参加《人生加减法》之前,他已经有了《超级减肥王》总冠军、100天减去109斤的传奇经历。他的加入,也让更多学员能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
有人问,“这是否是一种人设?”而杨淞元和另外两位节目主创几乎同时回应道,“这不是人设,只是记录下个体生命的真实变化”——答案出奇的一致。
在杨淞元看来,结婚后的“幸福肥”可能是由婚后突增的生活压力带来的,“中年油腻男”所处的年龄阶段也让他们面临更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但少有人在之前的教育中学习过怎样去化解。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节目中的“加减学院”并非只是一个扁平概念,而是一个个由多元场景搭建的立体授课模块,体测、营养、健身等的融入让《人生加减法》成了以往以减肥为题材的节目最大的进阶之处。
100天只是人生的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地去面对自己、面对社会。总共13期节目构建的逻辑线也有自身的主题,从最开始的自我救赎、改变、理想到后面的沟通、情绪管理、责任等,节目不仅关注减肥本身,也层层递进,似人生成长的心境。
一档减肥的节目,为什么会与“人生”有关联?
“减肥是最无聊的事。”杨淞元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减肥”行为本身的乏味,人在跟自己的数字去做斗争的时候,会忘掉很多东西。而人在世界上活着最大的原因是要跟自己和解,并活出特色。
在《人生加减法》的主线叙事中,数据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节目组甚至选了没那么胖的学员,就是因为她也无法跟自己恰当的自处,是所有学员中“偷吃”最严重的。“其实你会发现,一旦一个人的心智足够成熟,Ta可以跟Ta的身体相处得非常融洽。”
“Ta或许没那么胖,只是找不到方向了。”
正因如此,相较于其他以减肥题材的节目,《人生加减法》的题中之意“加智慧减焦虑”才逐渐凸显——因为减肥只是一个切口,真正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什么智慧?自我认知的智慧、领导沟通的智慧、情绪管理的智慧等都随着节目的进程细细描摹,娓娓道来。
把知识变成故事,打造“综艺版《阿甘正传》”
在过去的100天里,整个团队也曾陷入与节目中减肥者相似的焦虑,资金、人员、制作方式以及未知的社会反响都在敲打着杨淞元。而正是这种高压的过程,让她与那些需要减肥的人感同身受。
录制到第二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想离开了。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不管是拍摄制作、后期剪辑,甚至是宣传商务等小组,这段时间的集体焦虑都被看在眼里。她也把这段经历比作一个登山的过程,从开始的想逃脱,到离峰顶越来越近,大家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积极。
“特别痛苦,特别难。”杨淞元也曾质疑过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档节目,因为一方面节目中全是素人,几乎没有镜头前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减肥”是一件有严格专业壁垒的事情,“健康知识、医疗、运动和营养等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你不了解这些知识,就不可能做成这件事。”
即使100天的时间她和学员没有太强的情感关联,但依然在做一件好事,“他的生命会被我们改变,因为他的改变还能影响到更多的人,这是有强烈社会价值的。”
“有点理想主义。”她顿了顿,似乎在当下娱乐至上的语境中说出这个词很是格格不入,进入电视行业的早期,她曾经想过做战地记者,报道民生新闻。转型做综艺节目后,这样的种子和思考也同样在敲打着她——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节目?
“综艺版的《阿甘正传》。”在杨淞元看来,每个人都需要一些信仰,他们就是在用很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所有人都可以突破自己的瓶颈和极限。
围绕“健康成长”的这一系列节目也能算是答案的拼图之一,她认为真正地去改变一个人,并不断探索如何把影响力放大,才是电视从业者的意义。而怎样去讲好一个真正让人感同身受的的故事?一方面“通过环境去引发人的真实情绪,让人去经历真实的故事”,所以《人生加减法》设置了多元的赛制,让学员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另一方面则是为嘉宾和观众造一个可触碰可实现的梦。
整个团队,更像一个游戏规则团队。在杨淞元的带领下,所有的选择和创新都成了这个理想主义团队的默契注脚,“我们一开始要减肥的时候,觉得这件事很苦,但后来发现减肥能改变人的生命,这种坚持便有了意义。”
“镜像综艺”成长史,从把握痛点、树立榜样开始
报名招募时,很多人都冲着祖嘉泽而来,因为他“100天减掉109斤”,这既是神话,也是榜样。
但杨淞元也曾打趣他,“应该写减了149斤,因为中间复胖过40斤”。但这些数字在杨淞元眼里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他(祖嘉泽)在前几年经历过减肥、创业、创业失败、复胖的过程,他的心路历程说明了减掉数字根本不是问题,保持对世界的探究欲望才更重要。”
不止是祖嘉泽,节目中的其他学员都像一面真实存在的镜子。
学员刘亚娟曾是一个美丽自信的女孩,但婚后生活的琐碎和家庭关系的不和睦让她失去自我、越来越胖,丈夫一句“你瘦的时候怎么作都可以,你现在这样我受不了”彻底击碎她的自尊。参加节目后,她在阵痛中的成长经历让她收获了更多女性的支持。
有一次,刘亚娟在火车站被别人碰到,对方很激动地对她说“你是我的榜样”,但那个被感动的人并不胖。能够看到,节目不仅为那些需要减肥的人,更为那些身心焦虑迷茫的人找到一个阶段性的榜样。杨淞元说,“这是个令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人生加减法》既是个人的镜子,也是社会的镜子。“为什么会这么多人焦虑?社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让体育课、营养课、心理课等深度进入到教学体系里,但这些又伴随我们一生。大家都在为面子而活着,中国人最在意的一件事情,但面子这个东西其实不重要。”
从《超级减肥王》到《减出我人生》,再到《人生加减法》,杨淞元的团队在健康题材综艺节目上的深耕也越来越娴熟,简要勾勒其团队的成长路径,其实也是对健康和人性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我们不是做纯娱乐,还有很大的信息量在里面,但是一定会有人买单,因为我们解决的是刚需。”杨淞元提到,《人生加减法》最稳定的受众其实是产后妈妈,“女性到了25岁生完孩子,她的生活会发生较大变化,对自己被社会认可是有急切需求的,而我们的内容就像一根‘救命稻草’。”
《人生加减法》是一档充满信息量的节目,不仅能够有效传递运动、营养等各种专业的知识体系,让想要减肥健身的人能够学到系统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如果这个人不经历,他也不可能真正改变,他要的是知识体系。”
12期,100天,相较于社交平台上一篇告诫减肥的5分钟图文或者短视频,《人生加减法》显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精神诉求,节目给人的打开时间和整体深度不一样,但它又比影视剧更真实,因为这个正在减肥的人就像是人们身边的普通人,Ta对观众的刺激和感染会来得更真切。
这也是这档节目的启示所在,做节目的人保持理想主义去树立一面镜子,让人们有机会“正衣冠明得失”。在杨淞元看来,《人生加减法》努力找到的是人们在减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
据悉,《人生加减法》第二季“加减学院”的体系将会更加完善,通过体能训练、饮食管理、心理调节等方式搭建起一个“加智慧减焦虑”的知识体系。这或许是这档节目对“镜像综艺”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因为它不仅能够反射出人们糟糕的样子,也能指引着人们成为更美好的样子。

人生加减法(2019)

主演:刘畊宏 林海 黄胜楠 祖嘉泽 张楷 喻恩泰 王婉霏 

导演:杜方勇 编剧:谭舒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