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篇会顺着剧情的发展而更新的影评。我会每一集都认真看。也会尽量客观的写出自己的感想。但是始终,我不想通过学习或者正在练习写作影评这件事而忘记我想要做的事情。

我很开心遇到这部剧。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一度很抗拒电视剧。不管是内地剧、港台剧还是美剧、英剧,日剧和韩剧。印象里,我追过的剧不多。最喜欢的台剧,目前是程又青李大仁。而杨丞琳、隋棠、罗志祥等人拿奖或提名的有人气的作品,我都没有看。因为我担心花太多时间在电视里面,不如直接找来剧本读好了。

但是,很显然,读剧本和直接看电视剧,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读过的第一本剧本是在书香节上买到的徐静蕾的《我和爸爸》。后来觉得挺失望。也许是因为重复地看同一部作品,有疲倦感。还因为故事里有太多消化不来。于是,这些曾经在心里悄悄地冒出来的想法,就这么慢慢的淡了下去。

是在看《来自星星的你》时,重新意识到电视剧里有特别的吸引着自己的东西。包括《听你》。也一样。

说白了。电视剧不过是还原了创作者脑袋里的想法。它可以在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添加上随性发挥的想像力。这个只是用文字就能堆砌出来的或者还原出来的理想世界,似乎也很有成就感。

我是渴望用创造力、想像力来达成自己的梦想的人。总觉得这个世界并不是自己已然看到的世界。有很多表面的事实,其实,掩埋着不为人知的真相。我想要找到真相。我想告诉你我读到的真相。这是我,一直期望可以去做的事。

所以。很开心遇到《匹诺曹》。

1

剧情是以电视台的问答比赛开始的。老师和同学们似乎对全校排名倒数第1的达布缺席的事情习以为常。然后,紧接着,大家便通过电视机这个小小的盒子知道了答案——达布,在比赛现场。

他们惊讶、惯性嘲笑和不屑的语言,似乎并不知道达布是经过了怎么的一轮考核才得以站上了比赛台上。这个时候的人们,被不对等的认知惯常地反向思考的问题是:他怎么会在那里,那会多丢脸。而不会想到从正确的逻辑来思考:啊,他还是能站在那里的啊。

因此,学校老师和熟识达布的同学们的反应,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具有戏剧张力的。

重复出现,并因此而影响了观感的梗是,电视台的副导演一再重复的:只有我这么以为吗?只有我这么以为啊。前前后后出现了至少四次吧。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出现的尴尬语句,究竟是剪辑没做对,还是导演的有意安排,还是除了这个梗没有别的设定,还是用这样的方法说明了黄乔东对节目导演工作的无趣感?

我宁愿相信是最后一个答案。恰好应和着他在第七集中对达布说的一番话。

2

剧情一直在插播。而且是长段长段的插播。因此在虽然觉得讲故事的方式很紧凑,但似乎还是插播得有点牵强了。

于是,便知道了很多答案。似乎也是为了后续的剧情在做铺垫。

比如知道了说谎的人是谁。宋车玉的记者操守问题。匹诺曹患者的证词可信度。媒体对事故的肆意传播导致激发民愤。等等情况,逐一袒露。

中间有黄乔东与当时他的主管的对话是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事实未查明之前,不要进行任何的妄断,只报道事实。否则愤怒会波及到无辜的人。”
而宋车玉则说,“比起事实,观众们更想看到的是事情的影响力,应当追求或创造话题中心。”

3

达布与老师的那场争执,很精彩。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很自然的质问,很自然的证据,其实是,无理取闹。

为了证明自己有多正确,而不相信真相,或者是否认真相。这样的心理或者做法,是该多让人对“人性”一词抱有多大的质疑?

“为什么是传闻的当事人,就得奋力为自己解释呢?”

迄今为止,我也不明白。

4

他说:记者应该报道事实,与前辈有什么关系。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做的话,这个世界往好的方向,应该速度会更快些。
只是可惜,说着这样的话的他,在那位他的前辈面前,反而变了另外一种姿态。
也许,这本来也是我们一直存在的姿态,现实里。

母女分开多年后的见面。母亲,是非常冷血的演绎。为了宣传提升自己服务的电视台的业绩而重新找回女儿的她,实在是本性难移的让人觉得难堪。是一种不屑和惊诧。

这世上,会有这样的母亲吗?

5

“匹诺曹和记者都应该明白,人们会无条件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他们应该明白自己所说的话比其他人的杀伤力更强。他们应该谨慎再谨慎才对。他们错就错在,他们并不懂得这一点。”
“不顾对错就肆无忌惮地乱说话的人,如果当了记者会有多么危险,不管自己的话有多大份量,就信口胡说的人是多么可怕。”

“真相就像碎片,从来没有让我们知道过。从来不肯让我们看到完整的面目。
“当我们找到的东西不是真相时,真相会向我们发出琐碎而细微的信号。”
“那就是怀疑。”
“在打消怀疑的那一刻,真正的真相就会隐身消失。”

在第7集,老爷子的慰心之言,是鼓励,也是答案:
“不知道害怕还要往前冲,那才可怕。知道了再往前冲,就不可怕了。”

的确是。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底限在哪里,自己的力量去到哪里,只会冲动、或者一意孤行、或是为业绩等等而服务,那即将失去的,将是正确的、清楚的判断,也将迷失自己的本来的职业操守。

这里讲的,其实就是媒体人对待同一职业不同态度。

6

第8集。我以为会一直平淡到最后。被女二的误解。兄弟相认,却因为职业问题相诋触。惟一觉得有点小快乐的,是达布的老大黄乔东对达布拿到哥哥联系电话的可爱想像。

其他关于“记者”的一职的争论、父母辈对于子女比别人优先出镜的喜悦心情、还有崔仁荷的老大对她们怒吼的那一段,虽然平常,似乎无新意,看似是真实的呈现,实际上却是在提醒:看呐,当你的观点有不同,当你意识到你的这种不同可能造成不一样的结果,你还觉得一开始的坚持是对的吗?

达布的哥哥,是个悲情角色吧。小时候,因为家教较好,心地一直善良。可是,恨,该是多可怕的东西。十三年的时间都消化不了的记怨,只能让他走上不归路。

所以。到这一集的最后几分钟的场景里,河在明的选择,突然的就冒出了眼泪。觉得好难过,心里有痛感。

因为一场救了某个孩子的车祸而出现在医院里,出现在新闻里的他,在第9集,会有什么不同的境况出现呢?达布,愿意公开他的身份了吗?这是最想知道的答案。

另外,当慢慢的因为剧情的更迭而了解记者这个职业,以及缘自这个职业的需要而对社会事件的思考的方式之后,我还想知道,接下来我还能收获哪一样的、不同的观点?

期待着。正如仁荷说,不会打嗝了,因为被说服了。

7

我想说,在第9集,我读到各种惊险,各种引爆点。是那种火快要被点燃,火苗却突地又隐了下去。是如同波浪线一样此起彼伏的节奏。根本来不及思考,连停顿一下下休息,都怕会错过什么似的。错过主演的表情的演绎,也许会是个遗憾。错过台词,却万万不愿。

所以怎么办呢?以前做一件事情总是三心二意,尤其是在看视频的时候更加容易三心二意的自己,只好很认真的盯着屏幕,直到真相在仁荷面前揭露的时候,才意识到是不是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剪辑得真是紧凑啊!

关于媒体工作者。有点像个人的口舌。对同一样事儿,可以断章取义、可以横加指责,可以胡编乱造,当然,也可以说出真相。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综艺台的风气,觉得把智商都拉低了,可是偶尔看看又没觉得具体是哪里不对。新闻台,曾经只看凤凰,后来连凤凰也不看。报纸,曾经只看新快报、南都,后来它们也不再看。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追综溯源,大概是因为2008年四川地震过度煽情的报道。是因为它发生之后,开始对所有的新闻媒体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旁观。

少了很多的因为鼓动、宣传、煽情而引起的纷争。至少,身边若有谁谈论起这些事情,慢慢地学会,只听、不发表意见,或者只是一句,“哦,这样,我不知道”。不在其间加以个人判断的色彩。也不采纳辗转而来的新闻做为真实的凭据。

最终成为了这样的旁观者。我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然而,我看到剧里的兄弟俩都被有意无意地卷入到媒体圈自行衍生的风波里。他们可以把那些因为他们的职业素养、职业判断,针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以他们的讲故事的框架为根本,加以各种不具有可信度的表述,以及未经许可的给予宣扬。我相信,这仍然会是现今的媒体工作者采用的工作手段。即使曾经被自我质疑与不妥协过,也仍然会存在于这个圈子里。

仅仅因为,曾经凭藉这样的手段,获取过利益。或者,获得过一定程度的满足感。

“新闻是可以加工的。”
“新闻包装。”
由此可以推断,记者,是可能导演一场戏的。把别人的人生,当成一场不存在于现实的戏剧来演出,是如何的玩弄于掌心的态度啊?!

对这一集,我只想说,媒体真可怕,媒体的力量真可怕。人,真可怕。

想起道明寺的一句“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已经被别人毁掉或中断的人生,一句“道歉”、“真心的道歉”、宋部长脸上依旧“面无表情的道歉”,有用吗?

没有用。人生果然有可能是,“一步错,步步错”。

惟一开心的是,YGN的局长依旧做着该做的新闻工作,没有因为被推至社会新闻的热点而乱了自己步脚。这需要何等的能耐与欣慰。

为此,道谢。

8

峰回路转的一集。狠刮耳光、理顺三观的一集。

“用区区十分钟来判断一个人,是危险的。”的确。可这世界总是以第一印像来定义一个人。

一只鞋子,让仁荷想起了什么,然后去确定心里的疑问。本来对母亲大人的美好的期许与想像,便都败给了现实。

她是对的。“不要顾虑是我的妈妈。你该追究什么就追究什么。”这样的纯粹而坚定的勇气,即使在达布的身上,都未曾寻得。

只有仁荷有。像,已然经历过世事,却仍旧清楚正确的选择是什么的,孩子的眼睛。

所以,即使是自己的母亲,她也选择了站在正义的那一边,没有一丝的犹豫。而达布是犹豫的,在面对哥哥可能犯了错的事实面前——其实他和黄乔东都知道,哥哥已经脱不了干系——他却仍然选择了隐瞒。

“不是认为你对,而是等待。”
“真相不会因为你掩盖而消失。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真相都一定会大白于世的。”

“不论是美丽还是丑恶,都要睁开眼看清事实。这才是记者。”这或许,是对“记者”一职,比较直白的解释。

那段长长的反诘,经由身为匹诺曹的仁荷愤然道出,接下来是一场长长的沉默。台下是安静的、反思的沉默。台上是讶异的、惊怔的无言以对。

每个场景都应对几句台词或剧中角色的人生感悟。是一次又一次的、肆意的重复着朴编的价值观,并试图借此来改变一点什么。

正如别的影评里写到的朴编的这次的剧本事件、人物设定的用心,以及与真实事件的重合之处,也真诚的希望真的能改变一点点,或是,引起一点点对现况的反思,也是一种微弱但起眼的进步。

9

细节,往小的讲,体现着一个人的某个不引人注意的方面。往大了讲,却可能是支撑着这个人一直从艰难岁月走来的力量——比如,在明的细心。

在明不仅仅是聪明的。他的细心也不仅仅是表现在对弟弟的不信任,与不得不进行的试探。他表现在第10集瞬即便意识到被徐凡潮追尾,也表现在第11集,他借过河明的笔,先试了试笔能不能写出墨水来,再仔细给粉丝签名。他在试笔墨的时候,还不忘向河明抱歉的一笑。

有时,我也不太分得清,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决定了这个人身上的特有的特质——可以是因为被(宋车玉)欺瞒过的对这个社会的不信任、可以是一个人生活惯了增添了对他人的敏感度、也可以仅仅是他对待这些事情所抱持的认真和用心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呢?至少表现出了他敏感而细腻的内心。

这一集,是一场转折。一场,像是一个沙盘画,一只手扫过,之前的作品全盘皆沙,粒粒落下。然后,听到沙盘画画师站在他的作品旁边,信心满满而略带狡黠的说,“让我们重新开始期待接下来的故事吧。”

前十集里一路幸福走来的仁荷河明要进入纠心的情侣戏码了吧。哥哥再出场个一集或半集该去过过牢狱生活了吧。爷爷会知道很多真相了吧,他还是那个对喝过醉酒的仁荷说“为什么喝了那么多,有什么伤心事吗”和对隐瞒真相多年的河明说“不要顾忌我,做你真实的自己”的暖心的爷爷吗?那个一直在试图阻挠他们的爱情的大叔,这回又该是什么表情呢?怎么会心底深深地觉得是难过与悲伤,完全没有因为这个好像是本来期待的结果落空后释然轻松的感觉?

两大电视台的老大,他们都是知道宋车玉的为人与报道风格的吧?当从仁荷在讲座上敢于直言开始,他们是否意识到有些事情只能因她而发生?当河明的身份曝光,河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困局?继续让13年前的新闻事故发酵吗?

虽然不知道12集会讲什么,可是又知道有很多问题未有编剧所给出的解答。期待,总是好的。尤其是一部,越来越明确,是剧情在吸引着观众,而不再只是出于明星效应的作品。

11集里,最印像深刻的不过是,当仁荷在讲座过后回到办公室,她的老大对她说出的两个关键字:心直口快、敢于评判前辈的记者精神——终于在宋车玉的面前,他不再隐瞒自己的新闻追求与新闻底线。

是的。总该让你知道,我更相信的是什么。

10

也许先需要回答的是一个网友提出的问题。他说,“不明白哥哥以举报人的身份何以试探出弟弟具有报仇的资格?”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解释会比较合理:哥哥更想看看多年未曾相逢的弟弟在“记者”这一职上是否具有担当的能力或资格。他相信的或许是他对弟弟的本质的判断,而这个本质决定了他是否会去实践“报仇”这件事。

这个本质应该是:面对困局不慌乱、敢舍弃、不走歪路,以及,对承诺的重视。“让她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记者”这句话由在明说出,便是答案。

“奇河明”这个名字由达布在报道时坚定说出,便意味着一枚重磅消息的回归。

大叔怔愣的手,滚落了的橙子,爷爷的“怎么不是崔达布?奇河明?”哥哥在明因为英雄事迹 而被广泛报道的同时,铺垫了以河明身份回归社会的达布,所需要面对的众人的目光与立场。

“在我眼里,不论你有什么故事都没关系。
住在这里,让你那么难受吗?
如果要找回名字,就要请爸爸放弃对我的领养。
怎么能这么轻易地就说出这话呢?”

这一场的难过,几乎是超出预期的。

而本来对选题事件一直愤愤不平的女二,也终于说出了一句能摆上台面的话:(某个事件)也许对我们(记者)来说只是选题,对(牵涉其中的)别人来说却是人生。

什么叫舆论的威力?这个,就是。

关于男女主的爱情,虽然着墨不多。但俩人的对彼此的了解与发自心底的保护,已然是答案了吧。

这一集的片尾部分。看到在明心无挂碍的样子,真好。看到他略带担心地说着“律师先生”时,觉得他回到一开始编剧对“在明”的人物设定。真好。

11

13至15集。

事件在15集几乎说出了70%的真相。接下来的5集,是专门来解析跟幕后被隐藏的国会议员和百货公司会长的斗智斗勇的全过程吗?

“我原本也想像你那样断了联系,断了感情,但不想像你那样没大没小,就找到这里来了。”
“不要饿着,不要舍不得烧气,炉烧热点。”
老人走到窗边看看,又在地板上坐下来测试温度,不忘问房间供暧方式,不忘多加嘱咐。
是心里一直挂念的表达。

新闻可以利用,情感可以利用。被煽动的民愤,站在谁的那一边,就意味着谁是胜利者吗?
这是写在观剧笔记上的问题。

“我做了记者应该做的事情,这是13年前,你应该要做的事情。我有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即使你说的是真的也没有人相信你呢?为什么连你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呢?你是记者吗?我之后会继续问你这个问题。还有,直到听到答案为止。”

“道歉要对着当事人说,如果对别人说,就是没用的自责。”
这句话,对于我而言,几乎是震惊的一怔。从来没有意识过,自责是没用的。原来,当一件事没有被真正解决,它便意味着没用。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事情,或试图用其他的方式来抒化,都等同于没用。

于是,下一个镜头,看到达布的难过。喝过酒的他,开始将心底的话掏空出来,对哥哥的抱歉,对养父一家的想念,对仁荷的爱意,一一展现。

不知这算不算铺垫。或许,只是用以表达此刻内心与现实的错位。

当宋车玉说出“说出毫无逻辑的质问”时,电视机前的我们大概都笑了。然后也想起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不知为何倔强至极的他们的嘴角的微颤与眼色的无神。

“不会再像13年前那样,无力地失去一个人了。”
“你试图改变的事情走向,一定会扭转回正轨。”
新闻事故背后的真相,因为被有方向的追查、被有力度的质疑、被时间的推移,开始一步步水落石出。

“不要被没有证实的新闻所迷惑,也不要混淆了本质。在(火灾事故专家的)结论出来之前,不要预测,只报道事实。”
这是重复了第二次的台词。也是再次强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所在。

爱情是藏不住的。拒绝不了的。所以,它是该是怎样,就应该让它是怎样。

下一集,他们的爱情,应该是光天化日下的温煦阳光吧。

12

必须得首先承认的一点是,我对这个世界仍然有太多的信任与信赖。仍然无法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各种利益争夺,各种自欺欺人的行径,各种根本无法摆上台面的假性情,各种自以为美好的矫情——为什么不可以是真实的模样呢?为什么不相信真相的力量呢?为什么总是舍远求近呢?这样,真的,就对了吗?

“真相不会因为你掩盖而消失。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真相都一定会大白于世的。”

黄乔东曾经这么说。他一直在反思13年前的自己,也一直在自责。他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也知道不能做到什么。甚至,他清楚地意识到,新闻的底限,便应当是真相本身。这一点,不管身在其中的当事人,多么费尽心机,仍然无力挽回。

所以。第16集,不再是以往的紧凑、温情,反而是直直白白地把关键点一一道出,不再隐瞒,也不做隐瞒。真不像是拍一部电视剧。就好像是剧情快要走到了尾声,现在可以顺着大家的判断来一一验正的样子。

但无论如何,结尾部分发现,奇浩尚一家的灾难竟是由两个各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女人着手造成。这该是多么杯具的一个答案。

幸好,这个世界是往好里去的。

13

内部举报者。是在第17集里,无法绕开的字眼,不可避免的想起美国的已逃亡俄罗斯的某位人士。

知道了真相的河明,聪明地选择了把资料交回给当事人宋车玉部长。因为他知道,她也是受害者之一。被屈服之前的她,也曾是个热血的记者。因为这个热血,可以被尊称为记者。所以,他选择了去相信这个参与过破坏他的家庭的,害死了他的父母的这个人。

究竟是怎么的一种底气,一种敢于赌注的魄力,才换来对她的全然几乎是百分百的信任?或者,仅仅是为了那可能的1%?

宋车玉,在17集的片尾说的那句“羞愧脸红得让人心烦”已经说出了她仍旧忐忑、但却已然明确倾斜往正义一方的内心的天平。

一切,似乎是往着仁荷所认定的世界里去的。她不用放弃记者工作,她的妈妈将为她做错的事情,负上责任。

插曲部分,公开了仁荷父亲的前半辈子以及为什么他的另一半是宋车玉的原因。仅仅因为,他也曾是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士啊。

我喜欢有爷爷出现的每一场戏。

至于男二,镜头在他的手机那边停留了几秒。应当下一集,很有戏。

14

18-19集。依旧紧凑、直刺刺的剧情。依旧是猜对了一半、猜不对另一半的剧情。好像在观众的思维范畴,却又能巧妙又自然地在这些惯常推算出来的剧情发展中,添加进一点点的新意。

如果,这算是朴编的出其不意之处。

有人说,不知从何时起,就不再看匹诺曹。因为觉得这都是想一想、稍做一下推算和猜测就能得出的结局。已经看得到结局的电视剧,还有什么吸引力,还怎么可能会有觉得好奇又特别的地方呢?

然而,一直把这部剧过完,并不是因为男女主的颜值的原因,而是因为这部剧与其他剧的剧情设置与所要讲述的故事人生大道理的不同之处。

用直白的方式来拍一部电视剧作品,显然是一个很勇敢的尝试。是在尝试,还有多少人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思考一部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以及,人的那颗悸动不安的心,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来?“任性”这个词最近用得有点多,但朴编与导演,却真的任性了一回——如果我们不走现在设定好的寻常路,改为走“我们认为可行的”、也是“应当的正路”的话,那么,这个市场会给我们什么反应呢?

所以,即使是已经知道结局的剧情,还是看了下去。

看宋车玉终于因为良心的谴责而开始反击会长。看她和老大步步为营的教仁荷等人破局。看会长的自大与不以为然,终于落得一个收不了局面的下场。看男二为了阻止自己的母亲大人一错再错,而宁愿顶替所有罪责——其实是逼迫,更甚于自首本身。这个剧情的设定,想起了某位高官和他的法律界很有名气的、却借助权力而杀害了一位国际友人的妻子的那个真实事件。而他们的孩子,却没有任何如男二所呈现的担当。或许,新闻的重点,毕竟不在于他对于父母亲所做的事情的反应、理解等等,而在于,新闻记者是否真实的还原了事情的真相。所以,从现有的新闻去分析或者认定那个姓BO的孩子没有应有的担当的推理,也是不正确的。

回到剧情里,所惟一能推算的结局,毕竟还是:邪不胜正。

PS:老大是什么时候喜欢上尹记者的?

15

剧情几近没有任何的转折。就算最后对仁荷达布的爱情还设了一个“爷爷不同意”的阻碍——但观众们一定会知道,爷爷啊,一定不会是他们所以为的那个样子的吧。他一定是会为了河明着想的啊。

结局就是这样的。

最后还不忘公开老大与尹记者的往来后幕。原来,“黄乔东”这三个字就是尹记者的通关密码啊。

那些激动人心的平常字句,就不一一记述了。这一集利用台词的形式重复兼具强调的意味,表达的,其实是朴编和导演对这个社会所抱有的眼光。

世界不会往坏里的。真相不管你承不承认,都会水落石出的。否认事实的那些日子,以及换来的东西,都是不会长久的。

一切,都会归位的。

PS:谢谢《匹诺曹》每晚的陪伴。从下周开始,正式进入英语的学习阶段。祝福大家都能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坚持着、努力着。

【完】

匹诺曹피노키오(2014)

又名:皮诺丘 / 皮耶诺 / Pinocchio

主演:李钟硕 朴信惠 金英光 李侑菲 李必模 闵成旭 姜信日 赵德 

导演:赵秀沅 申承佑 编剧:朴慧莲 Hye-ryun Park

匹诺曹的影评

Sparks
Sparks •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