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一切都步入了崭新的领域,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理念,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的婚恋观,没错,新一代年轻人打破了过去老一辈对婚恋保守的态度,不再执着于以达成婚姻为目的的人生态度。


dana来到newyork city,跌跌撞撞,工作上不受待见,生活上处处不如意不顺心,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刚来北京的我,一个单纯的女孩踏入了复杂的写字楼,在大城市里小心翼翼的出行,却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但是dana的乐观打动了我,在停电的夜晚,接二连三的倒霉事儿赶到了一起,正当dana懊恼之时,突然想到了打字机,于是大家一起用打字机帮她完成了工作,而dana对纽约生活的态度也改观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反而认为多亏了这样的境遇,我才有了这样的夜晚,和peter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件事改变了dana的心态,负能量转为满满的正能量。

我就在想我自己的境遇,如何看待所遇见的人和事,往往是一念之差,也会陷入负面的思想里纠结不清,但是转念一想,那些人和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做好我自己的事就好了。dana出到办公室报道的一幕打动了我,没有人对她表示出欢迎,大家不仅忙自己的事,并且认为她是个威胁,对她心存敌意,可是dana没有就此放弃,她坚持争取自己的机会,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在乎其他人怎么对她,其实这种“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的心态真的非常重要。


关于恋爱,peter和dana表面上有很多不合,但实际上内心非常默契,这也许是缘分天注定的体现,他们在交流上出现的矛盾,体现出男人和女人的思维的确差异很大,现在无数的书籍和电影等文艺作品在告诉广大青年了解两性之间的差异多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更好的交流方式,以及更稳定更舒服的相处模式。

如今,年轻人的恋爱观已进入“不婚主义”阶段,因为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责任感和担当,这并不是某个个体的错误,而是整个时代造就了这样一批独特的孩子,曾经羡慕父母恋爱一次成功的模式,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了,经历几次恋爱之后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会认为恋爱就一定会结婚,并且结婚就一定会幸福,因为婚姻掺杂了太多情感之外的东西。

晚婚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曼哈顿爱情故事》里男女主角的恋爱观其实和现在的北京等大城市年轻人的恋爱观是一致的,原来恋爱这个话题是不分国界的,唯一一点点区别就是对性的观念,可能目前在中国,dating几次就sex的女孩仍然不占多数,但是总数却一直在增加,这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更勇敢的追求自我,无所畏惧,不再害怕社会的舆论,女性的崛起是一股新的力量,犹如一场革命。

《曼哈顿爱情故事》引起了我对爱情的思考,两个人能遇见就是缘分,但是能走到一起去,还是要靠磨合,磨合的过程就是两个人智商和情商的体现,如果智商和情商明显不匹配的两个人,最终也很难走到一起去,但是,人类不可能单纯的倚靠这两个指标来配对,那么,是什么,让两个人几次见面就产生了感觉,或者有“就是ta了”的那种自信,这一点我现在还没有体会,不过我能明白的是,恋爱是需要经验积累的,经历过几次恋爱才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二十几岁正是恋爱的好年龄,这个时候,男孩女孩都没有真正的成熟,内心还保留着单纯,单纯会激发追求爱情的勇气,就是这勇气在无数男男女女的交往中迸发,引发了无数幸福甜美的瞬间和伤心落泪的夜晚,但这是上天安排年轻人必须要经历的,因为我们从小被父母保护的太好,所以上天用这种方式来让我们成熟,而成功的婚姻会建立在两个成熟的灵魂之上,不成熟的恋爱会经历很多坎坷,即便最后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长辈会说跟谁结婚都是命中注定的事,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在自己还未成熟的时候遇到喜欢的人,那是谈一场恋爱,虽然没有结果,但是这过程让我们更能了解异性的想法,而分手的伤痛则让我们成长,直到我们真正的成熟起来,像蜕茧成碟,过程如蜕皮般疼痛,但是终究变成美丽的蝴蝶,那时候我们遇到的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我们要变的足够好,才能配得上好的另一半。

曼哈顿爱情故事Manhattan Love Story(2014)

主演:杰克·麦克道曼 安娜丽·提普顿 

导演:Michael Fresco 编剧:Jeff Lowell