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5-28

女巫:一部像论文的电影


电影的故事第10篇
2018年5月10日

女巫
Häxan(1922)
本杰明·克里斯滕森

电影史是流动的历史,它在持续变动中,它不是被海潮冲到岸边上,晒干固化的泥土,相反它输出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是涌动的海浪本身。
就像15年,亚洲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釜山电影节20周年之际,邀请了73名导演、学者、影评人评选出了亚洲百大电影、十佳导演榜单。在这一份票选出的“电影史”里,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史绕不开的“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影响力在持续的衰弱。
这当然也不是盖棺定论的,事实上正是榜单涌现出的某种“新鲜感”,让我们确认电影史仍然在演进,而这永远值得欣喜。
前文提到瑞典学派在维克多·斯约斯特罗姆拍完《幽灵马车》后,开始纷纷奔赴好莱坞发展,瑞典电影生产即将陷入完全的停顿危机中。到好莱坞进一步统治世界(或许德国暂时还能幸免)的1923年前,是两位丹麦导演还在为瑞典电影公司输出作品。

这两位导演一位是此后将产生非常重要影响的卡尔·西奥多·德莱叶,另一位则是本篇的主角本杰明·克里斯滕森。事实上,丹麦电影的兴盛在时间节点上还要早于邻国瑞典。
丹麦电影在20世纪开始的头一个十年,就贡献了电影史上第一个享有国际性声誉的电影明星阿斯泰·尼尔森(美国女演员弗洛伦斯·劳伦斯更早,但影响力相对局限于美国本土)。她主演的那些一系列和现实无关的,遭受“命中注定”的飞来横祸后,却仍能性感得偏偏起舞的电影,被乔治·萨杜尔“尖酸刻薄”的称为:给未来的好莱坞电影描绘了一个轮廓,并给它提供了两个不可缺少的附带物,荡妇和接吻。


克里斯滕森是在这样的丹麦电影环境中起步的,但他在1913年就拍摄出了《神秘的X》以示和主流丹麦电影的截然不同,这部电影在打光上具有非凡的创意,它在光线上的好处将延续到克里斯滕森之后的若干作品中,成为他的标志之一。


他也仿佛提前预察到丹麦电影内涵的中空,将导致它的衰落(1928年丹麦全国整年只生产了一部电影!)。克里斯滕森比德莱叶搬到斯德哥尔摩早了好几年。他“逃离”丹麦,到达瑞典时,尚未找到自己道路的瑞典学派还在深受丹麦电影的影响。而当瑞典学派准备越洋进军好莱坞,欧洲“陷落”时,克里斯滕森仍在瑞典为北欧电影正名。
正名之作就是这部1922年制作完成的《女巫》。这一年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完成了被称作“纪录片起源”的《北方的纳努克》。弗拉哈迪让因纽特人纳努克(真名实为阿拉卡利亚拉克)重演原始的捕猎的方式(这种捕猎方式已经被因纽特人淘汰,此片也因搬演和造假充满了争议)。《女巫》里,克里斯滕森则让演员“复原”了中世纪那些骇人听闻的场面:宗教裁判所对女巫的刑讯逼供,婴儿被丢下油锅,亲吻撒旦的屁股、女巫背着丈夫和魔鬼的幽会。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些画面在上世纪20年代对观众的冲击。事实上在很多国家确实也遭遇了禁映,美国观众要等到1928年才能看到。克里斯滕森当然也有所收敛,没一心执迷于塑造吓跑观众的恐怖场景。电影共分为七段展开,以“论文”的方式讲述他关于中世纪女巫”生存报告”的调查。如果太过于惊悚,恐怕绝大多数观众是看不完电影的。
而这得益于《女巫》很好的继承了《神秘的X》里创新性的打光,克里斯滕森使用照明在很多场景中配合夸张的化妆、造型创造了一种介于滑稽与惊悚间,奇异的观感。

称《女巫》以论文似方式展开,一点所言不虚。这也是自电影诞生以来,以如此详实、复杂的结构承担起某种“科普”作用的影像,或许还可以称它为第一部构思缜密的科教片。

七个章节的影片,按主题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前三章概述了早期人类的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于女巫的想象与认知。电影里穿插了不少木版画的物证来证实女巫的魔力与罪行:骑扫把飞行(难免会对比的想到几月前刚被星球大战反超,影史第二卖座的系列电影中骑扫把的哈利波特们),为老女人制作春药来控制鲜肉,烧毁城市。而魔力的来源当然来源于魔鬼。
彼时人们对魔鬼与地狱的恐惧到达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很多年前读某位基督徒作家的著作时,他还谈到哪怕进入清教徒时代,牧师在教堂讲述人全然败坏的罪性,上帝圣洁的怒气与魔鬼、地狱的可怖时,许多听众仍恐惧不已,从拥挤的教堂夺窗而逃。中世纪这种恐惧只会更甚。
中间三个章节以前面的社会环境论述为基础,讲述了女巫在那个时代如何被指认,被“专制”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家人因为家中成员患病,怀疑是女巫作祟,恰好有一名老妇人上门乞讨,这家人便诬告老妇人为女巫,宗教裁判所接管后,对其进行威逼利诱、摆出严刑逼供的架势。妇人被迫承认罪状,还连带把一些平时欺辱她的人都拉下水,诬陷这些人为其同伙(虽无此宗教背景,但中国人对这一套故事应该会感同身受)。
围绕这个故事,还补充了其他两例例证:一些长年禁欲苦行的年轻修士和女子仅有一点肢体接触后,欲火焚身,也被年长的修士断定是女巫施法的结果。另一例则是修女的发疯常常引得修道院同伴的惊慌,大家常常供认是魔鬼引诱、胁迫的后果。
这三章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最大的惊喜无疑是发现老妇人无可奈何认罪的过程,特写镜头的运用以及老妇人的神情像极在它六年后诞生的《圣女贞德蒙难记》里,贞德流泪的影史经典场景。毫无疑问,克里斯滕森启迪了他的丹麦同胞德莱叶。贡布里希曾谈到,艺术形式的发展不是将原创性的图像加以奴隶般的拷贝,而是对在他之前的原创图像加以“修改”而进行的。艺术家会根据现有的新技术,改变讲故事的方式,并对政治概念、情感走向等进行调整。克里斯滕森原创,和德莱叶的改写,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经典的范例。


电影的第七章,也是最后一章,是对之前讲述的悲惨故事的分析与总结。导演用了一些现代科学病例来佐证悲剧的原因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迷信和缺乏宽容导致的。克里斯滕森引用数据称中世纪被宗教裁判所处以极刑的女巫高达800万,这个数字如今看来恐怕是很大的谬误。
就我阅读到的资料,近20年以托马斯·马登为代表的历史研究事实表明,宗教裁判事务所处以极刑的人数数量远远低于世俗法庭,甚至很多"聪明”的罪犯会故意做出亵渎言行(或者承认自己会巫术),好使自己脱离世俗法庭而被移交到宗教法庭。马登据此说“宗教裁判所拯救了许多无辜(甚至不那么无辜的)的人,他们本来可能是世俗领土或是暴民统治的牺牲品”。真有趣,这是和电影几乎截然不同的论述。
不过这没什么大不了,当电影乘装“内容”时,就难免会遇到犯错的情形,都按“言多必失”的规训来生活,都拍些“零观念”的电影,我们就不会看电影了。
克里斯滕森拍完这部像论文的电影《女巫》后,先去了柏林当了一阵演员,然后也像多数杰出的欧洲导演一样,远赴好莱坞,它在好莱坞只导出了几部平庸的作品。这一再的提示我们,好莱坞不再是洛杉矶郊外的无名小村,它统治世界的时代来临了。


第2节 早期电影的叙事功能(1903-1918)
1卡比利亚 Cabiria(1914),乔瓦尼·帕斯特洛纳
2党同伐异 Intolerance(1916),D·W·格里菲斯
3幽灵马车Körkarlen(1921),维克多·斯约斯特罗姆
4女巫Häxan(1922),本杰明·克里斯滕森
董肥楽影像观 · 微信号:hickokjeans



女巫Häxan(1922)

又名:女妖 / 历代的巫术 / The Witches / Witchcraft Through the Ages

上映日期:1922-09-18片长:87分钟

主演:Maren Pedersen 克拉拉·庞特皮单 埃利特·皮奥 

导演:本杰明·克里斯滕森 编剧:Benjamin Christe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