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法律博客推荐了何帆先生的《法官眼中的<全民目击>》,接下来我看到好友“小南城”在引用何著。昨天,我们看到“天天向上”,又看到郭富城以“情理法”的醒目短语推荐新电影。出于对法律的热爱,出于对电影的好奇,我也目击了这部《全民目击》。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明确这部电影的性质的话,我想应该是“披着法制外衣的伦理片”。整个电影是由情感所推动的,“情”成为串联电影的主线,它包括:林泰对女儿林蒙蒙的父爱,童检对林泰先验版的恨,周律师对林氏父女的情感变化,普通人对这个案子的关注之情。无疑在这种父爱的大写特写之下,法律成了陪衬,甚至是反衬,因为法律要揪出杀人凶手并对之予以惩戒,法律这种目的的存在使得林泰对女儿涉嫌杀人的事实予以包庇和伪造证据。
  电影的主旨不是表现法与情的矛盾,目的不是突显法律的权威,而是彰显亲情伦理,相比之下,法律倒不近人情!从法制角度看,这个电影确实不太好,黑了法律人,庭审程序也有些混乱,利用别人心理套取口供,有不少败笔;从伦理角度看,主题还可以!
  谈完整体的评价之后,说说几个与法律有关的细节,希冀让法律这个“无力者”更有力。
  这部电影发生在峰州市,但它只不过是个代号而已。细心地观众会发现,这部电影是充满了港剧的味道。
  峰州市是中国大陆的一个虚拟城市,按道理法院布局应该符合大陆法系的特点。众所周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当今西方乃至全世界的主流法系。虽然二者在种种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尊崇市场经济、坚定法治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内涵是别无二致的。它们在法律文化的形式层面的差异源自二者哲学观的差异。大陆法系奉行理性主义,英美遵从经验主义,因此就诉讼模式上,大陆法系适用职权主义,由此建立了法官纠问式的庭审模式,法庭以法官为中心,审判以法官的调查为主导;英美法系适用当事人主义,由此建立了对抗式的庭审模式,法庭以当事人及其律师、代理人等辅助人为中心,审判以当事人及辅助人辩论为主导,法官只负责类似于主持人,并在各自的辩论中发现案件真相。
  诚然,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中级人民法院在器物文化层面做的很到位,比如法院大楼中间的国徽、法院大楼前的正义标准、法庭内合议庭席位、公诉人席位和辩护人席位都各就其位,以及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衣着。但是,即便法庭的形式做得如此贴切,可它在骨子里透露出了一种英美法系的精髓。
  第一,一般在大陆法庭上,法官不允许公诉人和辩护人随意在法庭上走动,双方一般都是坐着进行诉讼活动,甚至连站着的情况都很少见。可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童检和周律师都是走到被告人和证人身边去问话,这种风格与港剧中的法制剧很像。
  第二,就几个特殊的位置而言,首先,被告人的位置一般与合议庭正对,可这部电影中,被告人的位置;其次,陆的法庭有书记员及其桌位,但在这部电影中没有看到;最后,旁听席位的设置充满了港剧法治片的色彩,比如案件的公开程度、当然,电影里如此多的新闻媒体为报道案件,开着那么多闪光镜头,这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不太可能。
  第三,就法庭的装潢来看,大陆的法庭喜欢以白色为主色,法庭里显得特别亮堂,而香港那边的法庭喜欢以暗黄色为主色,法庭看来特别柔和。大陆的法庭喜欢在内室,一般没窗户,喜欢用照明灯保持采光,而香港的法庭虽然也在室内,也会用照明灯,但法庭一般有窗户,而且以木式的百叶窗为特色。看这部电影的法庭总是让我想起《算死草》中陈梦吉(周星驰饰)在英国在香港设置的法庭上为何欢辩论的场景。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一些败笔。电影中的庭审程序存在混乱,与大陆法庭有些不合。还有就是,童检和周律师虽然从传闻证据那里获得案件信息,在传闻证据的指引下激怒证人,利用证人的心理,使其承认自己才是该杀人案的凶手。这种利用口舌之辩和别人心理的伎俩,虽然有利于推进故事发展,也能吸引观众的兴趣,但这种重口供而不是实物证据的特色倒是与古代讼师的做法有点相同,这些在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审死官》和《算死草》以及宋世杰的《壮王宋世杰1、2》中都有反应,但它已被新刑诉法排除,也不符合现实。
  当然,这部电影是否存在检察官和律师的场景呢?这个确实有。首先,就黑检察官而言,电影一开头就告诉我们童检与林泰向来有隙,童检因为大学同学被林泰坑害,立志要找到证据将林泰绳之以法,但每次都因证据不足而败诉。由此童检琢磨出一个道理:林泰有钱,他可以用钱去买通被害人和证人,让原本有利于自己的证据通通失效。所以,一次次地失败增加了童检对林泰的恨,因为他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林泰就是个罪犯,自己的目的就是找到确凿证据让他原形毕露。也正是因为这种先验性的仇恨和罪犯观念,林泰成功地利用这种心理,伪造杀人现场,将自己扮演成杀人凶手,拍下视频,通过周律师之手把伪造的证据传到童检手里。其次,就黑律师而言,主要是三点。其一是让律师违背“诚实信用”的律师职业伦理,出卖当事人;其二是让律师制造舆论,操纵民意(诚如他们说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其三,在法庭上,律师相互配合,演戏加煽情地去影响法官量刑。
  当然,看问题角度可以多一些,心态可以更平和些,或许把电影中这些情景看作是对现实的一些披露,目的是让我们警醒。
  《全民目击》确实值得中国的全民目击,它的意义可以在“情——理——法”做上更进一步的引申。电影的主旨是张扬亲情,它的方式是让法律与亲情相悖,让法律向情感妥协,这是古代“情——理——法”冲突时,情凌驾于理法之上的传统观念。如果说情感是真善美的话,那么真善美必须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像柏拉图描绘人们美好未来的图景,而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如何去实现这种美好的图景,前者是真善美具有的精神内涵,后者是真善美具有形式外观。情是理法所要保障的,但对情的实现必须有合理的形式,那就是情必须是法律和天理之下的情。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法律对情理的考虑是在法律之内,具体到林蒙蒙案件,法律的人情味完全可以表现为定罪之后的量刑。
  电影的主题很好,但表达的方式却选错了,唯有把它从批判角度把它看成是对现实的再现,我想这个电影的意义才能突破伦理亲情的困境,走向更高的境界——让法律这个“无力者”有力,那样,我们的情、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自由才有保障。

吴琪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全民目击(2013)

又名:Silent Witness

上映日期:2013-09-13(中国大陆)片长:119分钟

主演:孙红雷 余男 郭富城 邓家佳 赵立新 佟丽娅 倪虹洁 陈思诚 

导演:非行 编剧:非行 Fei Xing

全民目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