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说了晚安关掉视频,我起床洗漱准备出门,波士顿日上三竿,北京夜深人渐入眠,当然,你的黑夜是我的白天。所以看到中文名字的时候,我就已经对这部纪录片有了好感, 我曾经也用这句话形容自己和国内亲人好友的距离,如今这句话却有了更深的含义。
《你的白天是我的黑夜》这部影片被称作‘hybrid-documentary’,也就是用故事片的手法拍摄了一部带有表演性质的纪录片,至于到底能不能归类于纪录片,有待讨论,但这却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创作手法,而且不得不承认,兼具了纪录片的代入感和剧情片的观赏性,精彩好看。《你》讲述了在90年代通过非法移民途径进入美国的华人群体在纽约唐人街的生活环境,以“轮流床”作为线索,通过独白和对话表现了几个主要人物的过去和生存境况。影片里,7个主要角色扮演他们自己,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有曾经的酒吧老板把全部家当交给蛇头来纽约讨生活;有和妈妈同来美国后来被母亲离去的香港老奶奶;有49年国民党撤兵台湾后被遗留在大陆的孤儿,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华人社区的重要一部分。而“床”作为“个人空间”、“私密”的象征,“轮流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们以非法移民身份生活在美国底层社会的挣扎,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相互依靠、苦中作乐的生活细节。
影片开头,半睡半醒的奶奶的侧脸,精彩的轮廓光线,超大光圈的面部特写,奶奶的脸上的皱纹好像已经讲出了一段岁月的故事,眼睛的闭合一下就把观众拉进画面,很少有人文纪录片能够达到这样的镜头水准。影片里多次出现的鱼缸和看起来呼吸困难的鱼,而这些住在唐人街的非法移民们也想鱼一样,呼吸、进食、生存,没有希望,没有变化,没有未来。驻唱歌手黄,曾经的夜总会老板,来纽约的18年里从来没有出过唐人街,因为不会英语的他对纽约的庞大感到深深的恐惧。他不相信国内变化如此之大,他说他的儿子已经不再认得他,他没有文件,他不能回家。这些人当年以种种原因来到美国,不为寻梦,只为逃离,本以为总会变好的生活,却陷入了更大的深渊。很钦佩Lynne Sachs可以把个中挣扎拍的惟妙惟肖,还有16mm摄影机拍摄的街景、空镜的穿插带来强烈的破碎感,从技术层面上讲很难挑出不足。
大概也猜到此处会有一万个但是反驳我以上的赞美,好了讲真,我好讨厌这部片啊。就像所有被外国人买单的关于中国的电影,只要是中国人过的贫困潦倒,因为政治逃难、因为经营不善、因为没有人权的片子,统统喜欢。反正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美国佬悲天悯人能当世界警察拯救全人类,这样还不够吗?真不是我小心眼,这部片子里,美国人意淫的中国非法移民该有的故事都有了,然后再原封不动的让中国人按照导演的意淫演出来,这要是还能叫纪录片我就把这张DVD吃下去。
片尾的工作人员表,如果按照拼音习惯推断,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没有母语是普通话的剧组成员的,包括翻译。有粤语拼音,有台湾的国语拼音,有abc或移民后代的名字,就是没有普通话拼音。所以里面浓重的表演腔你们都听不出来我还应该表示理解,对吗?所有的念白都像是在朗诵,没有一处像是日常的交谈,语气和文字内容有明显的书面痕迹,不够口语化,导致每到念白就出戏。老爷爷讲述他爸爸死后他的家人迁居台湾并且承诺回来接他,但却再也没有出现的故事,明明很深情的一幕我居然笑了出来,因为老爷爷背稿的样子太可爱了,很有点老八股的酸腐味道。还有另一个老头,说他自己有收集床垫给流浪汉的习惯,影片中有一幕是他要在垃圾站捡一个床垫,他的室友嫌脏不同意,但最后他还是把床垫抬回来了,然而前后都不是同一个床垫啊!就算是故事片,也不能拍的这么不走心吧。
摄影机记录的“真实”是一个千古难题。从《北方的纳努克》、《夏日纪事》到非叙事类的纪录片,纪录片到底要达到何种“真实”程度才算纪录片很难界定,“记录真实”的确有可能只是某种表演。但经过编排,有明确剧本描写的,对自己经历的“表演”,却未必是对真实的自然反映,尤其是当导演和剧组因为语言障碍对题材缺乏控制力的时候,那些意味深长的独白就被白白浪费了。除此之外,翻译部分或多或少有一些失误,或者说有故意忽略的成分。比如一些叨念在嘴边的脏话,还有他们描述现在的国内环境很好的对话的翻译都被“省略”了,可以说真实反映他们心里活动的话语没有被翻译,那么导演,你想让观众们看什么呢?或者说她的电影有固定受众,non-chinese.
技术上的肯定,内容上的不买单,大概就是我的见解了。

你的白天是我的黑夜Your Day is My Night(2013)

主演:未知

导演:琳恩·萨克斯 

你的白天是我的黑夜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