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这张碟的时候,第一时间兴奋的跟一位萨马兰迷的朋友说了,朋友听说后第一反映是:“你先别看,别看,要看也行,不许剧透,要不跟你绝交。”后来我还是忍不住先看了,看完后,又给他发了个短信:电影看完了,这不是灭顶之灾,他们最后都活着。

  看过这片的大概都不会认为我上面那句剧透是真的,因为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依然是妖风来袭,灭顶之灾再次空降地界,而我之所以这么说,却是因为,我宁愿看到一个正常的结局,比如说马克沃尔伯格牵着老婆,抱着娃儿走在阳光绿色草地,本来这是多么的温馨感人的画面啊,如若这部电影里切掉最后一分钟,《灭顶之灾》在我心里怎么样也可以够上个八十分左右吧,这样至少还算得上一部通俗的好电影呢。多了那一分钟的阴风阵阵,加一段重复的“我不该把单车放在那里的”,虽然当时那么心里还是会惊恐的激起一个冷战,但熟悉萨马兰的人早就知道,他又开始照搬以前的老路,刚给希望时又再来一闷棍呢,不但毫无新意,还显格格不入,我甚至在送小女孩去学校的时刻,就已经让人猜到萨马兰一定会在结尾这么来一次的,结果,他果然这么做了,做的那么理所当然,让人丝毫不觉得突兀。这是电影最大的败笔,也是萨马兰在这部电影里最让人失望的毛病,毫无突破。

  印度小黑人萨马兰之所以成为许多惊恐电影迷们的偶像,有两招屡试不爽,一是类似《鬼眼》里的那种最后结局出人意外,让人看到最后一分钟时合不拢嘴的惊讶,《不死劫》,《灵异村庄》都属于这一类的。第二招则是像《天兆》似的,注重对环境的修饰,在心理上直接给观众以恐惧影响的牵引和压迫,这类电影的神秘感很强,甚至可以一直保持到片尾都不透露给你,这种未知的恐惧可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紧迫感,有喘不过气的感受。其实再按照类型的分法,前一类是惊悚片,后一类则是灾难片,《灭顶之灾》就属于后一种的。

  还是那句话,《灭顶之灾》虽然有着一个看起来超出常理的结局,但依然还是俗套,对于,见习惯了太多好莱乌电影中常用的悲剧性结尾的影迷来说,这样的结局大大谈不上颠覆可言,我不禁然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他不一直尝试着继续《鬼眼》的熟悉路线,而何苦要在灾难片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而且更要命的是,《灭顶之灾》甚至连神秘也谈不上,片中早早就把植物毒物这个元凶给拱了出来,这就像猪圈的门一开,余下的电影时间里,就看着一堆的人在狂乱奔走,自杀的自杀,甜蜜的继续甜蜜,看到后来,更是甚至连自残的镜头也开始审美疲劳了(在电影的删减镜头里,有一段动物园里狮子咬人的血腥镜头,非常残忍,如果完整的加上这一段,这部片还能加上几分),看这片,我睡过去两次,自恃在萨马兰的电影面前,我还不至于这样,可想而知,这部电影在剧情方面是如何的单薄无力。一对小夫妻加上一个小女孩,萨马兰枉想在他的灾难电影中加入令人感动的家族元素,可纵使沃尔伯格和丹斯切尔的表演再愤力,也无法掩盖这条感情线上的苍白空洞,这真是这部电影的又一个灾难。又要谈到电影结局的话题了,如果说,萨马兰在电影最后,没有选择让小孩上学,没有选择光亮的那片天空,而是在电影中所谓的三个月之后,当这三人回到城市时却发现整个地球的人都死光了,再来一个慢慢拉空升高的镜头,恍似《惊变28天》的破败城市,这说不定又是一部传奇的电影了呢。

 话说回来,《灭顶之灾》并不是个完全的灭顶之灾,至少,萨马兰很会掌控观众的心理,电影本身还是有几处让人惊吓的地方,比如电影开头的自残,农舍猎枪的轰炮,以及村屋老婆婆的凌厉,都很具大师的范。《灭顶之灾》对于影像氛围的营造和枝微细节的处理,依然是很出色的,自始至终阴霾灰良的天空,毒风吹过的丝丝声响,也使得这部电影并不那么难看,总之一句话,如果没有看过他以前作品的人来说,会给这部电影打个八十分,而对于看过的他大多数电影的影迷们来说,怕只能失望的打个六十分或以下了。

灭顶之灾The Happening(2008)

又名:破天·慌 / 破.天.慌 / 破天荒

上映日期:2008-06-10(纽约首映) / 2008-06-13(美国)片长:91分钟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佐伊·丹斯切尔 约翰·雷吉扎莫 阿什琳·桑切 

导演:M·奈特·沙马兰 编剧:M. Night Shyamalan

灭顶之灾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