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突然就想起以前在微信上流传的一个段子“世界上最忙的工作”,大意是说一份工作的招聘要求苛刻,诸如24小时不能休息、无假期、在下属吃过后才能吃午饭、没有薪水、要会各种技能,扮演各种角色,甚至在半夜陪下属睡觉等等……应聘者多怀疑这样的工作是否存在,最后官方给出的答案是妈妈。当然,这段子偏公益广告的类型,但不能否认,主妇尤其是全职主妇的生活压力指数是巨大的。
导演用一种怪诞的、讽刺的、调侃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主妇是如何变成“疯狗”的。



影片开头就是一记快打,一上来就为观众展示了已经绝望的Jill用丈夫的皮带上吊自杀未遂,这是精神即将崩溃的征兆。期间镜头不断闪回一只狗(看起来像是黑背和苏牧的串串,这只狗好像一直在坐等Jill变得疯狂,当Jill的行为彻底变成了“狗”,现实中的这只狗也就逐渐消失了)。


终于,Jill在丈夫Bill偷腥归来,孩子闹成一团。在各种杂乱无章劈头盖脸袭来后的一天,Jill彻底癫狂,从一个母亲变成一只“母狗”。她不再说话,只用凶狠的狗吠代替交流的方式。赤身裸体,在自己的粪便中睡觉。整个家庭的生活因为母亲的缺席,就像一只吸进了漩涡的船只,被巨大的混乱所支配。



导演通过Bill与Jill的家庭角色互换,Beth(Jill的妹妹)与Jill的角色互换,(其中有二个细节值得注意,一个是Bill送孩子们上学,却不知道车如何发动,以及每个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二是Beth因为Jill的事暂时住在姐姐家帮忙,闲聊的时候Bill竟然不知道小姨子已经结婚了。通过这两个细节,发现Bill对家庭生活的冷漠与忽视。)让每个人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家庭主妇的每一天都是一场战争。



其实,促使Jill精神崩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冷暴力。这种东西根植于家庭内部,存在于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之间,施虐者Bill以及孩子们通过拒绝沟通、回避正面争吵、讽刺、轻蔑、嘲笑等手段来控制、欺凌Jill,改变其思维方式并促使这种关系维持下去,一旦回击,对方的回应永远都是“素质三连”——你想太多了!我没有针对你!你怎么可以这样看待我!?与此相对应的总是被施虐一方的“三省吾身”——为何总是我?我做错了什么?怎样做才对?,无休止的轮回,最终导致了Jill的崩溃。(在Jill变成“狗”之后,孩子们以此为乐,取出圣诞树开始“过节”;而丈夫Bill一味地想要掩盖这个丢人的事实,不想给与Jill正常的治疗,不断喝酒,丢掉了婚戒,失声痛哭,甚至夺路而逃。)其实,这就是精神虐待。最残忍的人往往都是身边人,伤人于言语,杀人于无形。


这样的冷暴力,在家庭中的显现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在职场以及生活中更多的方方面面中都存在,它犹如跗骨之蛆,不断侵蚀每个人的心灵,或有或无,将健康的人异化成任何东西。
最后,要说说这个电影的问题。整个影片的视听效果可以说是我这么多年观影体验里面最差的,乱哄哄的配乐和音效,混乱的剪辑,不知所云的情节跳跃。我知道导演是想把观众带入到主妇事无巨细的琐碎生活中,感受她们内心的恐慌与厌恶,体验那种该失去重心的不平衡。但是说真的,导演你这样对观众真的太不友好了,电影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整个人就已经被吵的有点烦了。好在它有值得一看的东西,于是压着烦躁看到最后。

母狗Bitch(2017)

上映日期:2017-01-20(圣丹斯电影节)片长:93分钟

主演:杰米·金 杰森·雷特 布莱特顿·沙比诺 埃里克·埃德尔斯坦  

导演:Marianna Palka 编剧:Marianna Pal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