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07-28

美丽中国:WC和环保


最近看了BBC拍的6集纪录片Wild China,简称WC,中文名叫《美丽中国》。如果说西方媒体都在妖魔化中国,那就太冤枉了,你看人家把中国拍的多美啊,为什么CCTV自己就拍不出这样的片子呢?WC的切入点是中国人和动物之间的相处传统,探讨如何在发展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这才叫真的和谐社会啊,而且很难得地BBC几乎没有提多少中国的负面内容,只在最后一集说到环境问题,这么友好的西方媒体拍的几乎是献礼式的好片片,我们应该引进放在黄金档播放才对啊!
 
西方人看东西的角度跟我们真是很不一样,我们总喜欢宏大叙事,而他们则喜欢从细微的东西入手,例如讲普通人的小故事。从第一集讲的华南水稻种植区,我就已经看到了非常熟悉的田园生活。譬如飞入家里做巢的家燕,是小时候我的家里也有的。譬如梯田上水稻田里同时又蓄水养鱼,我小时候所见的水稻田虽然没有养鱼,但小蟹小螺总是能抓到的。这些小细节,我真没想到过可以作为人跟动物和平相处的例子。当然,WC展现的都是比较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那些地方很少看得到农药和化肥,所以还能看到各种动物,在我的老家,已经难寻它们的踪影了,真是怀念在小河里捉鱼的童年时光啊。
 
近年环保渐成时髦话题,活在大城市里,一个禁塑料袋令就让那用了将近20年的石油制品几近绝迹,好像大家真的很环保了,而且从时尚名流到普通白领,都以言必称环保为荣。但我在看WC的过程里,却在想是不是越穷的人才越环保,都市里富足的人,再怎么说环保,对资源的占用和对环境的侵害都是农民们难以企及的。想想我们满街的私家车、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轰隆作响的空调、滚滚排放到江河的污水……这些真的是我们所谓的现代生活的必然吗?在资源紧缺的今天,我们需要好好反思“发展”这个词了,虽然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又有多少政府官员是顾及可持续的呢?从厦门的PX到广州南沙的石化,无不看出施政与中央精神的背道而驰。

个人的不环保生活跟科技的便利性和经济的发展程度似乎是成正比的,所以美国人是最不环保的,他们开着最耗油的SUV,用着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廉价日用品(通常为了便宜,它们都是在污染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被制造出来的),住在宽敞的别墅里(可以想想里面要装多少空调和灯)……而我们的富人们,正在乐呵呵地复制他们的生活。越多的物质,就越浪费,越不环保。我是个穷人,我觉得我一直过的生活其实挺环保的,至少比那些口口声声讲环保的明星要好的多。我没有私家车,也不准备买,坐公交或地铁虽然挤也习惯了,只是广州的交通让人很抓狂。我很少浪费食物,也不喜欢吃所谓贵价菜,一盒最普通的叉烧饭,我也能吃得很美味很满足。我也很少买衣服,以及在日常生活里用不到的奢侈品。我曾经是读广告专业的,但我现在发现这是一个“助纣为虐”的行业,那些商业广告不断地把人们其实并不需要的产品推销给他们,为的仅仅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这其实是极大的浪费,你看那些不断换代的手机,不断升级的汽车,一家比一家豪华的别墅,卖的都是心理诉求,做的都是富人生意。我有点同意一个观点,电视这个东西是非常邪恶的,电视广告会把小孩从小教导成一个消费者,从此一生就不断地买买买,一直做着物质的奴隶,当然前提是努力地要钱或赚钱。

回到WC,它展示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中国美的一面,能让我们深深地为祖国感动,但现实里我们的大环境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仅就片子里提到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一直都在靠人工受精支撑繁衍,朱鹮是仅剩的几只在设了保护区后保存下来的,麋鹿则根本就没有了是从英国重新移民回来的,中华白鱀豚和中华鲟由于江河的污染,想保护都难,因为它们不是划一小块保护区就可以保护起来的。一方面,我们当然要继续花力气保护这些可爱的珍稀动物,但从根本上的环境治理也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否则现在最普通的动物也有变成珍稀动物的一天。WC的最后结语既有隐忧也有期望,他们期待中国能用强有力政府权力来对待环境问题,因为毕竟这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它影响着整个地球。

PS,今天去买碟才看到原来BBC有个Wild系列的,看到的有Wild Europe,Wild Africa,Wild South America,Wild Australia,都是以大洲为单元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被单独出来,也算是大国待遇了。

美丽中国Wild China(2008)

又名:锦绣中华 / 野性中国 / 神秘中国(台)

主演:Bernard Hill 

导演:Phil Chapman Gavin Maxwell 

美丽中国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