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剧透,但好像也没啥影响。
“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东北往事在澳门。”
在电影《逆鳞》的豆瓣条目下,最高赞的一条短评是这么说的。
相比较来说,这还是情绪比较稳定的观众。脾气稍微爆一些的,画风就是这样的:“看完马上来评论啦,喜剧天王就是喜剧天王,真给爷气笑了,期待《逆鳞》拍续集《逆蝶》《逆马》。”(这个谐音梗会扣钱吗?)
很多人在归结《逆鳞》失利的原因时,习惯性地从演员身上找毛病。
比如觉着沈腾为了蜕去喜感,刻意端着去表演,或是认为张雨绮的表演太呆板等等。虽然不能说这些批评全都是错的,但它们确实没能抓住《逆鳞》被诟病成烂片的根本原因,那就是——
《逆鳞》的剧作出了问题。
先大致说下《逆鳞》主要的故事、人物和情节。
故事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早的地点在东北,主角尊非(沈腾 饰)一出场时是个拳击手。某天他去打一场比赛,赛前有人付一大笔钱,让他上台就输。
可收了钱的尊非并没有那么干,而是第一回合就把对手给干趴下了。原来是澳门那边有个富商开了一盘数额更大的赌局,赌的内容就是尊非能在一分钟内干倒对手,而尊非也再这盘赌局上下了注。
比赛结束后,尊非带着几个小弟远赴澳门,想靠律师身份洗白不成,阴差阳错替黑帮大佬黄朝晋(高捷 饰)挡了一刀,就在他手底下摸爬滚打,成了道上没人敢惹的双花红棍,同时也是黄朝晋社团里的二把手。
这个二把手除了负责社团里的脏活,还被大佬安排了另外一个差事:监视黄朝晋的情妇,也就是社团大嫂苏笑(张雨绮 饰),看她是否给大哥戴了绿帽子。可黄朝晋不知道的是,尊非早就监守自盗,跟苏笑厮混在了一起。
就在俩人准备私奔的当口,大佬黄朝晋拿下一条赌船,想趁机再大赚一笔,就让尊非来替他操盘。就这样,前脚还在跟大嫂山盟海誓的尊非,后脚就以怕丢人为借口,转头上了赌船,说要弄到一大笔钱之后,再跟苏笑携手归隐。
人算不如天算,警察赶在尊非大赚一笔之前,缴获了这艘赌船,同时黄朝晋也发现了尊非和苏笑的秘密,这让尊非成了黑白两道都围猎的对象。结果让观众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一番生死决杀之后,搞不清跟尊非是敌是友的耀武(刘欢 饰),在本要干掉尊非的时候,却选择了跟黄朝晋同归于尽。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这之前,黄朝晋就已经选择成全了尊非和苏笑……
从剧作上来看,《逆鳞》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尊非这个人物给写失败了。
比如第一次出场,他收了黑钱却又违约,在澳门富商的赌局上买自己赢。这让尊非在精明善变之外,更多给人的是自私自利的观感。还有他觊觎大佬的女人,并不是剧作能用纯洁的爱情就可以弥盖过去的,更何况即便是在这份爱情里,他也并没有表现出那种豁出一切、奋力争取的勇敢劲来,这更强化了他在道德上的欠缺。
并不是说,电影里的主角就不能自私,故事中的二把手不能爱上大嫂。
而是说,剧作不能把人物性格上的缺陷,与道德上的崩坏混为一谈。
黑帮电影里不乏觊觎大嫂、自私冷酷的二弟。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要么是不得好死的反派,比如《古惑仔之胜者为王》里欺凌山鸡老婆的张耀扬,或《低俗小说》里的约翰·特拉沃尔塔。
要么他们是主角,剧本会为他们扫清道德上的障碍。比如《古惑仔之猛龙过江》里的山鸡(陈小春 饰),生性好色的他与其说是主动追求雷公的情妇丁瑶(邱淑贞 饰),不如说是丁瑶包藏祸心设计勾引,而且雷公为了更大的社团利益,主动把丁瑶出让给山鸡。
也就是说,在黑帮电影里,如果二弟是绝对男主,那他贪图大嫂的举动,一定不能在道义上授人以柄。而《逆鳞》中的尊非,却刚好踩在这条红线上。从潜意识的接受层面来说,这就让观众没有代入其中的正义性与合理性。
观众可以接受性格上有瑕疵的主角,却不能接受道德上有缺陷的英雄。
一旦这种主动为之的道德污点被坐实,那么即便剧作特意安排了尊非本能般地替黄朝晋挡刀,也无法撕掉观众在情感上给这个人贴下的否定标签。
更何况,这种与第一场戏里的人物性格冲突巨大的改变,根本不符合让角色在底层逻辑上保持一致性的基本原则。它更像是一次弄巧成拙的拨乱反正,非但没能洗白这个角色的道德缺陷,甚至从剧情发展上给观众留下一个胡编乱造的印象。
类似尊非这样的人物建构失当,还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其他主要角色身上。
比如黄朝晋,在揭穿尊非与苏笑的“奸情”后,这个始终都把“给我弄死他”挂在嘴边的黑帮大佬,居然在看到尊非割腕喝血、苏笑痛哭流涕时,主动放了苏笑、成全俩人。
黑帮电影很常见,恋爱脑到宁愿戴绿帽子的黑帮大佬却不常见。
还有苏笑。作为黑帮电影里为数不多主动向二弟示好的大嫂,剧作在构建这个人物时,同样没能在性格和道义上,给她营造足够博取观众同情的细节。
以至于观众既没看清她的人生困境,也没感受到她到底爱谁更多。
人物建构失当的结果,就是《逆鳞》在剧作上对主题表达的混乱。
对《逆鳞》来说,它想要表达的主题,应该是人在命运前的身不由己。这就能理解,为什么《逆鳞》在观感上要比沈腾主演的那些喜剧更沉郁和悲情,也就能理解剧作为什么会安排尊非的结局,是让他驾车冲出爆炸圈、微笑着死在海边的车里。
但内心想要表达的,和现实表达出来的,并不见得是一回事。很多时候,想要的和得到的,可能是南辕北辙甚至是适得其反的。
《逆鳞》就是如此。因为人物塑造时在道德上普遍存在缺陷,而且性格上又没能做出更大的正向弥补,导致它的主题没有它预想得那么悲壮,反而让它变得更像是一个失败男人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凄惨人生进行了一次美颜式回顾。
作为观众,我们得到的故事主线其实是这样的:一个男人靠自以为是的聪明为生,在老家待不下去跑路到澳门后被命运推搡着成了社团二把手,不仅小弟崇拜他,连大佬的女人都五年来如一日地爱着他;最后他不爱江山爱美人,为大嫂跟大哥决裂,并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同时赢得了大哥和大嫂的尊敬。
说白了,这个主题在剧作上的自我感动程度,丝毫不亚于尊非在海边死去时,还要面带微笑的矫情和做作。
《逆鳞》之所以会从人物建构到主题表达出现严重的失算,归根结底还是在剧作上出现了问题。
为了帮更多对剧作感兴趣的小伙伴,在这个问题上得到精进,我们特意邀请韩佳彤老师,开设了《剧作结构专题课》。
韩佳彤老师是北京菡笔生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制片人和编剧,同时也是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影视编导专业学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专业硕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艺术创作理论专业博士,在剧本创作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
这门课将在10月10日正式开授,中意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作者丨毛头
所见即所想。
排版丨pelyliu
责任编辑丨Tony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