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开头俯拍的院落,像是牢笼,呼应最后孙均逃出“牢笼”。可见孙均才是真正的主角。俯拍的时候军人都是走直线,镜头摇下来后,这些军人三转五转才进入金人礼仪官房间。交代有人死,后续的故事也就铺排开。
一开始孙均就杀了两个人,才在张大那里得知消息。这是狠人,视人命如草芥,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他却在无形中保护张大。张大选草节时帮助了他,张大上楼见秦桧时又帮助他。这两个镜头表现了孙均这个人的两面性。但他办事情不聪明,直接杀人,申请瑶琴时不是让士兵凌辱就,是自己亲自上手打。但他自己并没有做猥亵的动作。大概是顾及到易烊千玺的形象考虑的吧。
但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乘机除掉了王统领,迫不及待要把统领的牌子挂在腰间,还发号施令。说明他也是一个一心要钻营的人,并且杀王统领的时候毫不犹豫。
至于射死丁三旺,应该不是他故意的,丁三旺自己撞上箭头上来。他也没有杀人的动机。丁三旺死,他反而要背上责任,一个精心专营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
会审的时候,王总管给他下一个首鼠两端的定义,其本质还是往上专营。王总管有信不第一时间抱给秦桧,后来还像知道信的内容,他也是一个首鼠两端的人。但他的本质是坏的,一开始杀柳燕,折磨王喜。他和张大一样,在故事中是透明的,这样的彻底的坏人是不可能又翻转的。
从他偷信还隐瞒了有信这件事情,说明他和何总管是一路人,往上专营不择手段,甚至要拿自己上司的把柄。但最后对他的救赎过程刻画得不够,没有一个转变的契机。
整个电影从开头孙均都是痛苦的表情,他用各种暴力来掩盖内心的挣扎,电影最后,他在马上回头看众将士朗诵《满江湖》,好像是笑了,转而策马而去和过往的自己做决裂。
沈腾出演的张大,虽然名字叫张大,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因为沈腾却自带主角光环,电影不到三分之一,观众就能猜到他定是一个正面卧底,来为岳飞报仇。并且他还有有同伙。整部电影他是最透明的一个人。最后殉节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若说整部电影讲的是孙均的救赎,但到最后秦桧的替身出现给故事带来一个很大的翻转。这个替身不像《让子弹飞》里周润发的替身,他有自己的思想。他在背诵满江红的也满怀家国仇恨。或者说他是一个正面形象。不敢说电影是要给历史上的大奸臣翻案,以及要表达两面性的历史观,或者只是通过替身的方式来表达这个人物的两面性。替身没有出来之前,真假秦桧是一个人,忠臣秦桧和奸臣秦桧时其实是一个人。
假秦桧是自杀的,是忠义的殉节,最后他却和真的、活着的秦桧绑在一起。隐喻这忠臣秦桧死了,奸臣秦桧活着,被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秦桧和孙均是电影里最生动的人物,他们的结局完全相反。从某种角度上他们也是一体两面,两种结局的展现。孙均逃出了牢笼。秦桧没有,在牢笼里还被绑了起来,最可悲的是他作为忠臣的一面彻底死了。
反而是张大、瑶琴、王喜、丁三旺不过是推动情节的发展。瑶琴的妩媚,让人想到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不仅仅只想到这些。
故事高潮部分忠臣秦桧带领诵读《满江红》这段,第一次看我都是跳过去了,这段确实太突兀了。这是一个黑色幽默的喜剧,如果是文艺片到很契合。如同《三枪》也来上这么一段,显得突兀。
但为什么导演喜剧的方式来处理这样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悲剧。电影里的喜剧效果也不如《三枪》。故事编剧好像并没有往喜剧上走,抛开沈腾和岳云鹏,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喜剧电影。两位演员的喜剧表演也受到严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