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2-09

切尔卡瑟:《切尔卡瑟》


是一部乌克兰电影。2019年上映。讲的是2014年的那个混乱时期,俄罗斯收回了克里米亚,乌克兰很不爽,这种情绪当然也蔓延在军队中。切尔卡瑟号是乌克兰一艘普通的扫雷舰,和其它几艘军舰被俄罗斯封锁在多尼斯拉夫湖内,进退不得。其他军舰先后投降了。可切尔卡瑟号的舰长突发奇想,企图用鸡蛋碰石头,用舰上的水枪迎击俄罗斯的冲锋枪和手榴弹,直到最后一刻。显得很英勇也很愚蠢。

为了搞清楚2014年时的状况,看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并重新看了一遍1956年前苏联拍的电影《三百年前》。有了个初步的印象。在那部老电影中有一句话:“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奇怪的是,才过了三百年,乌克兰这个小兄弟就闹着要分家。“永远”也成了“暂时”。回顾历史,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属于斯拉夫民族,本来就是一家人。俄罗斯的发源地就在乌克兰的基辅。至于克里米亚,本来就是俄罗斯的,岛上的居民百分之九十是俄罗斯人。那是执政的赫鲁晓夫一时兴起,赠送给了乌克兰。所以这会乌克兰就以此为据,死活不还。且不说赫鲁晓夫本人就是个乌克兰人,有个私相授受的嫌疑。即便是当时的赠送,也是有个大前提,那就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更何况那里有个要命的军港: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是不可能放弃的。

再看前苏联,它一直是把乌克兰当做自己家庭的成员看待的。二战时期,为了保卫基辅,苏军损失了70万人。斯大林和朱可夫因此还大吵一架,朱可夫也为此丢了官。二战初期,苏联和德国同时进攻波兰,被西方斥责为“纳粹和共产主义相勾结的阴谋”。实际上,苏联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收回早先被波兰占领的西乌克兰。乌克兰不仅不领情,一直以来,在乌克兰一直涌动着一股民族主义的暗流。福赛斯的小说《魔鬼的抉择》中用不少篇幅描述了这个动向。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乌克兰都争先恐后的闹起了颜色革命,一个个政治小丑登上舞台。为了向西方献媚,将矛头对准俄罗斯。可一旦俄罗斯硬起来,这帮人就像是没头苍蝇,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倒霉的就是乌克兰的老百姓。

影片中,大部分场景都是切尔卡瑟号上水兵们的生活。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他们不了解,也不知道何去何从,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混日子。当舰长得知其它的舰船都投降了之后,对船员宣布:“我们要抵抗。”并让不愿意加入的人员站出来,这时候,我们看到大约一半的军官和水兵站了出来。走的人中,他们的理由是:“我母亲病了”。而留下的人中,理由则是因为要服从。真实的理由是,走的人不愿意白白送死,留下人是听天由命。

然后是正式开打。是一场规模不大,并不激烈如同网游一样的战斗。俄罗斯的小绿人乘坐橡皮艇在切尔卡瑟号周遭转几圈,扫雷艇上的水兵们拿起冲锋枪打几梭子。松井有话:“真正军人的不是。”到了晚上,小绿人攀上了舰艇,切尔卡瑟号的一干人等则把自己锁在船舱里,唱起了忧郁的歌曲。显得悲壮且无奈。这个结局是他们早就想到了的。

船员米沙和列夫是老乡。列夫为了搭救米沙,被俄罗斯士兵一枪打死。到了最后,米沙回到家乡,人们像对待英雄那样欢迎他。可是米沙始终不快乐。他问父亲:“为什么没有人提到列夫?”是啊,在复杂的大国博弈中,有多少如列夫这样的小人物无端送了命,可他们的行为有多少价值呢?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们呢?又有多少人的家园被毁?多少人的生活面临苦难?

看这个电影,很大的缘故是因为看了IMDb的评分很高。看了之后才明白,这个评分中有很多的意识形态因素。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他们想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残酷的现实总是要摧毁他们的这种希望,逼的人们和政客们一起去反对与自己不同的主义。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平静、自由的生活。

影片的摄影很美。情节太乱。人物性格的塑造很失败。

本人评分:4.0。


切尔卡瑟Черкаси(2019)

又名:Cherkasi / Cherkasy / Черкассы

上映日期:2019-07-16(敖德萨国际电影节) / 2020-02-22(乌克兰)片长:102分钟

主演:Evgeny Avdeenko Serhiy Detyuk  

导演:Timur Yashchenko 编剧:Robert Kvilman

切尔卡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